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语感教学实施方法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感教学是指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活动,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指的是狭义的语感教学,即阅读语感的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所阅读的言语材料有敏锐、准确的感悟。
一、精讲课语感教学模式的构建
1.初读文章,谈感受: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默读,初步整体感知材料,把握大意,并且学会圈、点、勾、划,捕捉信息和初感点。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初读的感受讲给同学听,相互交流,达到一种全面的、笼统的感知。
2.导入情境,品语言: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造与教学内容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3.训练语言,重实践:在以上理解、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词组段,写片断,做口头小短文,完成课后有关揣摩语言的练习等,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训练语感,加深感悟。我每课都要选择3-5个词或成语让学生组成一段话。
4.美读文章,潜陶冶:在对文章有了深入的理解后,要大声朗读文章,这样才能读得声情并茂,从而使读者和听者都受到艺术的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陶冶,也才能真正达到“美读”的效果。
5.归纳整理,勤积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知识经验不断增加。这些知识如果得不到及时梳理归类,很快就会遗忘。即使记住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二、实施语感教学的根本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
观念的变革是任何变革的前提和先导。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因此,要进行语感教学,教师必须树立语文教学新观念。
1.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大语文”教育是指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大语文教育观”最早由贵州语文教育家汪广仁于1982年提出。在“大语文”环境中,学生自己去获取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教师尤其要给学生创造浓烈的读书氛围,使他们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进行语感教学,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一元走向多元,由单渠道的知识传授到立体化的“语文”教学。
2.使用“空白教学艺术”:语感的模糊性要求教师使用“空白教学艺术”,即教师有意留下一些具有想象空间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讨。
3.呼唤“阅读主体”意识:叶圣陶说过:“作者的努力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从符号到旨趣的解读不是平面的,而是主体的、多元的,有着较强的个体体味。语感其实就是读者的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内心的桥梁。所以,语感教学呼唤“阅读主体意识”。只有有了“主体意识”,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词的意义和情味以及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才能有形成良好语感的可能。
三、语感教学的课型探索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语感的特质,笔者尝试了以下五种课型:诵读陶冶课、文学鉴赏课、基础知识课、推敲对比课、猜读想象课、快速阅读课。
1.诵读陶冶课:对于一些较浅显的、韵律感强的、语言优美生动的散文或诗歌,尤其是意境深远、语言洗炼的古典诗歌,可采用这种以诵读陶冶为主的课型。根据文章的特点,可采取教师范读、听录音、配乐读、学生个人读、分组读、集体读等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然后熟读成诵,达到语言知识的贮存和积累。
2.基础知识课:这一课型主要是集中学习一些汉语基础知识并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然后再在其他的课型中得到相应的巩固和迁移。这种课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教师一定要设法通过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举事例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密切相关,要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还可以采取让学生上台试讲、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运用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荣誉感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推敲对比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一系列对课文内容、语言、形式、情感等仔细推敲、对比、品味的活动。
4.猜读想象课:我们平常的阅读教学讲究按部就班、“知人论世”。这种阅读法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定势,很难有所独创。这时,我们不妨从文章陌生化的角度入手,让学生进行猜读想象。这种课型是学生活动最为活跃的,教师可根据文章的不同,让学生猜读生字词,猜读想象人物的形象、语言、心理和故事情节等等。
5.快速阅读课: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快速阅读成为人人都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快速阅读,就是训练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并对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估价。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语感是人类在长期的、规范的言语活动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直觉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作者电话:023-55626888;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