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辜鸿铭《论语》社会文化因素翻译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孟青兰(198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四川遂宁,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翻译实践
摘 要: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如何准确理解文化信息以及准确的表达都是文化翻译需要考虑的。本文从分析探讨经典著作《论语》中的社会文化处理方式,探讨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希望能对翻译实践起到一些启示作用。
关键词:翻译;社会文化;理解
引言
随着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他们希望更多,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翻译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翻译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纯语言活动,而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沟通过程。[1]
1.翻译理解
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奈达在他与泰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给“文化翻译”进行了定义,“文化翻译指在某种程度上为了符合译语文化而改变信息内容,而且/或者在译文中引入了原文语言表达上说并未包含的信息;与语言翻译相对。”[2]翻译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层面,翻译更多注重的应是文化层面的翻译。翻译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形式与译者的翻译目的也是紧密相关的,辜鸿铭先生作为近代中国翻译《论语》第一人,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3]传奇式的生活经历深深地影响着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辜式希望通过他的翻译改变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让他们了解真正的中华文明,因此辜鸿铭先生选择了向译入语靠拢的归化策略。
2.社会文化因素翻译
自《论语》诞生2000多年以来一直深深的影响着中华民族,期中记载了大量孔子时期的社会习俗,这些习俗能被西方读者理解接受吗?以下就辜鸿铭先生对此的翻译做简单的探讨。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辜鸿铭:The head of a powerful family of nobles in Confucius’ native State employed eight sets of choristers[an Imperial prerogative]in their family chapel.Confucius,remarking on this,was heard to say,“If this is allowed to pass,what may not be allowed?”[4]
根据杨伯峻先生的译注[5],季氏并不能被确指某人,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具体指出是某人并不准确,所以也就直接保留了原文的季氏;在这里辜鸿铭先生采用的是归化的翻译策略,译文向译入语靠近,季氏翻译成a powerful family of nobles,有权势的贵族,这样翻译能够很快得到西方读者的认同,因为在西方贵族往往就是具有权势的阶层;事件发生地是古代鲁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不熟悉中国历史的读者很难懂得具体是今天中国的什么位置,因为孔子是鲁国人于是辜式加上了in Confucius’ native State,这样翻译让对中国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只要有一点基本的认识就是事件发生在孔子的家乡;在翻译八佾时译者特地加了注释[an Imperial prerogative]意思是皇家的特权,这样的翻译让西方读者在理解原文的基本意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原文所传达的大的历史背景却在翻译中却没有得到体现,这也是译文的一个缺陷。
2、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论语.乡党》)
辜鸿铭:In his native place on the occasion of the Purification Festival,when the procession of villagers passed his house,he would always appear in full uniform on the steps of his house,standing on the left-hand side of the house.[4]
根据杨伯峻的译注,傩是古代的一种风俗,迎神以驱逐疫鬼。阼,东面的台阶,主人所立之地。[5]在翻译这一章时辜鸿铭先生仍旧采用的是归化策略,在翻译傩这种古老的习俗是辜式选择了Purification Festival,其本意是指基督教的洁净礼,是旧约进入圣所需要洗濯洁净才能侍奉神的一种宗教仪式。这样翻译的确能引起西方读者的共鸣,使读者相信在古老的中国也有类似的礼仪,但事实上这样翻译是对读者的一种误导,因为洁净礼这种宗教仪式与“傩”这种古老的民间习俗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完全是两种文化中不同的礼节,因此这样翻译并不准确反而失去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3、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乡党》)
辜鸿铭:When at a public dinner in his native place he would always leave the table as soon as the old people left.[4]
杖是借拐杖之意指代老年人,中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仪式上更要体现对长者的尊重。在这里辜鸿铭先生把杖者直接翻译成the old people,这样翻译简单明了,读者理解起来也更为容易,但是the old people是泛指所有年龄较大的人,比较笼统,也扩大了原文老者的范围,因为原文的杖者应是指德高望重在乡间有一定地位的长者,因此这样翻译是基本达意,但不准确。
3.结语
文化是翻译的重要内容,语言表达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与文化相契合,才能表达得体,不考虑文化因素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都是不行的。《论语》作为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字里行间都蕴藏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我们研究辜式《论语》中的社会文化翻译现象考察其文化翻译的策略及方式,了解到辜式的翻译虽然有些缺失但是基于他的翻译目的,以及其文化传播效果无疑是成功的,对翻译实践起到很好的启示作用。(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网电教学部)
参考文献:
[1] 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3
[2]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J].2008.10
[3] 李冰梅.辜鸿铭与《论语》翻译.[J]名人档案.兰台世界.2012.3
[4] 孔丘,辜鸿铭.辜鸿铭英译《论语》[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2
[5] 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