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活,数学活动的活水源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以人为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利用好小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我们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反之,离开生活的数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把生活引入课堂,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到数学的价值、作用。因此,把生活引入数学课堂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需求。让生活成为小学生数学活动的活水源头,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学生在学习“求积的近似值”时(如:应付多少元钱?),往往会忽视现实生活中对小数位数有一定要求的实际情况。因此,我在数学课堂上大胆地设计了“小小购物超市”这一环节,让几位学生担任“收银员”,其余的学生作为顾客来采购物品。如:每千克“旺旺”雪饼4.85元,买2.7千克应付多少元钱呢?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自然地感受到“应付多少元钱”必须保留两位小数,比教师生硬地说教、强硬地灌输更容易理解。学生在“结算自己所购的商品价钱”时,真正地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同时也感知了“‘应付多少元钱’保留两位小数”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让学生走出教室,尝试动感的数学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为了发挥、利用好这一特点,我经常让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捕捉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行程应用题”时,学生对“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相背而行”等概念很容易混淆。我就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自己模拟“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相背而行”等情况,在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声中、在我的适时点拨之下,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要求学生自己去收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写出调查报告。有的学生统计了所在的居民楼内的家庭人口状况,有的统计了十字路口处各种车辆的行使情况,还有的统计了自己家工厂工人的工资收入情况……这样的数学,学生爱学、喜欢。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意去完成。
在教学“实际测量”时,我先让学生讨论:怎样知道作业本的长度?怎样知道教室里黑板的长度?又怎样才能知道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呢?然后,让学生怎样想就怎样说,再让学生分别动手去实际操作。学生通过猜想、讨论、动手操作,体会到:测量较短的距离时,可以用直尺、卷尺、测绳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是很准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步测或目测。
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宝贵资源,充分地利用、挖掘这一资源,既有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探究生活中的数学,体验运用数学的乐趣
学习数学的价值在于运用。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运用数学的乐趣,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师不懈的追求。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可以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充分地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我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地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回家先自备一个计算器,要求他们先自主研究一下计算器,利用计算器帮爸爸、妈妈计算一下本月家庭的开支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计算器这一数学工具应用于实际生活的神奇的计算功能。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谈自己对计算器的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能充分地把数学嫁接到生活中去,学生学习数学也就感觉像在玩数学游戏。
学校新建了一个篮球场,我就引导学生当一次学校的小“主人”,运用“实际测量”这一单元的知识,自己动手测量一下新建篮球场的长、宽,计算出篮球场的周长和占地面积各是多少。我紧接着又向学生提出:如果每平方米材料费约240元,建造这个篮球场的费用大约是多少万元?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还可以在我校的草坪上设计出什么样的花坛?费用大约是多少呢?学生不仅很快地解决了老师的问题,还自主设计出许多新颖、别致的花坛,这样就调动了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兴趣,学生从中也感受到了运用数学的乐趣。
生活是学生与数学之间最有价值的桥梁。通过这一桥梁,可以很好地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让生活成为小学生数学活动的活水源头,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之所吧!
(责编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