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新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新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笔者理性层面和情感层面提出了激发学习动机新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激发学习动机的心理学理论

早期的动机理论分别从内部起因和外部诱因的角度探讨动机问题。近几十年来,认知派心理学家主要关注行为者本身的能动作用,即个人所特有的认知、意识和思维对行为进行的预期、调控作用。

与认知心理学研究不同,社会心理学倾向于把人类行为看作是与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以及社会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态学心理学家则认为从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看待动机都不充分,动机是任何个体身上固有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否受到激发是依赖于个体作为一个行动者与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

从上述心理学理论可以看到:学习既是个人活动,也是社会活动,学习动机受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认知需求、情感需求及社会需求,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运用归因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韦纳提出的归因理论指出,从各种纬度来分析,如果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因素、稳定因素、可控因素的时候,就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如果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不稳定因素、不可控因素的时候,就会有侥幸心理,绝望心理,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反之,失败亦然。所以,不同的归因将导致对成功与失败不同的情感反应,导致对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期望,将影响个体对所从事活动投入的努力,并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训练学生学会合理归因。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更应上升到情感层面

著名的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正是利用了人的情感动力,重视教学环境的情感渲染,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有意识功能与无意识功能的统一,特别是充分调动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接爱信息。

(一)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缺失的表现

1.“重知轻情”,情感教育处于从属地位。

传统课程目标比较单一,主要注重强调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知识记忆。因而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而情感的渗入非常少,总是自觉不自觉的以教育者的姿态对待学生,追求“尽善尽美”,苛求学生做到最好,使学生较少体验到成就感与自我满足感,情感没有被认为是教育的内容,情感教育的地位始终处于从属位置,这样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现象继续存在下去,将导致学生的精神世界被忽视,情感因素得不到挖掘,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

2.情感教育为德育所替代,情感教育变得“戒律化”。

这指的是,情感教育被当作是思想教育的翻版,学生被当作道德教化的对象,被看成是“美德袋”,教育不是从主体人的需要、发展考虑,而是从社会管理和规范出发,过于强调对他人,对社会的情感,忽视学生自身情感的体验。这种情况下,情感教育无疑被“戒律化”了,它变成了空洞的政治说教,成为种种的“必须”与“不能”。其实,学生自身具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容易动感情,也容易重感情,但是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如果给过于强调对他人的情感,对社会的情感,而不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发展。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强调“师爱”,把情感教育简单化。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把情感教育单纯的理解为给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就可以了。没有认识到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没有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当然,热爱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是什么。

(二)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情感因素

1.充分挖掘各门学科课程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于学科教学中应摒弃以往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实现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各门学科课程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并丰富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应成为一个情感知识化和知识情感化的的过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生命过程。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具有一定难度,让学生努力克服,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施启发式教学。

3.丰富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的更多是来自课本上的知识。要实施情感教育,单凭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可以跳出封闭的教材和教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利用和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去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即把活动也视为课程,把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获得的体验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学生面对各种情境处理个人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有言: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前提,也是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师生情感的互动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心态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

2.引导互信互助的同学关系。

学生互动是有效课堂秩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决定学习环境的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同学关系不仅能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而且能为他们的学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倡导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相互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和谐的课堂气氛。在相互信任、坦诚相待、宽以待人中,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取另一颗真诚的心,不断拓展同学间在学习和生活中结下的深厚友谊。

总之,教师的主要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时带领学生去寻找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动力。当把学习的目标、过程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联结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