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两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两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语文在职教课程中的定位认识

论文关键词:语文,职教,课程,中的,定位

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中职语文与普高语文相比最大不同在于没有过大的升学压力。与此相适应的中职语文教学应最适合进行教学改革,也应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然而中职语文教学却并没有出现我们所期待的那样,甚至让人担忧。中职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质量评估上,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更不用说提高中职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

一、中职语文课程的现状与思考

1.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前,中职语文课程模式还停留在呆板的传统模式状态:教材、教法不分专业、学生知识程度,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课堂讲授“以本为本”,采取单一的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策略;忽视语文课外拓展和对学生课外语文活动的指导;学习评价以“考试分数论英雄”……上述做法,不但严重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以严重的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

2.语文地位边缘化

随着职业教育逐渐地被重视,中职教育的“实用性”理念日渐强化,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如火如荼,文化基础课程包括语文课程的地位逐渐降低,具体表现为:缩减语文课的课时;语文课程仅体现了“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语文教师少有进修、观摩等学习的机会;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缺乏导向,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不成系统。

3.陈旧的教学评价

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相对滞后,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分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过分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

事实上,中职语文教学目前处于沉闷、低迷的状态,形成耗时低效的局面,陷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尴尬处境。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职语文,正确认识中职语文在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承担的角色,明确中职语文的定位,这样才有可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中职语文在职教课程中的定位

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学校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这一培养目标中承担着一份重要的责任,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等职业学校中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均离不开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应用语言能力和修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为其它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职教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形成较高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根据以上认识,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精神,根据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我认为中职语文的定位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服务。

1.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

语文的功能定位是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学生的能力综合性和能力实用性,必须克服语文教学中学科本位模式的束缚,加强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整合与渗透,使语文学习与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紧密衔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语文教师要以“应用”为教学目的,即要加强语文教学的“应用性”职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许多相通之处,在教学实践中,要尽量贴近各专业学习实际,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使语文学习有益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如在教《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对机电专业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所学专业课《机械制图》画出荣国府院落方位图;而对旅游专业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品味王熙凤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口语与交际能力。这样,就可以实现语文教学顺利向学生专业学习领域渗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以满足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在职业学校,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职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往往忽略文化课。这时语文教师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学习同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

2.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职业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方向。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考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为人处世和交流沟通的需要。

找工作要写自荐信、应聘信,面试时还要会大方、灵活应答;自己开店办厂首先要向工商部门写一份营业

申请书;与人做生意还得会拟定合同;当幼教老师要能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当餐饮服务员要能听清客人的要求;当技工师傅要能看图纸说明书;当文秘人员要能写会议记录……由此可见,就业应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就业的需要,把就业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环节中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根据中职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偏差的现状和今后就业、创业的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口语表达训练和实用应用文写作,为学生将来求职就业提供保障。此外还要注意挖掘课文的内涵,如梁启超《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忠于职业、从职业中寻找乐趣的敬业乐群精神以及“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的。”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走积极、健康的就业之路。

3.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服务

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服务于就业,而核心是培育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职业学校学生必须通过对语文系统地学习和训练,这既为学生学习其它课程提供了必要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更为学生的自学及将来的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今职校学生虽然培养目标是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但学校教育永远不可能满足他们的一生所用,他们必然会在将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再学习。

职校的大部分学生进校时文化素养低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在语言运用效率、口头表达能力、读写适用性、思维敏捷性等基本的“语文素养”的认知活动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果在职业教育阶段还不能给他们弥补的机会,那么这些从职业教育体系出来的“技术劳动者”只能是文化素养的先天不足,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完善能力差,“有业”也难于“乐业”“守业”,更不用说“换岗转业”,从整体上影响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

为了给学生创造将来走进社会以求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职业学校语文课要针对职校学生文化素养起点低、底子薄的现实状况,充分考虑学生今后的岗位迁移能力,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语文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门不可替代的基础课。语文在职教中的定位是三个服务,如果说“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服务”是小的目标、近期目标,那么“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服务”则是大的目标、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体现语文学科的“学以致用”,注重于语文教学的“应用性”职能,远期目标则“注重基础”,侧重于“基础性”职能。这样的语文教学既满足学生学习和就业的近期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今后继续发展的远期需要。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巧设悬念,激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