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列子的修养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列子的修养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列子是我国古代非常优秀的思想家。尤其是他的修养观,对后人影响非常大。包括要专一、忌悲天、去名声、不张扬、戒急躁、会放弃、有恒心、莫嫉妒、倡善行、重本质等。

【关键词】列子 修养观

一、要专一

列子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语出《列子・天瑞》)天地没有完备的功效,圣人没有完备的本领,万物没有完备的用途。因此,天的职能在于覆育生灵,地的职能在于承载万物,圣人的职能在于政教风化,万物的职能则由其性质所决定。明朝胡居仁说,“学博而不精,则流于驳杂”,庄元臣说,“善学者穷于一物,不善学者穷于物物”,即善于学习的人重视穷究一个事物的道理,不善学的人则贪求穷究一切事物的道理。这些古代圣贤的言论,与列子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列子的话告诉我们,无论做事还是做学问,都应该专于自己的领域把它们做好,而不能学什么像什么,见什么爱什么,博而不精,广而不专。

二、忌悲天

列子曰:“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语出《列子・天瑞》)

列子讲了杞人忧天的故事。忧天的杞国人之所以被后人耻笑,原因就是他所忧虑的问题太没有边际了。天,是不会塌下来的,杞人无病,漫想至极,甚至误了自己的寝食安睡。其实,万事万物都有它们的属性和规律,该生的便生,该死的便死,该来的要来,该去的要去,人应该有一种处之泰然的心境和状态,否则,只会自生烦恼。

三、去名声

列子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人轻乎贵老,而其所患。(语出《列子・黄帝》)我在内心里并没把自己看得有什么了不起,但我的一举一动在别人看来却好似光彩照人,外表看上去十分庄严,足以镇服别人,别人很随意地敬服我,这会给我带来祸害。“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列子深知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于是索性就对声名敬而远之了。

儒家却相反。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实际上是脱不了名。

四、不张扬

伯昏瞀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语出《列子・黄帝》)你这种射箭,是为了向人展示你的箭术而射的,还没有达到那种不射之射。只有那种不为射的射箭,才是真正的好箭术。列子喜好打猎,但射箭技术十分糟糕,后来经过长时间的练习,终于有所长进。列子很为自己的进步高兴,准备向过去的朋友们显示一下自己的箭术。伯昏瞀人给正在兴头上的列子浇了一盆冷水。列子的箭术是进步了,但这种进步只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领悟箭术的精髓。然而,浑然不知的列子仍陶醉在自以为是的进步中,并欲向人炫耀自己不得精要的剑术,他这种张扬显摆的做法理所当然得到了箭术专家伯昏瞀人的批评。

人生就是这样,当你得意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太重要。适度地收敛起自己的锋芒,夹起尾巴做人,才能顺利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孙叔敖在低调做人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所以,列子非常赞赏。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语出《列子・说符》)

低调做人是最精妙的明哲保身。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定会招来灾祸。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大众,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不露中成就事业;不仅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它是立身处世最应遵守的作人原则。

五、戒急躁

列子曰:“今女居先生之门,曾未浃时,而怼憾者再三。女之片体将气所不受,汝之一节将地所不载。履虚乘风,其可几乎?”(语出《列子・黄帝》)

其实不仅为学,凡事都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抱有急于求成,尤其是急功近利的心理。急于求成动机虽是好的,但由于忽略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往往失败,甚至会适得其反。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则会因准备充分而将事情顺利办好。只有循序渐进,一步步稳扎稳打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的成功才能水到渠成。与操之过急相比,这才是更为稳妥且胜算较大的处事方法。

六、会放弃

列子曰:“尹氏心营世事,虑锺家业,心形俱疲,夜亦昏惫而寐。”(语出《列子・周穆王》)

在《列子・周穆王》中,列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尹氏身居要位、生活富足,可他为什么还不如为自己辛苦劳作的老仆人感觉幸福呢?原因就是他不懂得选择和放弃。

一个人是否快乐,并非取决于他拥有得多少,而往往取决于他计较得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却也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而是另一种更广阔的拥有。

俗话说,倘若蝌蚪总是炫耀自己的尾巴而舍不得放弃,那它将始终长不成自由跳跃的青蛙。

七、有恒心

北山愚公长息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语出《列子・汤问》)

愚公移山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实干。只要信仰正确、信念坚定、信心充足,埋头实干,就会成就一番事业。

人们常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立下雄心壮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因难。愚公移山的故事再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八、莫嫉妒

北宫子曰:“朕衣则V褐,食则粢粝,居则蓬室,出则徒行。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居则连?(造一个字:左“木”,右“丽”),出则结驷。”(语出《列子・力命》)

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人的优点,忽视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地方。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想一想自己比对方优秀的地方,这样就会使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平衡。

九、倡善行

“行年六十,气干将衰,弃其家事,都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一年之中尽焉,不为子孙留财。”(《列子・杨朱》)

这里,列子讲了一个有关“达则兼济天下” 的故事。卫国有一个人叫端木叔,是子贡的后代。他将奉养自己家人后剩余的钱财先施舍给本宗族;仍有剩余,就施舍给本乡本土的人;再有剩余,就施舍给全国的人。他活到六十岁时,气血体力都衰弱了,于是抛弃家事,把自己府库中所藏的珍珠、宝器、车马、衣服以及妻妾婢女都散放出去,不到一年这些东西便全没了,也没有为儿孙留下点财产。

十、重本质

列子曰:“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语出《列子・说符》)不仅是射箭要这样,治理国家和修养身心也都应该这样。因此圣人不考究存在消亡的表面现象,而是考究所以存在消亡的内在原因。

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显现。知其然即只知道会这样,它是对现象的认识;知其所以然则是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它是对本质的认识。因此,凡事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这样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化解疑虑,才能解迷,才能去惑,遇到困难才能解开。否则就无异于熟识无睹。

列子还有很多为政思想,由于篇幅所限,不在赘述。

参考文献:

[1]战国・列御寇.列子.凤凰网读书,2012年6月.

[2]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