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迎面接力跑教学游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迎面接力跑教学游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迎面接力跑游戏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游戏,是运动会上常见的集体项目之一。它场地、器材简单,深受学生喜欢。经常练习,能发展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但由于游戏本身和和教师组织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在游戏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实践,获得了一些解决的办法,现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 接力跑游戏 教学

一、安全问题

案例一:2007年学校运动会,50M×20人迎面接力比赛正在进行,突然,一(2)班的一个学生由于本组对面同学队伍不齐,传好棒后,把本组其中一位同学撞倒,自己也摔了一个大跟斗,手腕触地时骨折。

分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为了看比赛,队伍没排整齐,二是非接棒者离“线”太近。

对策:加强安全教育。同时,在两条线后10M处,再划两条虚线为预跑线,如下图1所示。让准备接棒的同学站实线后,其余同学成一路纵队站在虚线后。这样给传棒的同学一段缓冲的距离,加上其余同学又是成一路纵队。因此,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

×

×

|×××

×××|

×

×

|×××

×××|

×

×

|×××

×××|

×

×

|×××

图1

二、犯规问题

案例二:B教师组织50M迎面接力跑,游戏前,B教师反复强调接棒同学必须站在线后接棒,但游戏开始后,还是有很多同学犯规,尽管教师大声制止,但无济于事。

分析:为什么会犯规呢?其一,为了集体荣誉,学生无意识所为;其二,教师组织有漏洞。

对策:1.插标志杆。在每条跑道两端的中点分别插2支标枪,各组接棒学生与传棒同学错肩站在标枪后(如图2),当传棒同学跑来时,接棒同学将左或右手绕过标枪接棒(如图2)。由于有标枪的阻拦,因此,能有效避免犯规。2.绕圈法。传棒同学绕本组对面的同学一圈,然后再传棒,则能避免犯规。

图2

三、竞争不激烈的问题

案例三:C教师在公开课上组织学生进行30M迎面接力赛。第一次比赛,所有组都全力投入,但由于第三组肥胖和矮小的学生相对较多,因此,获得最后一名,可教师并没有调整,而是继续进行了二次比赛。显然,该组同学的积极大受影响,当其它组庆祝胜利的时候,该组学生在埋怨那几个跑不动的同学。

分析:竞技场上的机会均等,是指参与比赛的机会均等,而不是获取胜利的结果均等。而游戏中的公平不单是参与比赛的机会均等,而且是取胜的机会也均等。案例三中教师采取了自然分组的方式,即按平时集合的队形进行分组。这样第三组几个肥胖的、速度慢的同学集中在一起,导致游戏时取胜机会不均等。

对策:

1.异质分组。游戏前,教师不能随即分组,而要在了解学生的速度水平基础上,进行异质分组,尽量使各组的实力接近。这样才能使比赛充满竞争性。

2.适当调整跑动距离。尽管教师想尽一切办法让各组实力接近,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也不能绝对保证各组实力均衡。所以,当某组在比赛中总是最后一名时,教师可将这组的起点适当提前。由于该组每名同学都少跑了一点距离,这就使该组也有获得第一名的可能,从而提高了游戏的竞争性和学生的参与热情。

3.交换队员。如果在比赛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即一队总是赢,另一队总是输,教师应适当引导第一名组速度快的几个同学与最后一名组的个别同学进行交换,让两队势力尽可能平均,以提高比赛的竞争性。

4.教师参与法。如果某队落后另一队不多,此时,教师可顶替某队跑得最慢的同学。这样既提高了游戏的竞争性,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又增进了师生的友谊。

在以上四种对策中,我比较倾向于第一、第四个对策。因为,第二、第三个对策虽然能提高游戏的竞争性,但也容易伤害跑得慢的学生。况且,通过调整距离和交换队员获得胜利,缺乏说服力,也不令人信服。

四、兴趣问题

案例四:前几天,笔者上快速跑,原打算组织30米迎面接力比赛,当我说出游戏名称时,学生并不高兴,有几个胆大的说:“老师这个游戏我们经常做,能不能换一个”。

分析:任何有趣的游戏,学生练习次数多了,总会赶到枯燥。迎面接力跑也不例外。因此,如何使迎面接力跑常做常新,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策:

1.增加跑的人数。可两人以上手拉手一起跑,也可负重跑,等等。

2.调整跑的距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设置相应的距离。如小学生,可设置30M迎面接力,初中生可设置50M迎面接力,高中组适当再加大距离。

3.改变练习方式。首先,改跑为跳,如10M迎面接力双足跳、单足跳和跨跳等。其次,可与其它项目相结合,如与篮球相结合可以进行30M迎面运球接力赛、抱球接力赛、赶球接力赛等等。

4.中间设置障碍。如在两条线之间放置栏架、跳箱、标枪等障碍物,让学生进行迎面障碍接力比赛,等等。

五、结论

经过这样简单的改进,就有效地克服了上述迎面接力的弊端,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及时掌控学生,把安全意识时刻放在首位,对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能防患于未来,就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安全及更好的关爱学生。

参考文献:

[1] 邵立明,王爱芬.例谈教育教学安全问题的反思与建议[J].体育师友.

[2] 李祥,梁俊雄.学校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7(2004重印):37-40.

[3] 刘清黎.育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44:118-120.

[4] 王兵.浅谈特殊学校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J].体育世界.学术.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