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乾隆掐丝珐琅 为何走红拍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乾隆掐丝珐琅 为何走红拍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贵为古代工艺奇葩的掐丝珐琅器,在古玩艺术品拍卖市场火爆异常的当下,广受藏家追捧,价格攀升十分迅猛。截止目前,共有132件各代掐丝珐琅器以百万元以上的高价成交,更有若干精品的成交价迫近亿元大关,在这之中,出自清乾隆朝的器物市场表现尤为抢眼,翻看成交记录可见,位列掐丝珐琅器成交价前20位的拍品中,有17件出自乾隆朝,占到总数的85%。为何乾隆朝制掐丝珐琅器能在拍场上独领,人们又当如何鉴赏这一宫廷遗珍?本刊记者近日走访了著名文物鉴定家、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夏更起先生。

传世乾隆朝制品较多

目前位列掐丝珐琅器拍卖成交价第一位的是2008年在中贸圣佳春拍,以9072万元成交的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多穆壶,此对壶铜质精纯,器壁厚重,鎏金灿然,掐丝流畅。填釉饱满,釉色鲜艳纯正,给人雍容华贵之感,堪为乾隆朝宫廷重器。

谈到为何这一时期制作的掐丝珐琅器工艺精绝,深受关注。专家说。虽然从实物上看,早在元代。掐丝珐琅工艺便由海外传人中国,但因为种种因素,出自清代乾隆朝以前传世品非常少。目前,带铭文的明代宣德朝器物仅有二十多件,从明万历到清顺治之间的几十年内。更是因为朝代的更迭,基本没有留下实物,直到康熙朝,掐丝珐琅的制作才有所恢复。但到了雍正朝,因为雍正皇帝不喜好掐丝珐琅器,这类器物的制作再度受到了抑制。据记载,在他统治的十一年时间内,仅有五次下令制作掐丝珐琅器,这与乾隆皇帝最多一年下令十余次制作掐丝珐琅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目前,无论在文博机构中,还是在民间收藏层面,所能见到的清代掐丝珐琅器绝大多数出自乾隆朝。

一座佛塔万两白银

随着统治的稳固,国力的强盛,掐丝珐琅的命运在乾隆朝得以转变,高调重生。在乾隆皇帝近乎偏执的喜好下,掐丝珐琅器成为了“御用品中的御用品”,在当时的三山五园、避暑山庄、各路行宫、庙宇及紫禁城的各处殿堂,无不闪烁着它艳惊四座的光彩。

专家说,乾隆皇帝博学好古,涉猎广泛,执政伊始就对掐丝珐琅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为了尽快满足宫廷陈设和日常使用的需要,自乾隆六年开始,宫廷掐丝珐琅器的制作达到了顶峰,不但产量提高很快,而且在制作上不惜工本,《内务府奏销档》曾载,制作一座掐丝珐琅佛塔需要花费近万两白银。而且,乾隆不但不惜工本地多次下令制作,还亲自过问掐丝珐琅器的设计和制作,并对制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可以说乾隆朝掐丝珐琅器凝结了皇帝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使这一时期掐丝珐琅器具有了独特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而这也是它拍价高升的重要原因。

除了宫廷造办处在皇帝的授意下,大肆制作掐丝珐琅器外,源于乾隆的偏好,各级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帝,也纷纷以掐丝珐琅器进献皇宫,从而促进了各地掐丝珐琅的制作水平。这之中,广州、北京、扬州等地制品较为知名。专家说,故宫博物院中藏有数量不小的贡品掐丝珐琅,与造办处略有不同的是,这些器物上没有年款。总体说来,广州的制品由于受到西方工艺美术的影响,具有一些西洋风格。继承传统做工的扬州掐丝珐琅器,因其制作地繁华富庶的环境,富于动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乾隆朝掐丝粗细兼用

在皇帝的督导下,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在前朝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了清代掐丝珐琅器的制作高峰。专家说,探讨乾隆掐丝珐琅器的特色,首先要了解这种器物的制作过程。

制作掐丝珐琅器的第一步,是将红铜敲打成各种形状的铜板,再通过焊接、螺丝固定、或者勾连咬合的方法连接铜板,制作成铜胎。还可以用铸造的方式制作铜胎,但这样的铜胎比较厚重;第二步是掐丝,用镊子将锤扁了的细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铜胎上,然后再筛上银焊药粉,经900℃左右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焊接在铜胎上;第三步是填釉,把各种珐琅釉料填入丝纹空隙中,经过800℃左右的高温烧熔,将釉料熔化成平整光亮的釉面。因为釉料熔化后会有所塌陷,这样的上釉烧熔要反复三次,才能使釉面与铜丝持平;第四步是磨光,用粗砂石、黄石、木炭分三次将凹凸不平的釉面磨平,然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光;最后是镀金,将金屑与水银熔在一起,涂在需要鎏金的部位上,用炭火烘烤,待水银挥发,金便牢固地附着在铜丝上。再经磨光,一件掐丝珐琅作品方可完成。总之,掐丝珐琅器的制作综合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以及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顶尖之作。

依据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工艺,结合乾隆朝制品的实际,有关专家总结出了乾隆掐丝珐琅器的工艺特色。首先,因为红铜具有良好的加工延展性,易于锤打、焊接出所需的器形,且容易与珐琅釉结合,这一时期的制品多以红铜作为制胎的材料。从制成品来看,乾隆掐丝珐琅器的铜胎普遍铜质匀净,杂质较少,器形规整,较少出现变形的情况。另外,除红铜胎外,乾隆时期还制作了金、银胎掐丝珐琅器。

其次,由于红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乾隆掐丝珐琅器上均用由它制作的掐丝。与康熙时掐丝纤细较为不同,宫廷掐丝珐琅器掐丝均匀,粗细兼用。扬州掐丝珐琅器则多用细丝,掐工流畅。

粉红色出现频率极高

再次,乾隆时期所用珐琅釉料种类丰富,颜色达到二十多种,远比康熙时的九种色彩为多。主要有深蓝、浅蓝、深绿、浅绿、白、黄、姜黄、藕荷、红、深葡萄、粉红、黑等。其中出现于乾隆中期的粉红色被大量运用,是乾隆掐丝珐琅器釉色的特点之一。

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器釉色艳丽匀净。呈蜡质或荧光的光泽。胎釉结合紧密,填釉饱满,釉层厚,且磨釉平整。纹饰使用单色釉填饰,不用混合色。宫廷掐丝珐琅器除以常见的蓝釉为地色外,还出现以白釉、绿釉、黑釉、紫红釉为地色的情况,纹饰多施用红、黄、绿。粉等色,色彩绚丽。广州掐丝珐琅器以蓝中泛灰白的蓝灰釉为地色,纹饰以红、粉红、白、蓝、黄等色填饰。扬州掐丝珐琅器则有以蓝釉、豆绿釉及白釉为地色的,纹饰留白并多施以蓝、绿、姜黄等色,色调偏冷,少有光泽。

再有,乾隆掐丝珐琅器注重纹饰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这一时期以图案装饰为主,纹饰细密、繁缛、华丽,构图形式多样,有开光、缠枝、通景等,题材广泛。除传统的缠枝莲图案外,还出现了大量的花卉、动物、吉祥、宗教等纹饰。

花卉纹饰主要有缠枝花、、皮球花、梅花、勾莲、灵芝、冰梅、牡丹等,除单独作为主纹外,还与勾莲纹、蜂蝶相结合。宫廷掐丝珐琅器上的缠枝莲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花头硕大,以红、黄、绿色釉填饰,花瓣有六至十片,对称弯曲,形体肥厚,顶端呈锯齿形。另一类花瓣多且分为两层,瓣尖有钩,花心为石榴形或大头相对的两个桃形,枝蔓上有红色的小圭形伸出。广州 与扬州掐丝珐琅器上的缠枝莲纹花瓣均稀疏分散。花心突出,呈石榴形。

动物纹饰除自然界中常见的狮子、乌、羊、鹿、象、团蝶、花蝶外,还有云龙、摩羯、海兽等传说中的神兽。宗教纹饰主要有宝相花、火焰纹、八卦、七珍、八宝、太极图、瘦体梵文等。吉祥纹饰是用寓意吉祥的图案和文字作为装饰。主要有“万寿无疆”、“寿”字、海水江崖(寓意江山万代)、福山寿海、八仙、暗八仙、云蝠(寓意“福”)、鸳鸯、鹭鸶(寓意成双成对)、凤穿牡丹、丹凤朝阳等。由于乾隆帝嗜古,因此随着仿古掐丝珐琅器烧造的增多,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兽面纹、夔龙纹、蟠螭纹、凤鸟纹、云雪纹等仿古纹饰,这些纹饰均是对我国古代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图案纹饰加以变形而来的。扬州掐丝珐琅上则出现了用掐丝与色釉结合模仿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工笔、青绿技法的山水人物、仙山楼阁、山村农庄、四友(松、竹、梅、兰)图、洗象图、五岳图等图案。

仿古造型盛极一时

最后,与康熙、雍正两朝掐丝珐琅在器形上多仿明代宣德、景泰掐丝珐琅且多为小型器物不同,乾隆掐丝珐琅的器形有了极大的丰富。造型讲求精、巧、秀、雅,且由于烧造技术的进步,大、中、小形器物皆备。不仅造型千姿百态,而且种类繁多,既有宫廷陈设品、宗教用品,也有日常生活用具、文房用具。同时,乾隆掐丝珐琅中的仿古器形大大增加,出现了大量仿古代青铜器式样的掐丝珐琅器。此外还有仿明代掐丝珐琅、仿宣德炉、仿瓷器等式样的掐丝珐琅器。乾隆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字体工整,多位于器物的口沿或外底正中,可分四字款、六字款和九字款。四字款直书一行、双行或十字形排列,无栏圈或围以单圆圈、双方框,写作“乾隆年制”或“乾隆仿古”,书体有楷书和宋体,书写方式分为去地阳文、錾刻阴文、錾刻填珐琅、掐丝填珐琅或直接用珐琅釉书写。

赝品气眼多有破绽

乾隆掐丝珐琅器形制典雅,纹饰富丽,价值高昂,自然难逃被仿造的命运。专家介绍,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人开始仿造宫廷掐丝珐琅器,但由于当时无法得见实物,那时制作的赝品与真品偏差较大,并且有不少的臆造品,真伪不难辨别。近年来随着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人们对乾隆掐丝珐琅器的认知渠道得以扩展,有了更多上手观察的机会,进而推动了仿冒水平的提高。

据业内专家的鉴定实践总结,目前新近仿制的乾隆掐丝珐琅器,虽然在工艺上达到了乾隆宫廷的制作水平,但由于制作者对真品了解的程度不够,往往在细节上露出破绽,例如在器物上会与真品有所偏差,在色彩上不能与真品完全一致,或者过于暗淡,或者过于鲜艳。特别釉色上的气眼,因为所用釉料比乾隆朝制品所用的精细,呈现出的气眼普遍大于真品,有的甚至没有气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