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姜辛固本脐贴联合艾灸法治疗胃脘痛31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姜辛固本脐贴联合艾灸法治疗胃脘痛31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姜辛固本脐贴联合艾灸法辅助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本科住院治疗的胃脘痛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各32例,观察组使用姜辛固本脐贴联合艾灸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姜辛固本脐贴治疗,分别观察其治疗效果、疼痛明显减轻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明显减轻,疗效较好。结论姜辛固本脐贴联合艾灸法在胃脘痛的治疗作用优于对照组,且简单安全、无副作用,明显的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艾灸;姜辛固本脐贴;胃脘痛

中图分类号:R2563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7-0052-02

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常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所致,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通[1]。是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也是本科重点优势病N之一[2],近1年本科运用姜辛固本脐贴联合艾灸法治疗胃脘痛,其原理是利用艾叶温中、驱寒、除湿的药性;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通过灸法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姜辛固本脐贴联合艾灸法治疗胃脘痛观察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本科(肺病、脾胃病科)住院治疗的胃脘痛的患者62例,男30例,女32例,年龄45~80岁,部分病人有反复发作病史,病程长,采用双盲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2组患者通过数字评分法(N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发作时间及住院天数长短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适应症寒证、阴证、虚证和久病、虚证又以阳气虚弱为主且神志清醒的患者[3]。

122禁忌证阴虚阳亢、邪实内闭、热毒炽盛者、心肺功能衰竭、局部皮肤溃烂、过敏症[3],有腹部手术史及妊娠者。

123方法2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在遵医嘱情况下给予姜辛固本脐贴治疗,护理人员备用物至患者床前,查对确认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与注意事项,缓解其紧张情绪。评估贴姜辛固本脐贴部位皮肤情况,嘱患者仰卧位或坐位,暴露腹部。定位取穴:神阙穴、中脘、天枢。清洁皮肤,将姜辛固本脐贴贴于穴位上,之后点燃艾灸条,插于艾灸盒内,附着于姜辛固本脐贴上,灸时温度以温暖为宜,如感到局部皮肤灼热,可移动艾灸盒,灸程为10~15 min,1~2次/d,2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中,护理人员要经常询问患者感觉,观察皮肤情况、病情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及时观察艾灰是否脱落,及时刮出艾灰,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与损及衣物[4],姜辛固本脐贴贴于患者皮肤表面4~6 h后撕去,期间告知患者每1~2 h轻轻按摩脐贴,每次2~3 min,微微发热为宜,后撕除丢弃,再次观察皮肤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治疗2周后,根据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患者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来评估患者疼痛的强度及性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为治疗有效,同时观察2组患者住院天数的长短。

22治疗结果见表1。

3讨论

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经常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的症状,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发生胃脘痛的病因较多,病机演变亦较复杂,但胃气郁滞、失于和降是胃脘痛的主要病机。姜辛固本脐贴选穴以神阙穴,定位于脐的中间,属于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与任脉相衔接,总督人体一身之阴阳,故通过敷脐,可以达到调整阴阳,防病治病的目的[2],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艾灸属中医外治法,采用艾灸法以温经通络、理气和胃为原则。调和胃气,以通为用。胃脘痛患者,病程长,年龄偏老龄化,或年龄虽较年轻,但往往工作压力,社会压力较大等;综上所述,通过姜辛固本脐贴联合艾灸法对胃脘痛的治疗方法,具有温通经络,缓解胃脘部疼痛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充分发挥了中医辨证施护的特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86

[2]郑 玉,姜莉云,余晓玲,等姜辛固本脐贴治疗虚寒型胃脘痛36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6(1):49-50

[3]刘茜针法灸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5-67

[4]姚文凤,李彩贤艾灸法治疗胃脘痛的观察与护理华夏医学,2010,5(23):613-615

[5]徐城杨晓秋刘丹彦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在临床疼痛评估中的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3):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