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某医科大学学生适应性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某医科大学学生适应性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医科在校大学生适应性及其相关因素,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等,对某医科大学2 0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大学生适应性与总体幸福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男生职业选择适应性维度得分高于女生,女生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表现2个维度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三年级>一年级。大学生适应性各维度得分均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

【关键词】 适应,心理学;社会支持;幸福;精神卫生;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 G 444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8-0943-03

Correlations Between Adaptability and Mental Factors Among Students in a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ZHAO Cun-xi*, DING Xu, ZHANG Chen, et a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related factor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eveloping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Adaptability Scale of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 Well-Being Scale, Social Support Scale and Personal Scene-Trait Coping Style Scale were employed in the self-administered survey among 2 035 college students in one medical university.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research the relativity of the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general well-being,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Male students had higher scores in career choice adaptability than female students, while lower scores in self-care adaptability and somatic-mental symptom(P grade 3 > grade 1. Adaptabil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eneral well-being, social support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whil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coping style (P

【Key words】 Adaptation,psychological;Social support;Happiness;Mental health;Students,medical

【基金项目】 安徽医科大学校科研基金(编号:2005KJ40);安徽医科大学校科学研究基金追加经费项目(编号:2008kjzj03)。

【作者简介】 赵存喜(1972- ),男,安徽淮北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生法律法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作者单位】 1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肥 230032;2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06级。

适应性是指个体有效地应对、顺应自然和社会环境,包括个体独立的生活,维持自己的生活,满足人和社会所提出的文化要求等[1]。大学阶段是学生在身心、知识各方面承上启下的转折期,也是个体完全走向社会、独立承担社会重任的准备期,因而它是人生的第2个关键期[2]。大学生的适应性不仅关系到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探讨大学生适应性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现实中有很多大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未能很好地适应,而出现环境融入障碍、网络成瘾、自杀率升高等适应不良表现[3]。为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群体适应性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笔者以某医科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大学生社会支持、特质应对方式及总体幸福感与适应性的关联研究,旨在为大学生自我完善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 035份,收回有效问卷2 011份,有效应答率为98.8%。其中男生1 033名,女生978名;独生子女539名,非独生子女1 472名;一年级学生833名,二年级学生724名,三年级学生454名;城镇户口776名,农村户口1 235名。平均年龄(19.96±1.41)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2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采取集中自填问卷方式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大学生适应性量表[4]、特质性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5]等。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共7个维度,分别为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准备、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其中正向叙述的题目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5项分别记1,2,3,4,5分;反向叙述的题目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5项分别记5,4,3,2,1分[4],各维度得分越高,表示适应性越高。特质性应对方式量表(TCSQ)共20个条目,分为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2个维度,每个维度10个条目。每个条目从“肯定是”到“肯定不是”分5等级计分,分别计为5,4,3,2,1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共10个条目,按照选择1,2,3,4项分别计1,2,3,4分,总分越高,表明其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共33个条目,得分越高,幸福感程度越高。

1.3 资料整理和分析 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库,双录入并进行逻辑核对。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大学生适应性的性别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各因子的年级分布特征,年级组间两两比较选用LSD法;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大学生适应性与总体幸福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1.4 质量控制 调查表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5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间隔1周进行重测,大学生适应性问卷7个维度前后2次相关系数在0.85~0.96之间。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采用匿名调查,当场收回问卷,并及时检核调查问卷的完整性。

2 结果

2.1 大学生适应性各维度得分性别比较 由表1可见,大学生适应性男女生各维度得分比较,职业选择适应性维度男生得分高于女生,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表现2个维度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适应性各维度得分比较(x±s)

性别人数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身心症状表现环境的总体认同总分

男 1 03327.92±5.6441.35±6.3033.70±5.3229.20±5.6224.34±3.7020.56±4.4037.54±6.48235.76±30.24

女 97828.19±5.6341.00±6.6433.50±5.2828.04±5.5124.80±3.3121.48±4.2337.22±6.40235.63±29.36

合计2 01128.06±5.6441.18±6.4733.60±5.3028.64±5.6024.56±3.5221.01±4.3437.39±6.44235.69±29.81

t值-1.0461.2080.8714.658-2.844-4.7651.1050.096

P值 0.2960.2270.3840.0000.0050.0000.2700.923

2.2 大学生适应性各维度得分的年级差异 由表2可知,大学生的适应性各维度得分总体表现为二年级>三年级>一年级(P0.05),其他5个维度以及总分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表2 不同年级大学生适应性各维度得分比较(x±s)

年级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身心症状表现环境的总体认同总分

大一(a)26.50±5.6039.63±6.7133.37±5.4926.84±5.3024.49±3.5520.55±4.1636.63±6.68228.97±28.25

大二(b)29.87±5.5742.63±6.4133.16±5.3830.40±5.5034.24±3.6721.37±4.5738.78±6.32243.02±31.48

大三(c)28.87±5.1840.83±6.5033.87±5.4730.47±5.3423.80±3.7921.77±4.0237.32±6.61238.60±30.59

F值68.246**30.458**0.14890.963**0.90114.433**11.938**38.548**

组间两两比较a

注:**P

2.3 大学生适应性与总体幸福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适应性各维度得分均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P值均

表3 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适应性的相关性分析(r值,n=2 011)

项目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身心症状表现环境的总体认同总体适应性

总体幸福感 0.490**0.576**0.366**0.381**0.325**0.647**0.270**0.631**

社会支持0.296**0.444**0.350**0.377**0.153**0.315**0.291**0.450**

积极应对方式0.322**0.378**0.309**0.297**0.149**0.292**0.181**0.399**

消极应对方式-0.235**-0.309**-0.280**-0.208**-0.190**-0.327**-0.128**-0.343**

注:**P

2.4 大学生适应性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大学生适应性总分为因变量,以总体幸福感、社会支持、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年级、性别、户籍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体幸福感、社会支持、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和年级均与大学生适应性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表4 大学生适应性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自变量β值t值P值

总体幸福感0.87620.8920.000

社会支持1.11311.8390.000

消极应对方式-0.632-9.4490.000

积极应对方式0.86011.3800.000

年级2.7324.3860.00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常数项79.01612.9160.000

3 讨论

3.1 不同性别大学生适应性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大学生适应性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多个文献研究结果[3,6]相似。而男生职业选择适应性维度得分高于女生,在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表现2个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男生比女生有更明确的就业意向,这可能与男生比女生有着更强烈的要求经济和人格的独立有关。另外女生生活自理适应性维度得分高于男生,可能与女生经常帮助父母整理家务,日常生活自理性强有关;女生躯体症状表现维度得分高于男生,则可能与女生敏感、多疑、顾虑较多以及生活环境相对较小有关。因此,对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进行生活技能教育训练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

3.2 大学生适应性的年级分布差异明显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适应性存在年级差异,大学生的适应性各维度得分总体表现为二年级>三年级>一年级的变化趋势,与张大均等[3]的结果较为一致。原因可能为一年级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总体环境以及自己身心症状的表现都不很清楚,甚至有人会迷惑或惧怕,因而对于新生来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因此高年级有经验的学生可以多开展一些学习经验交流会,或是定期进入新生宿舍开展面对面的生活、交往、兴趣、专业等方面的交流;二年级学生通过1 a的学习已经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适应状态;而大学三年级学生开始初步考虑就业、考研等实际问题,学习也处于分水岭时期,因而会产生一些困惑、迷茫,从而使其适应性低于大学二年级水平。因此,应尽早开展本科生导师制,让大学三年级学生尽早接触未来的学习领域和确定自己的目标。从各维度来看,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身心症状表现、环境的总体认同及总分与其表现呈显著正相关。原因可能为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思想、身心不断成熟发展的表现。

3.3 总体幸福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适应性密切相关 大学生适应性属于社会适应。心理适应是社会适应的基础, 社会适应是心理适应的外在表现,二者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总体幸福感良好,其社会适应性也较好。总体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7]。总体幸福感和大学生适应性呈现强相关性说明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相统一[8]。也有其他研究发现,总体幸福感与大学生适应性呈较弱相关或者无相关性,即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发生分离。虽然在本次研究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分离”现象,但仍然要警惕大学校园中可能出现的“分离”现象,即行为适应良好、心理适应不良者,或者行为不能适应、内心适应良好者[9]。

本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大学生适应的各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以往相关研究结论[10]一致。对于获得越多社会支持的学生,当其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等各种压力时,社会支持可以为其提供更多舒解压力的途径,使其适应性较高。因此,应为适应差的学生提供良好的人际氛围,构建以家庭和学校为中心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以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为核心的校园支持网络,对大学生适应乃至胜任大学的学习生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亦提示,高校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生活事件,如心理出现困扰时,应主动寻求同学、教师甚至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学生教育中也应多开展班级活动以加强班级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交流。

应对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积极应对如“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和“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消极应对如“通过吸烟喝酒来解除烦恼”和“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等。人群测试也表明积极应对评分高,心理问题或症状评分低;而消极应对评分高,心理问题或症状评分也高。本次调查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适应性呈显著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适应性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又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11],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学校中培养积极应对方式、减少消极应对方式。

3.4 大学生适应性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知,有5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年级、社会支持、总体幸福感、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这5个因子与大学生适应性呈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消极应对方式与其呈显著负相关。而人们通常关注的因素诸如户籍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性别等与总体的适应性并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外界环境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心理行为技能对大学生的适应性影响更为明显,而那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如性别、户籍等对大学生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明显。因而,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时,提高大学生自身心理调控能力、寻求帮助能力以及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等,对提高大学生适应性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不同人口特征大学生的适应性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大学生适应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改善大学生生活学习环境以及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得到提高。高校应根据不同人群的差异,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4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348.

[2] HAEMMERLIE FM, MERZ CJ. Concurrent validity between the california psychological inventory-revised and the student adaptation to college questionnaire. J Clin Psychol, 1991,47(5):664-668.

[3] 张大均,张骞.当代中国大学生适应性发展的特点.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24-128.

[4]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2003.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0-122.

[6] 穆奎.西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心理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19-122.

[7] DIENER E, EUNKOOK MS, RICHARD E, et al.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 Bull, 1999,125(2):276-294.

[8] 肖玮,肖琼.西安地区不同类型大学生社会适应现状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27-29.

[9] 肖玮,肖琼.大一学生适应性差异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586-587.

[10]陶沙.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入学适应性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26(5):908-909.

[11]张月娟,阎克乐,王进礼.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96-99.

(收稿日期:2009-12-2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