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技术对教改推进作用剖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校教育信息化包括教育目标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课程与教学模式信息化、学习方式信息化、教育教学评价信息化、教师培训信息化、教研科研信息化等方面内容。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如何为课程改革服务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
为什么说信息技术能支持教育改革?
信息技术的概念很广,我们现在所关心的与教育相关的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信息技术。我们相信信息技术能够支持教育改革,并不是因为其技术上高级,而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社会中信息资源的分配形式,从而改变了教育的形态。过去,社会中的信息资源集中在少数地方,受少数人控制,一般人很难获取,人们受教育的面很窄。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造成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可选择性等,这对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学生很容易就能获取信息,知道很多事情,于是造成教育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家长)权威的相对削弱,必然会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教育关系”变了,好比政治经济学中说的,生产资料的分配方式变了,生产关系就变了。我们原来的教育关系基本上是单向传递关系,把知识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像遗传似的。在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是多向互动的,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源,教师作为信息源之一。这种新型的、比较民主的教育关系将有助于促进创新教育。
一、对信息技术为学科课程改革服务的理解和做法
所谓信息技术为学科课程改革服务,一般是指对课程设置、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设计,课程评价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和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具体理解信息技术为学科课程改革服务,如何实现服务,现在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目前回内对课程的整合比较主流的理解是:把计算机技术融人到各科教学中,将课程的重点放在CAI中,即计算机辅助教学,换言之,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它突出讨“算机作为工具,去辅助和改革各学科教学。为此,教师必须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检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课程的整含,使学科教学在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不仅是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也不仅仅起展示作用。更重要是把它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整合在各学科中去,让学生掌握这种工具自主地学习,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例如: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前提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借助多媒体的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借助通讯技术,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等等。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使学校教学模式产生大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时空观念和学习方式也发生转变,教育的内涵和功能、培养目标以及接受教育的途径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产生新的飞跃。
当今,学科课程整舍己成为各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教学热点和发展趋势。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努力促进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2.1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创造必要的条件
校园网是在校园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校园网的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形式。一是建立全校局域网,与互联网相联,所有用户可以访问学校网站。二是全校共通的校园网,虽与互联网相联,但暂不能接受用户访问。三是以多媒体教室为中心,兼做网络中心,再连接主要部门和多媒体制作室。教学平台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重要阵地,应以学科为中心进行配置,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它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网络化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和方便快捷的获取方式是信息化的内容和实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比校园网建设更为重要。为此,地方应建立教育资源库中心,学校也要相应建立教育资源库(站),鼓励教师根据学科课程内容的需求,制作课件,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与课程整合。信息化将对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体制。模式产生根本的影响。信息化需要一支有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指导,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擅长现代教学设计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要抓紧对教师的培训工作。
2.2转变观念
其实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意识到,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我们和国外最大的差异并不在于硬件投入等客观条件,而应尽快转变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革新带来了很多可能性。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教育信息化也给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甚至于隐藏着可怕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在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很大,一定要让这些投入真正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地使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如何防止将信息设备空置不用。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尽量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多使用已有的设备。大家都知道,现代信息技术不比古董家具什么的,你即使不用它们、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几年以后照样会成为一堆过时的废物,变成“泡沫经济”。所以,学校要采取鼓励性、开放性的措施,让师生多多使用信息技术。
二是如何避免将信息技术盲目滥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由,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如果一味地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只是将电脑作为“电灌”的工具,不仅很难发挥新技术的特长,还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培训相关。国外一些研究报告指出,合理、有效使用计算机的最大障碍是教师培训的不足。
三是要注意系统的功能性开发,这就需要加大应用软件配置、信息资源开发、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强度。目前国内普遍在硬件方面投入较大,但在软件、资源、人员培训上投入严重不足。欧共体曾提倡一种“三分法”:即用1/3的钱投入到硬件建设;1/3的钱投入软件建设、1/3的钱投入到教师培训。国内虽然不一定要照搬这种做法,但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2.3教学目标的创新
信息技术课程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所谓信息问题,是指主要依靠寻求和利用信息加以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解决信息问题,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有人称之为“信息素养”:确定信息问题或信息需求、选择信息策略,检索和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整合信息与构建问题的解答而成为信息作品,最后是评价和展示信息作品。
另一方面,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更广泛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算法思维”。美国的“三院”(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专家不久前提出一个报告,认为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仅仅停留在“扫盲”(literacy)的层面上,要提高层次,注重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即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把算法思维作为人脑与电脑互通的一种高阶思维,对于建立人们信息化生存的理性与自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特别是中学课程,应该普遍贯彻利用信息工具解决问题的思想,特别要体现算法思维的精神。
2.4教材的创新
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大致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按硬件、软件分类来讲;二是以软件工具为主线,介绍各种软件的使用操作;三是以任务为主线,沿着解决信息问题的过程学习工具的使用技能。目前属于前两类的教材为多数。我们无法用一个绝对的标准来判断它们的优劣,每种写法都可以有创新余地,我们应该从教学目标、内容、对象等因素综合考虑。我个人认为,小学教材可能比较适合于从工具切入,围绕工具使用加以方法引导;中学教材,特别是对非零起点的学生,比较适合于从任务切入,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选择适当的工具来解决问题。目前许多教材都号称以任务驱动,但缺乏带实际意义的综合性任务,只有一些小任务,实际上与传统的练习题无异。
当然,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纲要刚颁布,各地还处在学习研究的阶段,所以对目前出版的教材尚不能抱有过高的期望。
三、学校应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3.1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根据建网、建学、建队伍并重的原则,抓紧教师的培训工作。对教师的培训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进行先进教育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科素质和科研素质;
2.进行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培训;
3.教学设计方法培训;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
3.2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之路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分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阶段,首先要用于优化课程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此,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网络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试验,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改革,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基于网络多媒体。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和实验。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制作。开发。研究;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试验,等等。
3.3抓紧课程改革工作
3.3.1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观。提倡“不唯书。不唯师。”教师要深入钻研新教材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掌握好新教材的特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着重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3.2课程改革要处理好七个关系。
即:①学科教育与综合教育关系;②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系;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⑤同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①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教育的综合化和学科的综合化。学科的综合化和人才的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这一点应紧紧地把握往。新晨
3.3.3培养典型,以点带面。
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注意培养课程改革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推动面上的课程改革工作、提倡多听课。评课,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做到以教研促课改。
参考文献:
[1]王文霞,杨改学.美国中学教学信息化现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6,(2):8689.
[2]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总课题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项目介绍[J].基础教育参考,200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