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制造伍德斯托克》李安标签的喜剧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制造伍德斯托克》李安标签的喜剧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虽然是美国土生土长的题材,但《制造伍德斯托克》(Taking Woodstock)依然是一部李安标签明显的作品。影片将从8月起在北美及欧洲的主要市场上映,其细腻、丰富且富于幽默感的特点在市场上应该具有票房潜力,不过相对主流的定位可能会影响到其竞争金棕榈的前途。

在西方近代文化史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堪称上世纪60年代摇滚音乐和嬉皮士运动的圣殿。影片改编自主人公撰写的回忆录。面对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这一蕴有复杂内涵与巨大影响的文化事件,李安与其编剧老搭档夏慕斯的处理比较谨慎,影片基本还是定位在个体的自由与解放层面。越战、登月等背景元素,以及与音乐节和嬉皮士运动同样密不可分的迷乱、等内容虽有表现,但大都是点到为止。导演关心的似乎还是用一种生动与不失主流的方式,向新世纪的观众“展览”这场30年前的文化盛事,而到了影片的后一小时,剧本的重心又放回了艾略特一家。编导在细节的经营上很下心思,片中幽默的桥段与台词层出不穷,使得本片颇具娱乐性。在今年戛纳的几部热门作品中,《制造伍德斯托克》的总体评价不是最突出的,但观众口碑很好,现场笑声不断。事实上,“戛纳”的人们对片中的世界应有某种共鸣,毕竟大家也都是为了艺术(或者生意)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

另一方面,虽然取材自美国本土文化,但本片依旧似曾相识。在看片过程中我几次联想到《冰风暴》,二者处理的同是美国题材,但却有着根本区别――前者是一把深入其中的手术刀,而《制造伍德斯托克》虽然表面全是美国风光,但内里却依然延续了东方电影的特有神髓。同李安早期的家庭三部曲一样,本片的主题依旧是关于家庭与隔代关系,围绕着理想、自由与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片中有一个情节:受到了音乐节气氛的感染,艾略特终于直面了自身的同性恋取向。然而短暂的投入与欣喜之后,他却下意识地紧张回望,看到的是父亲的座位上已空空如也……影片最后,理解的父亲为即将离家的儿子送行,父子两人深情拥抱――一个标准的李安时刻,属于家庭的那份牺牲与包容在此表露无遗。

《制造伍德斯托克》是一部怀旧的电影,充满了对那个激扬年代的留恋。影片的摄影和美术很值得称道,再现的上世纪60年代风貌也得到了很多上了年纪的美国观众的认可。相比导演的前几部作品,本片在视觉技巧上比较张扬,画面的色彩感相当明丽,在《绿巨人》中用过的分屏手法在本片中频频出现,一些调度复杂的运动长镜头也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丹尼・艾夫曼的配乐不俗,细腻贴切却毫无抢戏之感。表演方面,影片虽然没有大牌明星,但无论是主要角色还是客串的群众演员均有称职表现。尤其是艾美达・斯丹顿扮演的固执老母极为传神,这位英国演技派之前曾凭《维拉德雷克》 荣获威尼斯影后。而近年来时有亮眼表现的新秀埃米尔・赫斯基诠释的越战士兵也有一些火花。此外刚刚在《金刚狼》中出演了大反派的里夫・施雷伯在本片中化身为一个异装癖的保安,其表演也令人印象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