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千与千寻动画电影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千与千寻动画电影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千与千寻》是宫崎骏的一部荣获多项大奖且打破了日本电影史票房纪录的动画电影,在众多动画爱好者以及动画学子心目中有着极高的人气与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千与千寻》的全面解析,让更多人对这部电影产生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千与千寻》;动画电影;宫崎骏

日本动画起步不仅明显晚于美国,甚至比如今仍在寻求突破的中国动画还晚,但是日本动画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无论在动画产业布局与经营上,还是在动画作品的创作上都远非中国可比。日本动画与动漫之所以如此繁荣与兴盛,除了其国民都热衷动画与动漫这一艺术形式外,也与其动画、动漫作品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大批优秀的动漫艺术家的存在,更是将日本动画与动漫推向了更高的位置。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可以通过《千与千寻》看到这部作品早已经超出了狭隘的民族意识本身,具备了宽广的人文尺度与深厚的人文魅力,在全世界动画领域中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赏析《千与千寻》,发现其中存在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一、角色形成的基础

(一)《千与千寻》故事梗概

《千与千寻》的故事从一个十岁的瘦小女孩儿千寻身上展开。千寻与其父母在搬家的途中误闯入了神隐世界(人类的禁地)。街边的美食将千寻的父母吸引了过去,千寻只好一个人来到了小桥。这时一名陌生的男孩儿出现并呵斥她,让其向着河川那边走。此时千寻才发现,父母由于贪吃已经变成了猪,而自己也逐渐开始变得透明。正当千寻处于无助的境地的时候,那个陌生的男孩儿告诉了千寻如何才可以将自己的父母救出来,并告诉千寻自己叫白龙。千寻就这样开始在汤屋工作,并被剥夺了名字成为了千。工作期间,小玲、锅炉爷爷一直帮助着她,而白龙也带她去看自己的父母,并安慰她。她在这期间还与无脸男结识。突然有一天,千寻发现白龙受伤了,而只有钱婆婆那里才有救白龙的机会,千寻自此踏上拯救白龙之路。白龙后来在千寻等人的帮助下顺利康复了,并且在千寻的提示下找回了自己赈早见琥珀主这一真实名字,并想起了往事。最终,在白龙的帮助下,千寻和父母成功逃离了神隐世界并返回原来世界。而通过这次意外之旅,千寻也彻底蜕变了,懂得了爱。

(二)《千与千寻》文本分析

对于任何一部动画作品而言,故事是否好,是作品质量是否上佳的基础和前提。尽管对于宫崎骏而言,参与了许多作品的创作,但是仅有九部动画是由宫崎骏直接担任原画、脚本以及导演的作品,《千与千寻》正是其中一部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作品。无论是创作理念上,还是故事框架构建、背景设定、角色符号化等方面都与宫崎骏其他作品有着显著的不同。《千与千寻》的故事背景虽然是基于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但是故事的实际发生地点却是在神隐世界,这就为观众构建了一个徘徊于传统与现代化、虚幻与现实的矛盾空间,有助于使观众在这个矛盾空间中停留足够的时间,从而产生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千与千寻》是以一个十岁小女孩儿的一段奇幻的神隐世界之旅来向观众展示人们在人生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成长问题,虽然有着诸多艰难,但是同时也不乏人性的温暖与关爱。因此就《千与千寻》的文本而言,虽然场景是魔幻的,风格是平实的,但性格是温情的,指向是积极的。尽管在故事中,宫崎骏为千寻设置了诸多磨难与困难,通过大量的冲突来推动整个故事向前发展,但最终宫崎骏还是以千寻和父母成功逃离了神隐世界并返回原来世界为整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正是这圆满的结局,让我们感受到影片十足的温情,不再留有一点遗憾。

二、影片主体分析

(一)主题思想表达

《千与千寻》的主题其实非常鲜明,那就是贪欲会摧毁我们的一切。首先,千寻的父母正是由于对美食的贪欲,使得他们被变成了猪。影片对千寻父母狼吞虎咽的神态表现得非常到位,尤其千寻的父亲像猪一样的吞咽,为影片后面千寻的父母被魔法变成了猪埋下伏笔。小千寻却没有像父母一样去吃东西,影片想表述在这些细节上,孩子往往比大人要注重得多,也使观众看到千寻不光是一个任性的小女孩儿,她身上具有一些潜在的美好品质,而这些优秀的品质会在她后面经历的剧情中逐渐显现出来。其实千寻的父母正是象征着在当前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因各种诱惑而迷失掉自我的人,也象征着一些人虽然身为父母,但是始终在为追寻自己的欲望而不停地奔走,从而忽略了对身边孩子的关爱与照顾。其次,汤屋中的人们对于金子的贪欲,如汤婆婆疯狂地搜集各种金银珠宝,可谓财迷心窍;而无脸男进入汤屋后也由于经受不住食物与金钱的诱惑,从而欲望肆无忌惮地膨胀了起来,并完全迷失了自我,这些都是《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片所想要抨击的内容。当然,在影片的最后,无脸男在千寻的指引下呕吐掉了所有的食物,成功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象征着在现实社会里,人们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诱惑的侵袭,但是只要经受住了诱惑,或者最终成功走出了欲望的沟壑,就能够找回自己。

(二)影片镜头运用

《千与千寻》的开篇通过一束粉红花束使人们的视线被吸引到了画中央,然后随着镜头上移,主人公千寻的双脚就这样露了出来,再随着镜头的切换,躺在车后座上,神情闷闷不乐的千寻完全地呈现在了人们眼前,千寻此时的目光正看向和她说话的父母,于是镜头顺势切到正在前面开车的父母。如此,通过将一个人物的动作作为引导,然后将下一个镜头引出来,从而让所有画面信息变得非常连贯,使得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正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很清楚地交代了出来。接下来,镜头从车内转向车外并切至车外全景,当千寻一家的车驶上一个上坡坡段的时候,通过一个上升镜头,小镇的全貌顺其自然地呈现了出来,而影片名称随后渐渐出现。吉卜力电影惯用的一个手法就是在影片中通过一小段剧情开篇引题,给予观众一个了解前情的途径,并对影片名称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影片音乐运用

在《千与千寻》中,制作者很善于用音乐来帮助塑造人物形象。比如作为影片中唯一的反派角色,汤婆婆奸猾、险诈、贪图私利,每次她出场的时候,都是配以管弦音乐,让人听起来感觉有点黑暗。而对于孤独寂寞的无脸男而言,内心单纯的他非常渴望获得千寻的友谊。当他第一次在桥上出现的时候,“嘭嘭”“叮叮”的清脆手鼓声随之响起。虽然无脸男只会“哦……噢……”这样的发声,没有任何话语,但是伴随着特殊的“嘭嘭”“叮叮”的清脆手鼓声,让无脸男给观众带来了神奇而玄妙的感觉。还有那些发出“啾啾”声的抬煤的小帮手们,当千寻被他们闪着的可爱眼神看着的时候,调皮、欢快的音乐随之响起,将抬煤的小帮手们可爱、善良的一面很形象地衬托了出来。在《千与千寻》中,音乐还参与叙事功能。比如当千寻的父母追随着香味步入空无一人的隐秘街道时,配乐《无人料理店》响起,淡淡的音乐伴着两人的饕餮用餐渐渐高昂起来,仿佛正预示着这个陌生世界的危机四伏。又如当白龙看到千寻的一刹那,名为《夜来临》的音乐响起,旋律的激烈跳动感在黑夜即将到来时达到高潮。这段由管弦乐配合演绎的曲子提醒观众将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被揭开,配合画面,使其充满了危险与诱惑的丑恶感。

(四)影片人声运用

在一部电影中,好的对白应该包括语言的生活化、个性化和动作化。《千与千寻》中就曾出现过许多非常经典的台词,比如“既然插手要做,就要做到底”“曾经发生的事不可能忘记,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等。这些由各具声音特色的配音演员倾情演绎出来的台词,有着非常深奥的内涵,不仅富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激励性,同时也不乏个性与生活。在影片中,由于人声运用的成功,因此可以帮助观众通过人物的声音特色从而将其内心的变化和性格的转变明显地推断出来。比如为钱婆婆和汤婆婆这两位有着截然不同人物性格的角色配音的夏木真理,特地选用了平淡、缓和与扭曲、急躁的声音来展现人物的性格;而对于没有被欲望吞噬的无脸男,配音的中村彰男通过无声之声很好地将其纯洁、胆小的性格体现了出来,而当无脸男被欲望吞噬后,则通过变态、夸张的粗悍声音将其贪婪、暴戾的性格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在整部影片中,缓缓的音乐与自然的人声彼此相互呼应,从而给观众带来一种非常空灵的感觉,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空间,将一切于真实中表现,洒脱而又含蓄。其为观众真正营造出了声、景、情相互交融的意蕴空间,淋漓尽致地将深远的空间感表现了出来。

(五)影片色彩运用

色彩的使用涉及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色彩使用的好坏对影片的视觉表现力能否得到充分展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色彩的搭配、选择、变化等手段的应用都会间接甚至直接影响到影片的成与败。人物的配色是否合理,是否能突显人物的个性特征?背景色彩的表现是否能烘托故事情节的发展?镜头中光影色彩的变化是否符合情节的需要?这种种对色彩使用过程当中提出的疑问,都足以说明导演要重视影片色彩的考量。在《千与千寻》中,绝大部分的颜色是采用彩度较低、明度较暗的色相,比如棕黄色、灰色、暗红色、褐色等。相似色相或同一色相的配色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使整个画面显得死气沉沉、格外呆板,让人不喜。但是在《千与千寻》中,观众完全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由此可见影片对色彩构成运用的收放自如。而在人物造型的色彩上,也大多是较为简单的纯色系,服装并没有繁复的花纹。比如千寻穿的是一套粉红色的衣裤,衬托出主人公的善良与柔弱。同时千寻父亲浅紫色的衬衫和灰色的裤子,千寻母亲土红色的上衣和土黄色的裤子,白先生灰黑色的上衣和靛蓝色的短裤等,其采用的暗纯色让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非常贴近生活,让人不自觉地产生亲近感。而汤婆婆的人物造型就与其他人迥然不同,大红大紫的颜色集于一身,靛蓝色的衣裙、手上戴着的五彩钻戒、血红色的指甲、金黄色的耳钉、紫色的眼影等,将汤婆婆低俗的金钱崇拜观充分显示了出来,但同时也为她这一反面角色增添了一丝俏皮。

结语

综上所述,《千与千寻》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这么多人的认可与喜爱,除了其引人入胜、富含哲理的故事情节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千与千寻》的人物形象设计、环境设定、故事内容以及蕴含的哲学含义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对于我国而言,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可以用于动画创作的题材,应当着重从这方面挖掘,制作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动画。

参考文献:

1.郝逸林.用想像温暖现实:赏析《千与千寻》的成长主题.名作欣赏,2013.18

2.刘阳,喻瑜,任礼.动画电影创作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基于《千与千寻》的分析.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董博.《千与千寻》场景浅析.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4.赵文珍.《千与千寻》中蕴含的日本传统文化.宿州学院学报,2011.3

5.杨波.宫崎骏与他的《千与千寻》:日本动漫作品《千与千寻》中的人物及场景的涵义.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1

6.舒静媛.《千与千寻》赏析.名作欣赏,2014.24

作者:迟凤利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