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教师情绪情感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教师情绪情感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发展。教师的感染力就在于其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力量。所以,教师积极的、消极的情绪情感均对学生学习态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随时进行自我情绪调控,对于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情绪情感;教师;学生学习态度

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发展。作为一名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除了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保持崇高的敬业精神、丰富教育科学理论外,也应重视情绪情感力量在教育过程的影响,随时进行自我情绪调控,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情绪情感的作用及教师的角色特征

情绪情感是个体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态度体验。简单地说,人的情绪情感产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外界刺激物(即客观事物);二是个体的主观需要。情绪情感影响着人的意志与行为,其作用表现在以下5方面:(1)调节作用:对个体的认知水平有提升或降低的功能;(2)动力功能:对人的行为活动有促进或阻碍的效能;(3)感染功能:指个体的情绪情感具有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效能;(4)信号功能:情绪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传递信息的效能;(5)迁移功能:个体对他人的情绪情感会有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效能。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本身的主观性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的情况下。但传统的观点只注重教师对教育对象的调节、控制和改造,注重教师对输出手段的选择,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主体因素,尤其是教师的人格因素和社会因素中情绪方面素质的优劣对教育教学活动效能的影响。可以说,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情感,那么他也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好教师。

二、教师情绪情感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1.积极的情绪情感

新教育改革强调的是“愉快教育”,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使学生爱学、乐学、好学、学好。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愉快教育”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积极情绪,即对教学活动有积极作用的情绪。教师的积极情绪可以促使教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使教师在课堂上积极性增加,活力增强,思维敏捷,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形象有效的比喻、丰富贴切的例证、工整适量的板书授课;而教师积极的情绪情感也可以感染学生,使其能专心致志地聆听教师讲课,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大胆回答问题,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反过来,学生的良好学习情绪在课堂中也会感染教师,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消极的情绪情感

据研究,消极的情绪情感会降低人的智力水平,引起行动的迟钝和精神的疲倦,进取心丧失,严重时会使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下降,意识范围狭窄,正常行为瓦解。可见,消极不良的情绪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危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消极情绪情感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情绪低落,讲课时无精打采,声音低沉无力,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二是教师心里烦躁,心不在焉,注意力难以集中,讲课时错漏百出,导致学生思维混乱,难以理解,对学习失去兴趣;三是教师有时不能控制冲动情绪,对学生无故责骂,学生情绪压抑,思维的积极性受挫。

3.教师不同情绪产生的因素分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绪情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教师自身因素和学生因素。(1)教师的自身因素:教师自身的家庭问题、个人问题、健康问题、思想问题等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当教师对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时,便会产生不良情绪。(2)学生因素: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其情绪除了受到自身因素影响,还受学生的状态的影响。包括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个人素质及学习的积极性等。

三、教师应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1.解决引起不良情绪的自身问题

(1)提高身体素质。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好的精神,也会影响教师的上课质量。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之余可以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跑步,打球,游泳等,除了增强机体抵抗力外,还可以使内心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

(2)正确评价自己。工作中也许会碰到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但不要过于贬低自己,或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应用正确的态度看问题,评价自己的价值。同时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3)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将大大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工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理想工作环境的重要条件,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校教育目标和工作任务的认同,而且有助于教师归属感和荣誉感的产生。首先,要多与别人沟通交流;其次,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要互相帮助;最后,多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

2.正确对待学生

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他们的自身问题有关,可能是家庭因素,或者是经济原因,又或是与同学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先做一定的了解,不要一味地责怪、埋怨学生,或者不理不管,应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指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与他们沟通交流,让学生能在愉快的心境下掌握知识。

3.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心理应激能力

处理事情很多时候关键是自己的态度,如果我们能保持一颗平常心,理性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那么矛盾冲突也会减少。所以,平时应该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抓住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在处理事情上都有一个合理的度。这样,教师在成长中,就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叶一舵.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4.

[2] 沃建中,罗良.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 付忠莲,陈开森.教师情感智力与医学教育探析[J].卫生

职业教育,2008,(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