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竖一面“镜子”,让作文“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竖一面“镜子”,让作文“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根据班杜拉的“模仿就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理论,结合三界中学学生写作效率低的现状和仿写写作课程开设的初步成果,探索低质写作的提升之路。

关键词:模仿写作;语文教学;课程开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而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既能体现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又直接关涉语文的应用、审美、探究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但是,写作一直掣肘着三界中学甚至其他很多学校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广大语文教师做出了不少尝试,也获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在这里,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写作教学的出路。

一、三界中学学生的写作现状分析

1.作文低分低“能”现象普遍

多数学生作文不够突出,甚至停留在作文基础等级上。大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或不准,或是不能围绕话题选准素材。有素材的要么生搬硬套,没有自己的理解或选择;要么素材陈腐,毫无新意,行文稚龄化,错别字迭出。语句表达不畅,寥寥数字便草草结束文章等不一而足。

以2012届三界中学高三学生月考(总人数为468人)为例,作文得分情况如下:

近10年来,三界中学学生写作竞赛获奖统计情况如下:

2.作文“贾雨村”盛行

多数学生作文内容捏造明显,无病。写父母必是雨中送伞,重症在床,“头发斑白”,“满脸皱纹”;写友情,必是争吵而断交,懊悔而续情。语言干涩,乏善可陈,为文造情,大有“落泪斑斑点点,伤怀丝毫不现”之态。在2014年1月学校高一期末考试中,标题作文“美丽瞬间”的写作,一学生如下写道――

我一生之中有几次瞬间感动的事情。最近一次是在这个星期星期六的晚上。这天晚上我在家中正常看着喜剧片,而此刻也是我笑得最欢的时候。突然一个电话来了,我拿起手机接了起来……时间过了几分钟我彻底从刚才的喜剧变成了悲剧,我很是担心,此刻耳边又似乎听到了那一句话:“儿子告诉你一个事,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我在这一瞬间眼前突然一片的迷茫,不知道他们现在两人不在一起,以后还有谁要我呢?那么我是将成为孤儿啦,所以我眼角慢慢开始变的湿润了起来。而此刻我也不顾一切关掉电视,然后拿着手机往小店里冲了进去,此刻我心中满是伤痛。于是我买了一瓶白酒,还有一包香烟学着电视里那种场面在酒和烟的啃蚀下我觉得应该会变好,于是我就来到了朋友家中,而这朋友也可以看做是兄弟一样,而我来到里面后,只有他一个人在烤火,于是我也进去和他一起烤火于是我就拿出了烟和酒。时间过了快十分钟,一瓶白酒只剩下了一个瓶而些时他知道了我的事,所以让我不再喝下去,所以他牵走了我的白酒和烟。此刻我再也忍受不了了,在他的家失声痛哭……

这段话占了该学生文章的一半篇幅,标点符号基本都用点表示,有些句子甚至连在一起;简单的错别字较多(如“的”“地”“得”不分),语言嗦。笔者后来向其班主任了解了一下情况,他父母好好的,根本不曾离异。

而这样的文章并不是特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笔者在其他文章中已经讨论过,这里不再赘述。

二、仿写写作教学的价值分析

写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学识品性、生活阅历、写作素养等多因素集中发力方能有好文章问世。而三界中学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人生阅历,还是写作素养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缺口。要改变写作难的现状,不妨从基础打起。笔者认为,写作的基础,未必能教出来,也许可以巧借“他山之石”来“攻玉”,即模仿。

模仿往往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从模仿到创作,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茅盾也说过,“模仿是一座通往创新的桥梁,必须要打好这个基础。”古往今来:模仿多如过江之鲫。汉代杨雄以善于仿写出名,王勃和李白都模仿过别人的诗句,辛弃疾“无典不成词”,郭沫若有些诗歌模仿了歌德、泰戈尔和惠特曼三位大诗人的诗歌,鲁迅的26篇小说中有一部分属仿写之作,冰心的诗集模仿泰戈尔的《飞鸟集》,韩寒也说自己的语言是模仿钱钟书的。正所谓“袭故而弥新”“沿浊而更清”,模仿是引领写作的敲门砖,模仿别人的优秀作品,逐步将别人的写作技巧化为自己的写作本领,进而创新,自成一体。

概括地说,模仿之于写作,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快熟悉写作过程,把握写作思路

多数学生行文思路混乱,取材、谋篇布局乃至遣词造句等方面都缺乏理性认识,但纯理论的写作教学除了让学生听的时候大呼有理(有的甚至听得云里雾里)外,实际动手写作时仍然难以用上这些理论知识。还不如给学生一些生动的例子(诸如名家的文章)让学生先读后品,选择自己认为可模仿的地方――诸如思路、结构、语言、风格等,先“旧瓶装新酒”,从词语、句子到段落、篇章仿起,从形似到神似再到创新。可以说,模仿是奠基,创新是大厦。

2.充分掌握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学生学写作文的过程恰恰代表性地反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古今中外的许多大文学家的创作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完全是从真实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也不可能完全从真实的生活经历中获得,更多的是从别人的作品阅读中间接取得。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模仿前提下的阅读恰好可以填补学生的生活空白,增加其人生经验的积累。而仿写,确实能够激活学生的阅读情绪记忆,构建其个性化的写作素材库。

3.真正激发写作兴趣,挖掘写作潜力

学生往往从自身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出发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并对外界的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因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模仿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讲,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让他们知道原来写作文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从“不怕”到“可亲”,慢慢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对于写作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仿写”不啻为引领者。

三、三界中学仿写写作课程开设的实践

教育的宗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考虑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整体联系。“生本”是“校本”与“师本”的前提和根本目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教师本身,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及未来,以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本。鉴于三界中学学生的写作现状,我们以高一学生作为课程培养对象。《扣开写作之门――初级写作之仿写》课程纲要如下:

(一)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新课改为载体,以“诵读美文,品味鉴赏,促进写作”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名家的经典作品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对中学生写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经典作品的鉴赏品味中,扎实写作根基,可以强化民族文化底蕴,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仿写的格式规律。

(2)引导欣赏名家经典作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做好“量”的储备。

2.过程与方法

(1)在“与名家亲密接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从美文美句欣赏的角度和技巧把握。

(2)在“我是……”活动过程中,从思路、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模仿名家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鉴赏美文美句,让传统文化文学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心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吸取人生智慧,陶冶美好情操。

(二)课程内容

我们将学习内容分为对联篇、诗词篇、语段篇等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 对联篇仿写 4课时

第二章 诗词篇仿写 4课时

第三章 语段篇仿写 4课时

另外,仿写写作相关活动 6课时

(三)课程实施

为了保证仿写写作真正落到实处,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影响国家规定的学校教学任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18课时左右的教学内容,利用每周一节的校本课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学校大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环境渗透,开展小型多样的活动,使课程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1.环境渗透

营造文化氛围,接受人文熏陶。通过板报、墙报、专栏、广播、多媒体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诵读时耳濡目染,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使枯燥的仿写成为美的享受。

2.活动渗透

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每周一次固定时间仿写习作展,师生共同进步;每学期一次专项活动(“仿写连连看”“仿写大比拼”等)。

每学期进行一次成果大展示:“每周之星”仿写习作展等;每学期评比一次班级“仿写能手”。

3.学科渗透

与语文、历史等学科有机结合,巧妙渗透。

(四)课程评价

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导师评价三维相结合的方式,并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为学生对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课时出勤、过程表现、任务完成三方面进行评价,分别以A、B、C三档表示优秀、良好、需努力。

2.相互评价

相互评价为学生对合作伙伴在课程学习中的课时出勤、过程表现、任务完成三方面为三档,分别以A、B、C表示优秀、良好、需努力。其中优秀占20%,需努力占10%。

3.导师评价

导师评价为指导老师对某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课时出勤、过程表现、任务完成三方面进行评价,分别以A、B、C三档表示优秀(20%)、良好(70%)、需努力(10%)。

(五)课程保障

1.仿写材料保障

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流动图书、电子阅览室等阅读资源,搜集名家名作。

2.仿写体验保障

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一章一体验”原则,即每一课时都安排一定时间的活动体验,通过诵读、品评、竞赛、成果展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仿写中充实文学审美经验,提升写作能力。

四、仿写写作课程开发的初步成果

1.符合新课标对人才培养的多维目标要求,体现了立体化的课程功能

仿写写作课程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即增加对所接触材料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实践,促进必修课的学习;突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一目标符合新课标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人才培养的多维目标要求,体现了立体化的课程功能。

2.紧扣新课标的主题要求,实现了对必修课教材内容的动态延伸

在选材方面,该课程紧扣教材和高考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动态化切入。如语段仿写中,“走进史铁生”,选取《我与地坛》(对课文进行补充)《命若琴弦》《秋天的怀念》三篇,以史铁生逝世的新闻导入动情,再小组分析模仿点,最后模仿成果展示。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文本的理解与把握,又对作者及其文风等有了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即教育中的学生)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学生是课程开发最终的载体,课程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被学生所体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于校本课程的需求是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直接因素。从课程组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仿写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丰富了优质语料的积累,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这与课程组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不无关联。例如,在《仿写第一课》中,为了明确仿写的必要性,给仿写正名,我们选取了《过猴山》这一经典动漫导入,既亲切、自然、直观,又能深入人心。

当然,仿写课程不是“动车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校本教材开发等问题,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优化这一选修课的实施与建设,切实走出一条低质作文提升之路。

参考文献:

肖伟胜.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性与学生个性发展[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