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天的时代是多媒体、数字信息技术疯狂发展的时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的运用,是利还是弊?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做课件的体会,做以下分析,乞作引玉之砖。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大容量,高密度,多渠道

语文博大精深,涵盖极广,这是难点,而多媒体本身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很多时候需要记住死的知识点,像一些名家名人名篇名作,用多媒体做出来可以省很多时间。同时,由于多媒体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2.眼见为实,创设崭新的审美体验

语文的一个终极目标应该就是审美,在审美中进行文化的陶冶,真正回到“人文”精神状态,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在高中必修所选文章,取材广泛,选修的教材就更是丰富精深,其别是《中国古代散文和诗歌鉴赏》中的古文古诗,不仅含量大,而且内容难,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而这一块文学鉴赏包括诗歌鉴赏一直就是高考的考点、热点,而诗里面的情感美、意境美是单纯的文字难以再现的,如果借助音乐、美术等多种手段则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

3.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情景教学”

在一般的教学中,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象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等方法可以局部应用,却不容易有机结合。而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并用,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像学习戏剧单元经典作品《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等,完全可以把荧屏精彩对白用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古今中外戏剧语言的特点,这样将文字符号变成可感的形象,通过视听感觉器官,对人产生不可抗拒的感染力量,也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不容忽视的几个弊端

1.容易造成想象能力的缺乏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看电影《简·爱》,哪怕有百万个观众,也只是一个简。现在影视作品都时兴“新”,比如四大名著的重拍,新科技或许会令我们眼花缭乱,但新演员却很难代替一些形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比如鲍国安的“曹操”形象、李玲玉的“玉兔精”形象。同样,学生们在不自觉中被动地接受教师早已经设计好的某些东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同样被局限在某一图片或流程里,一如水在重力作用下只能向低处流一样,学生的思维在课件的影响下也只是跟着老师思路走,别无选择,好比一颗果树还没有开花就已经结了果。语文的功夫重在一个“悟”字,感悟文字的魅力,感悟作者的感情。这个“感悟”从何而来?它绝不是来自图片或者动画,他应该来自文字本身,来自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的空间,来自文字那熔古铸今的无边的意韵,来自上下五千年无数的诗魂、文魂、爱国魂所寄托于文字的那种人文精神。我觉得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谛。

2.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这就是做课件的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像我有时候特意在课件里穿插一些动画,如一只小熊爬上长长的楼梯,本来想用这个图片做文言文翻译的中界线,左边是原文,右边要求学生翻译,可在上《游褒禅山记》时,当这张幻灯片打出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这只向上爬的小熊身上,课堂足足浪费了3分钟的时间。这种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的课堂中时有发生,这些固然有其好的一面,能变换对学生的视觉冲击,但结果往往是使得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些音乐和动画上面而忽视了对知识点的把握。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则为中介,要优化课堂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真正做到“教育创新,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