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典式摔跤夹颈背技术中核心肌肉的动员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典式摔跤夹颈背技术中核心肌肉的动员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2

摘 要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借助表面肌电学,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在徒手使用夹颈背技术核心区域主要肌群的动员特征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为完善摔跤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提供理论支撑,为运动队提供科学而直接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中利用表面肌电学分析了摔跤运动员在徒手状态下使用夹颈背技术时核心区域的肌群激活程度、激活特征、贡献程度等情况。

关键词 古典式摔跤 夹颈背 核心力量 肌电

一、前言

男子古典式摔跤属于徒手对抗性项目,核心力量对技术动作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一名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其核心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但是,由于受到检测仪器的限制,人们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核心区域各主要肌群力量发展情况的认识还较模糊,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该项目运动员核心区域力量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先进仪器设备的引入,针对该项目力量水平测试的研究开始起步,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针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技术动作使用过程中的核心力量进行分析、研究,为优化核心区域肌群的训练手段提供理论支撑,为运动队提供可靠、科学而直接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古典式摔跤项目常用的夹颈背技术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依托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通过查阅与核心力量训练、摔跤项目的体能、力量训练等有关的文献资料,检索学术期刊数据库,了解国内外对核心力量训练及摔跤运动的研究现状。

2.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法。采用NORAXON无线表面肌电测试仪测试躯干左右双侧的14块肌肉,分别为:斜方肌中段、背阔肌、竖脊肌腰椎段和竖脊肌胸椎段、腹直肌上段和下段、腹外斜肌等腹背肌群。

3.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软件等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图1可以看出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在徒手使用夹颈背过程中,核心区域各个肌群的放电情况:核心区域的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胸椎段及腰椎段、腹外斜肌、腹直肌等肌肉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从一个完整技术动作的使用周期来看,斜方肌、背阔肌的特性是激活程度大,持续时间长,在该动作使用过程中斜方肌、背阔肌从始至终一直在持续做功。竖脊肌的激活程度较小。从腹直肌的振幅情况分析,其做功时间比较短,只在该动作的特定时间里做功。

在徒手夹颈背动作中,参与做功的各个肌群中激活程度最高的是竖脊肌,达到了129.46%,其次是背阔肌,激活程度是110.64%。另外,斜方肌的激活程度达到了97.31%。从核心区域各个肌群的激活程度来看,背阔肌、竖脊肌、斜方肌的激活程度明显高于其它肌肉。而造成斜方肌的左右两块肌肉的激活程度相差较大的原因是在使用夹颈背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翻腰动作,而且动作的幅度比较大,在翻腰的过程中一侧肌肉快速主动做功,而另一侧的腹外斜肌是被动做功,所以左右两边的激活程度差异性较大。

通过图3可以看出,在徒手夹颈背动作中,核心区域各肌肉对该技术动作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贡献程度最大的是斜方肌,达到了17.30%,其次是竖脊肌的胸椎段与腰椎段,贡献度分别是15.00%、12.85%,以及背阔肌,贡献程度达到11.78%。这几块肌肉对夹颈背技术的使用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撑作用,是夹颈背动作发力做功的主要肌群。

四、结论与建议

(一)通过表面肌电测试手段较直观地证明了在男子古典式摔跤中常用的夹颈背技术的核心区域肌肉用力特征,为科学实施核心力量训练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从分析中也可以看出男子摔跤运动员在使用夹颈背技术时核心肌肉的激活特征、激活程度、贡献程度等差别比较大,所以建议在练习夹颈背技术的专项力量时,应以贡献程度、激活程度比较大的斜方肌为、背阔肌竖脊肌等肌肉为主。

参考文献:

[1] 何建伟,赵广高.核心力量训练治疗运动员腰肌劳损的可行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3.4:403-404.

[2] 陈小平,徐权,黎涌明.“核心力量”和力量训练刍议[J].体育科学.2011.4:38-41.

[3] 杜震城.击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J].体育科学,2007.28.6.

[4] 陈方灿.浅谈国外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一些理念和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6.10:95-96.

[5] 王卫星.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30.8:1119-1121,1131.

[6] 王卫星,李肖海.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21,1131.

[7] 郭波,吕季东,龙跃玉等.男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腰背肌力特征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2:51-53.

[8] 黎涌明.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4):20-26.

[9] 冯伟中,王雪娥.谈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4.2.26.1:93-94.

[10] 张信波,廖凯忠.谈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J].中国体育教员.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