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孵化器: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孵化器: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孵化器,在我国也称创业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自1987年我国建立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以来,经过近20年建设和发展,全国孵化器建设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7年6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将迎来20周年纪念日,同时我国孵化器事业也将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

为了反映孵化器2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以及孵化器中在孵企业、毕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弘扬创业文化,激发创业者、创业服务者的创新热情;展现创业者和创业中心员工的精神风貌,本刊将从第4期开辟专题栏目。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孵化器事业遍地开花,硕果累累。各项优惠政策和条件促进了科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成为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

1987年6月中国出现了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东湖创业中心的诞生,使武汉成为中国孵化器事业的发源地。为了健康保持中国孵化器产业发展势头,有效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需要创新创造更大的平台;集合资源,抓住机遇,解决问题。要形成新型产业模式,别开生面、新型的学、研、产、生、资、介、贸一体化解决方案,基于此,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2003年又一次迈出了大胆探索的步伐,创造性地提出了“SBI”模式,即产权式孵化器。

东湖创业中心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成了我国孵化器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十五”期间,我国孵化器事业高速发展,新建的孵化器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数量显著增加,孵化能力显著增强,孵化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体现。目前,全国已拥有各类孵化器500余家,每年向社会输送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贡献3000亿元工业总产值,1万项专利,1百万个就业机会,其中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创业中心137家、软件园24家;经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国家外专局共同认定的留学人员创业园21家;经科技部、教育部共同认定的大学科技园50家。

“十五”期间,孵化器使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质量,已经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吸引和集聚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培育中小科技企业的主要力量。根据最近对上报火炬中心的534家孵化器统计,各类孵化器孵化场地总面积达1969.9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有39491家,占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的1/3左右;在孵企业申请专利17225项,其中发明专利6028项,获批准专利10926项,其中发明专利3949项;在孵企业年技工贸总收入实现1625.4亿元,创造直接就业机会71万多个;已累计毕业企业15815家,已培养出境内外上市公司50余家。

“十五”期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迎来了专业化研究的高潮。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知名高校、高新区、创业中心联办的专业性研究机构应运而生,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创业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等都面向企业孵化、科技创新展开专门研究,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探索发展规律。

由此可以看出,“十五”期间,由政府引导下的孵化器投资主体向多元化趋势发展,涌现出一批适应各类创新创业主体需要、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孵化器;孵化器网络和协会组织向地区、省市等层次纵深发展,专业性研究机构、媒体等行业服务机构破土而出,形成了现代科技服务行业的雏形;国际企业孵化器、海外科技创业园为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舞台,国际培训、交流日趋活跃,开始进入人才跨国培养、企业跨国孵化、对外输出管理的合作阶段。

孵化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为未来培育创新、创业的源泉。

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发展为核心的“育苗”工程,以推进高新技术由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升级的“造林”工程的孵化器,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步入崭新的起点,促进最活跃的技术创新。

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经成为实施战略的重要手段。中国近20年的实践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作为培育自主创新企业和企业家的平台,已成为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成为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成为现代高新技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宏观背景下,面对众多创新企业群体的需求驱动,以创业中心为代表的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迎来了振兴和发展新的历史机遇。国家和地方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与支持、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科技创业者的企盼与加盟,这一切都促使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在“十五”末步入了崭新的起点,进入了最旺盛的发展时期。

作为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典型的武汉 “SBI”孵化模式、北京 “MEA”孵化模式、厦门“轮次”孵化模式、重庆 “峡光”孵化模式和天津“精品”孵化模式。这些创新模式都在促进孵化器提高服务质量,主动参与城市经营、区域经济发展、全球经济大循环方面取得了多赢的成功经验。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浪潮下,中国经济以惊人速度获得了量的扩张和质地提升。面对经济全球化下的产业导入和草根型技术企业的崛起,实施经济赶超战略,优先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打造企业集群创新环境,已是时代大势所趋。孵化器以促进最活跃的技术创新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为使命,并作为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基础机构,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需求,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成长性企业群体的历史责任。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孵化器的作用不仅在于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更在于为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做出贡献,促进所在城市、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

孵化器发展势头为什么迅猛,科技部火炬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孵化器本身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二是经孵化器孵化后的毕业企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都具有很好的成长性;三是全社会创业群体的扩大,无论是研究院所还是企业,不断萌发的创新想法促使他们进一步创业;四是国家对孵化器的优惠鼓励政策,科技部、财政部等部委十分重视创新环境和平台的建设,特别在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经费中,设立了支持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的专项经费。

中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今后的3至5年会有更大的发展,成为国家经济腾飞的支柱力量。但要使我国真正从孵化器大国变为孵化器强国,管理者要有提高孵化器经济运行质量的意识和能力,向现代多种类型专业孵化器发展,用创新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孵化器建设。

当前,我国孵化器的发展处于从典型的综合性孵化器向现代多种类型的专业孵化器发展的转型时期:由政府单一投资建立的社会公益性孵化器扩展到政府、大学、研发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独立或合作建立的社会公益性、非营利性或营利性孵化器共存的多元化发展时期;由单独依靠科技资源向依托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优化重组相结合的方式转变;由只建立孵化机构向建立以孵化器为核心,以网络为手段、吸引创业资本、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和研发机构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过渡。

谈及孵化器强国的建设,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主任山洪颇有感触,要使我国真正从孵化器大国变为孵化器强国,管理者要有提高孵化器经济运行质量的意识和能力,要转变思维模式,用创新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孵化器建设。

目前,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正在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全球企业孵化器已逾3300家。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与国外差距不是很大。专家指出,中国的企业孵化器在今后的3至5年会有更大的发展,成为国家经济腾飞的支柱力量。

但是运行中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指导企业孵化器建设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来抓。现在虽然全国上下都已意识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但有的地方没有认识到企业孵化器的创新“源头”作用,没有弄清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该做什么事。有的不重视为中小企业创造成长条件的咨询、培训等细小琐碎的服务工作,仍热衷于“上大项目、引资分钱”,做一些看得见的表面文章。有的在精简机构中把孵化器当成安置下岗人员或是亲朋好友的部门,这样既降低了企业孵化的质量,也留不住一流的科技创业人才。专家指出,如果培育有自主产权企业的发展步伐跟不上,将会使民族高新技术产业失去许多进入市场的机会。

其次,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应逐步从单靠国家支持转向市场化。从国外企业孵化器的运作实践看,美国的风险投资体系比较完善,孵化器建设均按照风险投资机制运行,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欧洲的孵化器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大部分是非盈利机构,但是可做到既具备服务功能,又能够满足生存需要。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绝大部分企业孵化器是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专家指出,中国的国情与欧洲经济转轨型国家相似,因而理想的孵化器的运作模式是由国家政策引导、风险资金结合的另类机构。而目前我国还没有这一序列,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加以探索。

第三、强化孵化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家认为,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小企业只有在通畅的信息环境中,才能取得与大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才能更快地发展壮大。但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有限,因而各地在孵化器建设中应合理布局,首先考虑到信息基础设施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