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桃花坞里第一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桃花坞里第一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七家人的“当家的”,她用纯朴的感情和浓厚的爱心,凝聚起一家人。兄妹们纷纷搬到她家周围,四兄妹成了楼上楼下的邻居,这一大家子也成为桃花坞里当之无愧的“第一家”。

危难之时,她接回弟弟一家三口

住在苏州市姑苏区桃花坞街道通和新村的费彩娥,从小失去父母,跟着姐姐长大。费彩娥19岁时,姐姐姐夫双双去世,丢下一对儿女。这时,毛建民接纳了费彩娥,两人婚后不久,生下女儿。然而费彩娥没时间照顾女儿,长期在乡下照顾姐姐的孩子,直到外甥女成家立业、外甥找到工作,费彩娥才回家。回家后的费彩娥,立刻又开始服侍生病在床的公婆,直至公婆去世。

毛建民是家中长子,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1990年10月12日,怀孕四个月的弟媳沈兵遭遇车祸陷入深度昏迷。为此,小弟辞了工作,费彩娥和丈夫一起帮忙24小时轮流陪护。住院五个月后,费彩娥把尚未清醒、即将临盆的弟媳接到了自己家。第二天,昏迷中的沈兵产下健康男婴毛文强。

弟弟一家自此长住费彩娥家,一住就是20年。婴儿嗷嗷待哺;神志不清的弟媳24小时需要陪护;弟弟辞职后一直无业,仅靠妻子每个月四五百元的病休工资维持小家的开销显然捉襟见肘,但费彩娥从不计较这些。长嫂如母,她精打细算,操持着生活,为了照顾这个家,甚至放弃了工作的机会。渐渐地,沈兵病情有了好转,能行走了。女儿和侄子亲如同胞,健康成长,这对费彩娥来说,就是最开心的事。

遭遇下岗,她为三妹撑起避风港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三妹毛素珍夫妇双双下岗了。为了生计,夫妇俩购置了两台二手电脑绣花机,在费彩娥家附近租了一间房,办起了绣花作坊。为了三妹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费彩娥将三妹一家接到自家居住。80平方米的屋子挤了八个人,费彩娥买菜烧饭,谁有空就抢着做家务,轮流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姑嫂间、妯娌间,一团和气。费彩娥的善良融洽了一家人的感情,

2003年,小有积蓄的毛素珍购下了费彩娥二楼的房屋。住处宽裕了,但三个小家和过去一样,依旧聚在一起,吃在一起,大嫂当家、掌勺。在这无比亲和的氛围中,毛家第二代长大成人了,工作、成家,并很快有了第三代,但“大姆妈”费彩娥散发着无比强大的向心力,使散在古城四周的小辈们每个晚上都聚到一起,吃“大姆妈”家最香的饭。

疾病面前,她伸出热情的双手

2008年7月,大妹毛秀珍的女儿雪燕被查出患了乳腺癌,手术后需要照料。女婿要上班,毛秀珍中风过一次,照顾病人力不从心。于是费彩娥夫妇和毛素珍夫妇伸出了热情的双手,邀请毛秀珍与女儿住到了毛素珍家。至此,毛家兄妹全部聚在了一起,费彩娥挎上了四大家加上儿女、孙辈共17人的大菜篮子。

为了给雪燕补充营养,费彩娥特地跑到南环的菜场买新鲜食材,给她烹制营养餐。感受着大家庭的关心,雪燕非但没有因生病而憔悴,反而性格开朗,病情也有所好转。

每晚子女全都回来吃饭时,费彩娥的家里就像个食堂,大家轮流分批吃饭。第一批先让上班族和孩子先吃,其次才是费彩娥、毛建民等老辈。一个月饭菜的开销就要4000元,而费彩娥从来都没有明确记账,生活费大家凑,条件好点的多出,条件差的少出,费彩娥不计较,大家也不算计。

车祸、下岗、疾病……厄运不停地袭来,然而一家人越抱越紧,在费彩娥的凝聚下围坐成“桃花坞里第一家”。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快乐,相亲相爱。

(江苏省妇联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