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神界回归的睿智老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神界回归的睿智老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佛陀晚年,临近涅之际,在灵山盛会上拈花示众,这故事,想必人人皆知。正是由此,摩诃迦叶尊者成了这。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如来禅第一祖。之后,辗转千年,将此心法传至中国的却是其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普及,达摩也逐渐成了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几乎人人都能讲上几段,如一苇渡江、面壁九年等等,但对于其具体形象,却知者寥寥。

再次结缘于达摩

现在市场上,无论是什么材质的,关于达摩的塑像不少,大多豹头环眼,目瞪扎须,与八仙中的李铁拐极其相似,既无美感,又千人一面。我心中的达摩,无论是否完全与其真实形象相一致,但却绝不是这个样子。我创作的达摩,必定是我心灵的写照,是属于我原创的东西。

近些年来,或许是由于心境的关系,佛教题材的作品一年多于一年,但创作达摩,还是退休前在北京玉器厂的时候。

再与达摩结缘,纯属机遇使然。

年初之时,一结交多年的老友拿来一碧玉仔儿请我琢磨一下。

这块料,虽说是一块碧玉仔儿,但颜色墨绿,质地并不纯正,散落着大大小小黑艘不说,还在玉仔儿的表面密布着风雨腐蚀留下来的坑坑点点。

这碧玉仔儿,虽说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但或许是由于它的不完美,料主人并没有看重它,把它拿来时,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只是由我去发挥,能创作出件东西来固然好,不能的话,随便做点什么也就算了。

一看到这墨绿的颜色,我本能地去考虑怪相的人。做一个伏虎或降龙的罗汉?既显活儿又讨巧,实在不行,出让与人,价值总会翻倍增长。但这如同行活儿一般的行径,显然不符合我的本性。

秀骨清相的达摩祖师,既是中国所有瘦罗汉的根源,又应合了我心中蠢蠢欲动的那个睿智形象。一个静坐沉思的达摩,不停地浮现于我的眼前,就像已经放在了我面前一样。

既然缘来,自然随缘而行。

任运自然的背部线条

一件好的作品,必然是融材料、题材、雕琢于一体。“量料施工、因材施艺”,这是一个做玉人永远的准则。

这块料,越琢磨,就越觉得它本身就是一沉思中的达摩。那佝偻的姿态,那从后肩到后背自然的线条,那整个背部的感觉,就像大自然已经勾勒好了一样,根本用不着你去动工具。即使是那些腐蚀之处,也似飘动着的衣纹,那样的贴切。

造型,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发现。人工的痕迹多了,并不能让你的造型好到哪里去。只要你发现了这条线,一个完美的造型,自然而然地就有了。

我做的许多小动物,比如小狗,也都是依着整个玉仔儿的形状,发现了那条线,结果,从后肩到脊椎,再到尾椎、骨盆等等,一下子都有了,一个小狗的造型很容易地就刻画出来了。这就如同写生一样,从肩到后背这条线一旦抓住了,你写生的这个人物很容易地就勾勒下来。抓不住这条线,那就跑了,动作很难把握住。

一块材料,上苍本就已经为你造好形,放在那里,等着你去发现。发现了,事半功倍;发现不了,只好到处去动工具,硬去追求自己心里所塑造的那个形象,事倍功半不说,大自然千万年才孕育出的原料也被破坏掉了。

如果说造型也是一种修养的话,那么,“任运自然”,这简单的四个字,即是我50年造型经验中所积淀下来的精华所在。

睿智可信的脸

达摩到底长得什么样?豹头环眼,自然是不可信。

根据史料记载,“菩提达摩者,南天竺人,或云波斯人。”不论是天竺人还是波斯人,必是卷曲的毛发,高鼻骨、高眉弓,符合白种人的特征。但怎样才能传神地刻画出其“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的具体形象,并使之诚挚可信呢?

在我的印象里,佛教的高僧都是哲学家、思想家。

佛祖释迦牟尼涅之后,并没有留下可以由后人奉为标准的,如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一样的经文。佛陀的弟子,不仅每个人对教义的理解不尽相同,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佛祖的教义亦被后人不断地延伸。只要你有普通人不能比的智慧,有普通人达不到的思维高度,能够在不违背佛教基本教义的大框架内把你的人生价值观,把你对精神世界的理解表达出来,着经论著,就可以自成一家,万人景仰,世代信奉。

菩提达摩,虽说是传说中的如来禅第二十八祖,但他能够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在中国立住脚跟,印度的若干大乘理论,如般若学、因果报应论等被中国统治阶级和百姓广为信奉之时,来中国宣扬他独树一帜的禅悟心法,并开宗立派,不能不首先说是一个拥有大智慧者。

那大智慧又应该怎样去表现呢?

我做的首先就是将达摩的脸由神还原成人,然后在人体解剖的基础之上,有意识地夸张了他的目字形,把脸拉长,并刻意去追求顶骨上一丝也没有的头发。

我觉得,一个智者的形象,就应该是秃顶的。这虽然是一块玉,但经过你的造型与处理,这个秃顶就应如人真正的头颅一般,手指头敲上去,嘣嘣嘣,是颅骨的声音。那种感觉,让人感觉是那样的可信。

达摩的胡须与眉毛是我着重刻画之处。

他的眉毛应是卷曲的,并要超出眼睛来。他的胡须我也没有刻画成一位老人才有的胡须。

达摩来中国的时间现在虽然众说纷纭,关于年纪的说法也各不相同,有传说其到中国时已150有余。但在我的心里,达摩就是一50岁上下的睿智老者,其胡须既不是年轻人的黑又顺,也不是老者的白而直,而应是花白并微卷。但是,在对胡须与眉毛的处理上,与脸部其它部位的真实可信性恰好相反,我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全部进行了螺旋形的卷曲处理,突出了玉的工艺性,让人觉得高贵精细。

精雕细刻的一只脚

一件作品,如何处理好其繁与简的对比,精细与约略的对比,是一种高深的技巧,是一种创作手法。

这件作品,既没有透眼,也没有镂空,更没有那些玲珑剔透,但是,就像有一团气整个地笼罩在作品表面,让人感觉到它是生动的,是活的,是在呼吸着的。之所以能够如此,就在于繁与简、精细与约略的处理上。

在这件作品上,我有意地将精细之处集中在达摩的脸、手和脚上。别看达摩只露出了一只脚,那也是有典故在里面的。

关于达摩与鞋的故事,传说很多,我只讲头和尾的。

传说达摩刚从广州入到中国境内之时,就暗想要将其遇见的第一个人招为弟子。结果,这人是一个年轻的樵夫,腰里掖着一把斧子。达摩看见他之后就说,我有大神通,要收你为徒弟,传授禅悟心法给你。小伙子听后,半信半疑地跟着他走。走着走着,小伙子就在后面将腰里的斧子拿了出来,心想,如果你真是佛,那我一斧子也砍不死你,如果你是骗子,那就正好一斧子砍死你。结果,一斧子砍下

去,达摩趴下去就死在那里了。小伙子心里想,这叫什么佛呀,我还拜你为师?收起斧子就走了。结果一拐弯儿,达摩迎面走了过来,并责问他:“咱们既无仇又无冤,你干吗给我一斧子,看把我的鞋都给砍坏了。”

还有一个是达摩离开中国的故事。

传说达摩认为在东土传法已经得人,教化缘分已经完毕的时候,就假装被人毒死。魏文帝大统二年丙辰十月五日,达摩端居而逝,并葬于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然而,就在同一天,魏宋云在出使西域的回国途中,在葱岭遇见了达摩祖师,手携一只革履,翩翩西去。宋云问:“师父到什么地方去?”达摩回答说:“回西天去!”宋云回洛阳以后,说起此事,并且和达摩的弟子们打开坟墓,发现只是个空棺,里面只有一只革履。

正是由于这些典故,大多的达摩形象,往往脱下一只鞋,露出一只脚。在这一点上,我也未能免俗,亦露只脚。

当然,这只脚,为一精雕细刻的脚。

参禅才能悟道

在这件作品的背后,我没有做任何处理,只在之上刻了一个禅字,好似衣服上的纹样。

这个禅字,既点出了达摩的禅宗始祖身份,又表明了一种智者的境界。

其实,人生活在社会上,“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禅,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个禅字,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很多联想。我一看到这个字,所想的就是四个字,即“参禅悟道”。

“参禅悟道”,这四个字弥漫于我的生活始终,我的生活就是在参悟之中一天一天地度过。如果我们不是在参悟之中去生活,不是在参悟之中去工作,那我简直想象不出,人的一天该怎样度过?太多的事情,都需要人静下来,甚至打坐去参悟它。

现代的人,生活在一个浮躁的世界之中,太多的人,都是在一天一天糊里糊涂地度过,光阴流失不说,还甚少有所得。或许是由于见得多了,体会也比较多,如我这般年纪的人,与其谈禅,沟通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我觉得,这个禅,还是那句老话,它是很实用的。它不是离人们的生活很远,只有信佛的人才谈禅,任何人的生活里面都需要禅。聊天之中静坐之中,都是在参悟着一些东西,只有参禅才可以悟道。

做玉亦有道,怎么才能得道?我的做玉之道就是在参悟之中而得的,因此,“参禅悟道”,这四个字,应就是我在达摩的背后刻上“禅”字的目的吧。

禅,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所不同,达摩也一样。至于哪一个对,哪一个不对,还是那句话,艺术造型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高下之分。

作品如人,一件作品,反映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这带着多重禅意的睿智达摩,反映的就是我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