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院校是为行业培养一线技术工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离不开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为企业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便利,也为职业教育本质的回归、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重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保障,但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还较简单、表面。所以推进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合作深度,是提高企业发展动力和改善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从依托学校办专业向依托企业办学的新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切实形成企业与学校利益共同体,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才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利共赢的长久之计。

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可探索的校企合作模式

·“企业引入”模式(校中厂)

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模式),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课堂进企业”模式(厂中校)

校企双方组织招生、招工同时进行,半工半读形式,学生即是企业员工又是学院学生,给家庭贫困又想读大学的高考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企业得到了稳定、优质的的员工,学校有了优质的实践课堂,学生的就业质量有保障。

·“校企共训”模式

将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学院,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在校内建设仿真实习场所,发挥学校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使学院的课程能紧跟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同时扩充了兼职教师队伍,学校不仅在设备、技术上获益,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工读轮换制”模式(工学交替)

(1)以工学交替的形式,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劳动和教学相结合。

(2)1+1+1模式:第一年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第二年在企业实践,第三年查漏补缺回校学习,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学的知识更扎实、更实用。

·“冠名班”模式(订单式)

冠名班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按企业用工标准,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考选若干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冠以企业名称(如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的“莲花班”)。对于冠名班的教学与管理,我们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针对性强,学习兴趣高,学生既能了解企业的实际,又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工艺流程,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进入角色迅速,非常受企业欢迎。

·“零学费”模式(暑期工)

学院组织家庭贫困学生零学费入学,利用寒暑假勤工俭学到校企合作单位工作,挣得学费、生活费,让寒门学子轻松完成学业。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企业角度看认识不足

目前,多数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缺乏战略的思考和实践的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与学校的合作仅局限于奖助学金的设立、文体活动的资助等,使校企合作陷于有“合”无“作”的状态。这种合作,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从学校角度看力度不够

在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有一部分校企合作是存在纸上协议的。一方面是应付各级的专业评估检查,突击签订纸上协议;另一方面是学校科研经费有限,企业学校之间的科研合作项目受到限制。

·从学生角度看目标冲突

首先,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更倾向于利用廉价劳动力,不能真正参与校外的教学;其次,实习学生稳定性较差,企业留住他们会有一定难度,所以企业对于实习学生的投入与培训会有所保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留不住人才,学生学不到技术等。

除了以上的三点,存在的实际困难还有供需时间不一致,教学体制有待改革, 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各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度、难度不一致,实习、就业待遇不一致等,都使校企合作的推进不能深入的进行, 探讨矛盾解决的办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学校、学生、社会等多方积极配合才能更好的推进深度校企合作步伐。 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各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调和在企业需要的时候,学校有学生可以提供,满足企业的需求。 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不应采用普通员工管理机制,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动态,对还处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应逐步扭转。学院也应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不致与让学生感到放任的没有归属感。

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实习都集中在最后一年,往往实习、就业往往混为一体,学生和家长也往往视实习为就业而忽略了实习仍是学习的一部分。因此,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往往要求很高,尤其是对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企业发展前景等要求过高,而遗忘了实习期应以学习、获得工作经验之根本。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待遇有别于就业待遇,除“六险一金”免交外,给予实习生的实习补贴也很有限,导致实习期学生频繁跳槽,这也是校企合作难以持续的原因之一。

总之,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围绕着学生就业,学生就业前景的优劣取决于校企合作开展的程度,校企合作成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参考点,是高校职业教育发展的流行趋势,也是企业获取新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主要选择。校企合作育人,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的同时为企业积蓄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创建合理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既彰显了高校人才培养特点,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作者单位:周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