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供给侧改革的经济解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供给侧改革的经济解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理论上讲,供给改革适用于供给相对不足的时期。在供给学派的字典里,供需关系只有两种:一是供给绝对不足;二是供给相对不足,或者说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不足并存(该学派不认可供给的绝对过剩,因此无力解释“大萧条”等经济危机)。在供给绝对不足时期,企业部门的供给总量和样式、方式均不能满足居民需求。此时,萨伊定律大行其道。政府仅需鼓励生产,“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产品越多元化销售越快”、“一个企业成功可以帮助更多企业成功”。如若政府过多地干预和调控,反而会降低供给侧的运行效率。在供给相对不足时期,萨伊定律的适用条件不再。供给学派――萨伊定律2.0版――沿袭了生产和生产率决定经济的理论内核。他们对生产领域和管理领域实施改革,改善经济结构性问题,促进生产和生产制度的效率提升。此时,政府对供给侧的适当干预,就可以有效地修缮供需平衡,甚至继续引领需求增长。

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机理,即如何解决供给的相对不足。首先,我们要了解此时的经济特征,它们是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标的。一是国有企业比重过大。国有企业会占据大量经济资源,容易导致相关行业供给过剩,而其他行业供给不足;同时,这会制约市场的经济活力,引致供给效率走低。二是财政赤字攀升或者通胀高企。受凯恩斯主义影响,当经济发展渡过古典时期、出现供给相对过剩之后,决策者会先行刺激需求。但事实证明,政策运用不当会使经济陷入困境。比如,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对私人部门产生“挤出效应”,政府唯有“增加税收保持开支维系增长”;同时,流动性陷阱是宽松性货币政策的阿喀琉斯之踵,容易成为通货膨胀的温床。三是失业率增加。一方面,结构性供给过剩会带来结构性失业;另一方面,世界各国的小微企业都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如果它们失去活力,失业率必然会增加。

其次,针对上述经济特征,供给学派的践行者开出了药方:一是国企私有化。此举旨在裁剪国企臃肿,减少对市场的行政性干预。这会带来改善供给结构、释放经济活力的双重功效。二是减税。根据拉弗曲线,减税可以使个人和企业的收入更多流向储蓄和投资;甚至在长期内,减税可以扩大政府的税基,产生税收“自偿效应”。如此一来,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力都会增加,就业率会增长,供给效率就会提升。三是稳健的需求管理政策。一方面,要缩小财政开支,降低政府赤字,促成“国退民进”;另一方面,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的速度相适应,有效控制通胀。四是简政放权。包括去监管化,废除物价管制,加大金融、电信、能源领域对民营企业的开放程度等。借此,可以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提升供给效率。

在操作上,供给侧改革需要“拿捏尺度”,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历史上,无论里根经济学还是撒切尔主义,虽然都曾引领经济走出滞涨泥潭,却遭到了继任者的摒弃。归根到底,还是缘于尺度拿捏得不够准确,导致经济发展不符合人们的预期。

里根的改革措施前期发力较大,后劲不足。在税收上,由前期的单一减税变为后期的时增时减;在财政收支上,1984年已经基本平衡,但后期大幅增加开支,这导致整个任期内的赤字增加一倍多,使美国滑入“赤字陷阱”。与之相比,“铁娘子”撒切尔的政策操作要更加坚定,但又过于信奉新自由主义,过于强调市场效率,而忽视了社会公平。可以说,在政策操作尺度上,撒切尔是“过”,里根是“不及”。同时,在控制财政支出方面,他们都以削减公共福利支出为代价。这导致美国和英国的经济不平等现象明显,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从发展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视角,二者难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