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到中国留学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到中国留学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习惯穿校服

来自德国布兰登堡州贝斯可夫中学的17岁的伊尔加・施泰德勒,从去年9月起交换到北京市第80中学学习,为期一年。伊尔加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中国读书还要穿校服。在德国,他习惯穿牛仔裤、T恤这类轻便休闲的服装。因此,刚穿上校服的他总觉得怪怪的,一点也不舒服。

伊尔加是第一批远赴中国交换学习的德国留学生(编者注:虽然德国的汉堡和中国的上海早在1987年就已经开始了中学生交流项目,但交流时间较短,只有一个月左右),和他一起去北京的还有四位德国中学生:尼尔斯・伯瑟,17岁;马赛尔・维里希,16岁;梅赛德斯・迈尔什,15岁;萨莎・索姆舒,16岁。

对于这5名中学生来说,朝中国迈出的第一步也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因为他们走入了一个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完全不同的语言的国度。这在校园里体现得最为明显,几乎没有哪点能让他们联想起德国的校园:清一色的校服,几个人共用一间学生宿舍,宿舍里设备简单却很实用,屋里的暖气没有调节阀门,以致梅赛德斯在屋里温度过高的时候经常要打开窗户凉快一下。

每天早上7点钟,他们就被从校园喇叭里传出的嘹亮进行曲唤醒。马寒尔说:“这很平常,人会慢慢适应这一切的。”但是伊尔加对于学校每天晚上7点就禁止学生外出感到不理解:“这样根本就别想去舞厅了。”

但是,德国留学生对学校里的伙食赞不绝口。和中国学生一样,他们的一日三餐都由学校食堂提供,其中午餐和晚餐可以自由选择。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红烧牛肉和宫爆鸡丁。在食堂吃饭不需要交付现金,每位学生都有一张充值磁卡。萨莎陶醉地说:“食堂的价格便宜极了,花上几十个欧分就可以好好地吃上一顿了。”不过,早餐似乎并不受德国留学生的欢迎:没有黄油面包,没有多维麦片,只有馒头、油条和豆浆。因此,他们情愿多睡上半小时。

说汉语常闹笑话

不过,对于这些德国留学生来说,睡懒觉似乎成了一种奢求。学校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很紧张,原本计划四周上完的语言课程,后来发现根本做不到:他们一直未能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汉语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大难关。每天从早上9点至下午4点,他们都在教室里练习汉语的听说读写。尼尔斯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必须把每个单词写上十余遍,然后脑海中才会有点印象。”此外,汉语的语音语调也让德国留学生感到头大,并时不时地闹出一些笑话,比如他们经常把交换家庭里的母亲叫成“马”。

迷恋中国美食

周五放学后,德国留学生各自回到交换家庭度周末。但是,德国留学生和交换家庭的交流有时候会很困难,因为不是所有的交换家庭的父母都能够说英文,更不要说是德语了。不过,萨莎却认为:“这样其实也不赖,这就更加逼着我们勤学汉语。”

一般来说,交换家庭的经济条件都很不错,在北京属于高收入阶层。对于富有的中国人来说,去饭馆吃饭成了一项最受欢迎的休闲节目。德国留学生和交换家庭在周末从一个饭馆吃到另一个饭馆。伊尔加回味无穷地说:“中餐实在是太可口了,我真的需要注意不要吃太多。”

不过,德国留学生对中国人什么都吃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萨莎说:“东华门夜市上经常有人卖炸好的蝗虫、蜈蚣、麻雀、蝎子、鹌鹑,我瞅了都要恶心,真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吃下去的。”

让德国留学生引以为豪的是:德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萨莎说:“中国人习惯把足球、高技术,当然,令人遗憾的还有希特勒同德国联系在一起。”梅赛德斯深信不疑地说:“我认为中国人对德国的了解,要比德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多得多。”

陈昌喜摘自《上海译报》

2004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