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36例城镇院前心源性心脏骤停流行病学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36例城镇院前心源性心脏骤停流行病学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珠三角地区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方法。 方法 整理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236例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院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的年龄、性别、户籍以及发病时间、地点、到院方式和救治效果。 结果 23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0.4±15)岁,男/女比例为4:1,外地户籍/本地户籍为1.84:1,发病月份以1月份最多,日时间以8:00~10:00最多,在居住地发病者占61.4%,由救护车接回者占62.7%,抢救成功率为22.033%,与复苏失败组相比,有目击者启动EMSS和由最初发现者送院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院前;心源性心脏骤停;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541.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9-163-04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236 out-of-hospital cardiogenic sudden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in town

JIANG Chunfa1 LIU Yuanshan2,3 LIU Gang1 HUANG Zitong2,3 YU Tao2,3

ZHANG Xinbin1 HUANG Chunyan1 WU Yuanhui1

1.Department of Emergency,Houjie Hospital,Dongguan 523945,China;2.Institute of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20,China;3.Department of Emergency,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ROSC rat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36 out-of-hospital cardiogenic sudden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6 in Houjie Hospital were gathered.Age,sex,household register,the time and place of onset,the way to hospital and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50.4±15),male/female proportion was 4/1,the immigrants/residences was 1.84/1.The maximum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was in January,from 8am to 10am. 61.4% happened on patients’ living places,62.7% were delivered by the ambulances.The ROSC rate in this study was 22.03%. Compared to the NROSC group,the ROSC rates of patients with witnesses called the EMSS and patients sent to the hospital by the first witnesses were much higher,it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Pearl River delta;Out-of-hospital;Cardiogenic sudden cardiac arrest;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心K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心源性是其主要的病因,如果抢救不及时或抢救失败会发展成心脏性猝死[1]。在我国,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仍低于2%[2],据最新统计,北京大城市的院外心脏骤停的出院生存率仅为1.3%[3]。对于医疗水平和环境相对落后的城镇来说,心脏骤停的抢救将更为艰难。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从2013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科接诊的236例心源性

脏骤停患者的数据,探讨珠三角地区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提高复苏成功率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为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急诊科从2013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东莞市厚街镇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岸,穗深港经济走廊的中段,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厚街镇的户籍人口为9.5万人,外来常住人口为40多万人,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代表性城镇。厚街医院是该城镇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

是中国心肺复苏联盟单位,其急诊科是中山大学心肺脑复苏研究所临床研究基地,是厚街镇主要的心脏骤停患者救治点。

1.2 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入选标准、方法

1.2.1 入选标准 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急性症状出现后1h内的心脏骤停,以前可有或无心脏病史;排除标准包括:(1)已有其他明确证据的心脏骤停患者,如创伤、中毒、脑卒中、电击、淹溺等;(2)患有已知的终末期疾病,如晚期癌症、尿毒症、其他特定疾病等;(3)小于18岁者。

1.2.2 入选方法 病例必需是经过东莞市厚街医院急诊科救治的心脏骤停患者,有完整的本研究指标记录资料;对于所有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原始记录、急救医师回访患者家属或目击者,明确是否属于心源性心脏骤停,对不能回访的患者,则主要根据既往史、现病史以及症状开始到意识丧失的时间进行综合判断。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参照Utstein模式 [4],将患者资料整理后对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龄、年龄分布、发病地点、有目击者并启动院前急救系统(EMSS)、目击者CPR、发病时间、月份和患者到院方式等。另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分为复苏成功组(ROSC组)和复苏失败组(NROSC组),对比分析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相关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先分析检验变量是否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珠三角地^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的发病日时间和月份分布

本研究对东莞市厚街镇236例心源性心脏骤停的发病日时间和月份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日时间以8:00~10:00最多(见图1),发病月份以1月份最多(见图2)。

2.2 珠三角地区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一般资料对比分析

本次研究入选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共236例,其中男189例,女47例,男女比例为4:1;年龄18~82岁,平均(50.4±15)岁;其中外地户籍153例,占64.8%,本地户籍83例,占35.2%;由“120”救护车接回148例,占62.7%,由最初发现者送院88例,占37.3%;在居住地(家庭、员工宿舍、出租房)发病者145例,占61.4%,在公共场所发病者91例,占38.6%。ROSC组和NROSC组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年龄分布、发病地点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性别的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珠三角地区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

236例病例中,经过抢救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的有52例,抢救成功率为22.033%。ROSC组和NROSC组急救情况的对比分析中,有目击者并启动EMSS和患者到院方式的对比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根据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5],院外心脏骤停抢救生存链的五个环节,其中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EMSS和高质量胸外按压在前两位,可见完整的院前急救系统和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国内大城市,城镇的院前急救系统较为落后、不完善,并且鲜有报道。本研究所在的东莞市厚街镇,地处我国南方珠三角重要位置,常驻与流动人口大,在疾病的流行病学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研究对南方珠三角地区城镇的心源性心脏骤停发病的日时间和月份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其发病时间从凌晨2:00开始逐渐上升,在8:00~10:00达到最高峰,然后保持下降趋势,在20:00~22:00的时候再次上升出现一个高峰。这种分布特点和此前我国全国大中城市的研究有所不同,其报道8:00~10:00到最高峰后将一直保持下降趋势[6],其原因可能为珠三角城镇外来人口众多,且绝大多数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很多工厂长期存在加班加点的情况,疲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也是诱发因素之一。从月份分布来看以1、2和8月发病最多,也与同一个研究所报道的2月后呈逐渐下降趋势[6]不同,考虑与工厂年前突击加班、冬末春初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季节等有关。另外,珠三角处于南方地区,8月天气炎热,人们工作环境较差,降温设施欠缺,出汗多,加上补水意识差,脱水也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心脏骤停。

在一般资料方面,患者发病总体年龄在50岁左右,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文献报道的,男性对于女性而言,心脏骤停的发生率更高是相符的[7],可能是因为50岁左右的男性一般是家庭的“顶梁柱”,工作、精神压力大,应酬多,生活节奏快,不良生活习惯较多,不重视身体健康,长期处于疲劳期;在ROSC患者的对比分析中,47例女性患者复苏成功17例,成功率36.2%,189例男性患者复苏成功35例,复苏成功率18.5%,女性患者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女性心源性心脏骤停发病率低,但复苏成功率高,主要是工作生活压力较小、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性少、生活自律性较男性强;另外,与女性的生理特征有关,女性绝经前受到雌激素的保护而不易患冠心病[8],而在青年与中年人群中,男性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危险是女性的4~7倍,可能与雌激素有生理性预防猝死的保护作用有关[9]。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男性心脏性猝死的年发病率为10.5/10万,女性为3.6/10万,男性高出3倍[10],与本次研究男女比例为4:1相近。患者中本地户籍占35%,外地户籍占65%,与珠三角城镇外来人口比本地人口多,而本地人工作、生活较为舒适的情况相符。236例患者中呼叫“120”救护车接回者148例,占62.7%,另外的相当一部分患者是由最初发现者送院,考虑为城镇范围不大,且大多有车辆可作运载工具,民众认为自行送院比较方便,另外与民众对于急危重症呼叫“120”的急救意识不强也有关。

本研究的院外心源性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是22.03%,较之前报道的北京城市地区的5%[3]要高,原因可能是北京所报道的是多中心研究,样本基数较多,样本纳入要求较高。本研究城镇范围较小,抢救半径小,厚街医院为该镇区主要心肺复苏急救中心,接诊心脏骤停患者较多,有好的抢救团队和经验有一定关系。但与亚洲发达国家日本、韩国[11-12]和欧美发达国家[13-14]比较,仍需要改进。在急救情况方面,有目击者启动EMSS和由最初发现者送院的患者ROSC明显要高,这与患者能第一时间获得急救系统的救治有很大关系。此外目击者采取CPR措施与近期英国所报道的55.2%[15]相比,仍处于较落后水平。

综上所述,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社会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心源性心脏骤停流行病学情况将有所差别,掌握本地区急救患者的流行病W特征,对于强化急救措施有着重要意义。珠三角城镇心源性心脏骤停的救治有一定成效,但院前急救仍不系统,群众急救意识仍落后,其中的关键是院前急救系统EMSS的进一步完善和在群众中大力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和院前急救知识。

[参考文献]

[1] 孙宝贵,张治.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155-157.

[2] 黄子通.提高我国心肺脑复苏水平的措施与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3):153-154.

[3] Shao F,Li CS,Liang LR,et al.Outcome of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 in Beijing,China[J].Resuscitation,2014,85(11):1411-1417.

[4] Chan PS,Mcnally B,Tang F,et al.Recent trends in survival from out-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 the United States[J].Circulation,2014,130(21):1876.

[5] Robert W. Neumar,Chair,Michael Shuster,et al.Part 1:Executive Summary 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Updat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5,132(Suppl 2):S315-S367.

[6] 张在其,骆福添,陈兵,等.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附12568例分析[J].新医学,2010,41(11):708-711.

[7] Kim C,Fahrenbruch CE,Cobb LA,et al.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 men and women[J].Circulation,2001,104(22):72.

[8] 刘路平,冷彬.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新认识[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01,22(1):3-4.

[9] 贾玉文,张芙蓉.女性急性心肌梗死114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6(5):352-353.

[10] 郭继鸿.中国心脏性猝死现状与防治[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5):323-326

[11] Ong M E,Shin S D,De Souza N N,et al.Outcomes fo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 across 7 countries in Asia:The Pan Asian Resuscitation Outcomes Study(PAROS)[J].Resuscitation,2015,96:100C108.

[12] Murakami Y,Iwami T,Kitamura T,et al.Outcomes of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by public location in the public access defibrillation era[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4,3(2):1-9.

[13] Atwood C,Eisenberg MS,Herlitz J,et al.Incidence of EMS-treated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 Europe[J].Resuscitation,2005,67(1):75C80.

[14] Deasy C,Bray JE,Smith K,et al.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 in young adults in Melbourne,Australia [J].Resuscitation,2011,82(7):830C834.

[15] Hawkes C,Booth S,Chen J,et al.Epidemiology and outcomes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 in England[J].Resuscitation,2017,110:133-140.

(收稿日期:2017-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