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它是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各类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推广。结合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归纳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方法,阐述“订单式”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关键词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043-03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飞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一跃成为传统产业之上的最大产业。北京已把电子信息产业列为第一支柱产业,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1],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支撑。信息产业的发展造成相关人才的极大需求,这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倾向采取“订单式”教育的方式,进行人才储备和定向培养,避免人才选择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有利于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要求相协调。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 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分析

构建信息社会所依托的技术基础是电子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它们相互融合、互相渗透,形成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新特色。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覆盖7个领域:1)以交换、传输和服务为主体的通信领域;2)以数字化广播电视系统为发展方向的音视频与家电领域;3)以计算机、服务器为主体,POS和IC卡为延伸的计算机领域;4)以企业、教育和个人为主要对象的软件服务领域;5)以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和监控系统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服务领域;6)以新材料、新器件和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微电子领域;7)与其他各行业应用结合产生的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领域。

信息产业的大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我国各大城市人才市场的统计中,电子信息类人才始终居于排行榜前列。信息人才的工作范围也在沿生产链向两边延伸。经走访信息行业有代表性的公司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数码探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装联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信元电信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电讯盈科(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北京地区的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生产、测试行业每年将产生约2 000个高技能人才的就业机会;通信与电子产品销售、维修行业每年将产生约3 200个就业机会。尤其是3G的启动,3G终端的制造、销售和维修都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在3G终端的维修方面。3G的终端的原理与GSM终端的原理不同,每一个3G终端生产商售后服务在每一个区县都设置特约维修点,那么3G终端的维修人才将来也是一个急需的种类。更何况进入2012年,4G时代将开启,部分一二线城市将率先步入LTE时代,视频分享将随之兴起;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呈现决堤洪水之势,流量经营成为运营商最重要的课题。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11中国通信市场年会”的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9 244万户,总数达到115 33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85 900万户,3G用户净增3 473万户,累计达到4 70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4.4部/百人,比2009年提高8.1个百分点。移动通信蓬勃发展,进一步奠定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移动电话用户国家的地位。

产业增长强劲,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旺盛,相应地对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以目前和未来电子信息行业生产、管理、销售、维修第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为导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经过3年的学习和训练,使毕业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具有胜任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的专业技能及初步的经营管理能力,有专科学历层次的实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2 “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特点

“订单式”培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现代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智力资本的竞争。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具有战略眼光,特别是对于新增劳动力。很多企业由被动选择转向主动开发,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企业每年能容纳大量员工,是实施订单教育的首要条件[3]。按照企业的意图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和忠于企业的劳动力,虽然企业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需要给予投入,但与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效益和对企业的深远影响比较,这些投入是完全值得的。因此,“订单式”培养在职业院校中得到广泛实施和推广。其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学校的欢迎。归纳起来,“订单式”培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校企合作的规范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毕业生就业的定向性。近几年来兴起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注入活力,为校企合作找到最佳的途径。这种人才的培养模式,不仅给职业教育带来观念的转变,而且可以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3 “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开发

职业院校应有强烈的市场意识,积极引进合作伙伴,争取人才培养订单: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拟定培养目标,分清学校和企业各自承担的培养和考核任务及责任等,做到该方案科学可行;企业应积极参与教学与实践的全过程,院校应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改革,把人才订单培养落实到实处。

课程体系制定的路径:社会需求分析确定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分析最终形成课程体系。

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可采用“讲练式”现场教学和“启发式”等主动型教学方法。整个课程设置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课程体系结构由三部分组成。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这一课程模块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以“必需、够用”为度。2)专业课程模块。该模块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教学内容,并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该模块,使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直接反映高职教育的职业特征。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学工结合和顶岗实习方式完成相应方向的技能培训模式,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3)专业拓展与素质拓展课程。该模块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能力和素质结构,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专业拓展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应用,同时使其对专业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扩展。素质拓展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发挥个人潜能、兴趣和爱好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

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教、学、实、训、评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实验、实训、实习3个实践环节。用职业能力培训的项目教学模式,引入学生实训项目,以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为导向,组织安排具体训练项目,在岗位技能训练过程中,完全按照工作现场的规定程序开展训练,强调快速反应、工艺严谨、团结协作,以项目的执行过程和结果作为考核成绩,使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引进企业文化,在课程教学中邀请用人单位来校参与讲授专业课程和企业文化、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企业员工必备素质要求等,要求学生用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引导学生树立“未进企业门,先做企业人”的准员工观念。

4 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相关行业对人才的竞争尤为激烈,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都给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高要求。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坚持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学院与企业灵活多样的合作机制,激活学院与企业不同的利益联系,沟通学生、学院、企业及行业之间的联系,使高职院校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作为新生事物,“订单式”培养模式,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要更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望军,浣喜明,陈爱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1):80-81,87.

[2]孙建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4):330-332.

[3]任君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因素分析[J].职教论坛.2004(2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