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巴马,大山中的养生密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巴马,大山中的养生密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傍晚,我在山中一边体验着这里宁静祥和,一边和一个在自己家门前剥玉米的长寿老人闲聊,有时根本听不懂老人在说什么!但从那一颗颗从满是皱纹的手上滑落下的黄色玉米粒上,从老人明亮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了一种从容,一种经历岁月后的从容。

我们辗转几小时崎岖的山路后,终于抵达位于大山之中的神秘之乡――巴马。9月的巴马并没有秋老虎的迹象,天上下着蒙蒙细雨,如初春般凉爽,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清新。从下车的那刻起,我就被这里凉爽、清新的空气吸引住了,不停地进行深呼吸l据说到巴马最好的运动就是大口地呼吸,因为这里的空气中所含负离子比大城市高几十倍。负离子是空气中的维生素,是人体健康的维护神。清新的空气吸进肺里,清凉凉,清肠,清肺,养人,祛病,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尤其巴马有多处巨大溶洞,洞中伏流清澈、天窗通山。有患呼吸道疾病者在洞中稍事休息,即感胸心舒畅,症状消逝。

破晓时分,盘阳河碧绿的水面上浮着一层乳白色的晨雾,远山、村庄、田野及竹林在晨雾的映衬下恍若仙境般美丽,公鸡的鸣叫声唤醒了沉睡的村庄,村民戴着斗笠牵着牛走出了家门,村妇们开始生火做饭,这是广西巴马县的甲篆乡巴盘屯一个普通的早晨。这是一个很漂亮的村庄!房子依山势而建,背靠大山,面朝田野,村边是那条被巴马人称为“命河”的盘阳河,“命河”因形状酷似草书“命”字而得名,这条河流虽然不够宽阔但曲折优美,特别是它的河水呈碧绿色,如一条玉带般镶嵌在巴盘屯前的盆地上。

112岁的黄卜新老人家里非常热闹,老人正在给买书的客人签名留念,这真是让大家惊叹的一件事,百岁老人不仅和大家交谈,还能很稳健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在他前面的茶几上摆放着一些书籍,大家进去后看了才知道,这是当地政府印制出版的关于巴马长寿养生的书,在这里买的话,还有百岁老人的亲笔签名,正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一件事。与他的家人聊天得知,老人生有5个儿女,84岁的四女儿和79岁的小儿子还健在,在旁边帮忙的是曾孙媳妇,玩耍的小孩是重孙,全家38口人,五世同堂。

据老人79岁的小儿子说:他们这里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百岁老人,清嘉庆年间在这里一位叫兰祥老人活了145岁,在他142岁时,清嘉庆皇帝曾为其作诗祝寿。生于1860年的罗妈政,1990年悄然仙逝时,年已130岁。百岁高龄无病无灾、耳聪目明、步伐轻盈,在这里几乎没有恶性肿瘤发生,心脑血管及其它疾病也很少有发生。

在国际上,“长寿之乡”的标准是每10万人中至少应有7位健康的百岁老人,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全屯515人,百岁老人多达7人,是国际上“长寿之乡”标准的近200倍。这样的比例自然使这里成了有名的长寿之乡。

巴马之所以有这么多的长寿老人主要得益于生态环境良好,饮食接近自然,终生体力劳动,性格开朗乐观等。用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的“天人合一”的观点来解释,即巴马寿星之所以生命有序、恒久不衰,得益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健康的4大要素空气、水、阳光、磁场,巴马都占全了,而且是全世界最好的。巴马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在2000个至5000个,被称为“天然氧吧”,而几个长寿村空气中负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3万个,巴马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冲刷及海拔高等原因,使得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宜人。负离子不仅能起到净化空气作用,而且使人精神振奋,增强肌体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过程,消除呼吸道炎症等作用。

来自东北辽宁的王老先生和老伴早早起床,在晨雾下的盘阳河畔散步,开始了他在巴马长寿村一天的生活。简单的早饭后他们要带上干粮和水去爬山,去帮山上的瑶民收玉米,完全是义务的劳动,像这里的老人学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大多数在这里短时间居住的“候鸟”一样,他们一来到这个地方就不想离开了。从2004年第一次来到这个神奇的地方开始,王老先生每年都会和老伴来这里住上几个月。王老先生大约有近70岁的样子,退休后就和老伴到处旅游,2004年经朋友介绍来广西巴马长寿村,一下子被这里的山水、民风、自然原生的生活所吸引,当然吸引他的还有这里的长寿“密码”。

王老先生租住的房子在村子的中央一栋新建的小楼,楼前楼后都种着竹子,看起来环境很不错!老两口的房间有20平米左右,只有床和一个桌子两张凳子,生活非常简单。王老先生告诉我们:他们在这里是自己做饭,购买当地农民的粮食,比如玉米粒、玉米粉、糯玉米、小米、黄豆、火麻油、蔬菜,厨房是和主人家一起用的。这里的人比较淳朴,非常的好相处,有时帮人家做些农活,人家感谢就送些玉米、红薯等。对他们来说,在这里可以过简单的生活吃无污染的食品,呼吸新鲜的空气,喝当地的生水,到富含矿物质的盘阳河洗凉水澡,到百魔洞呼吸空气,和当地农民一起下地干活,生活得简单而开心,过去在城市里的那些烦恼和疾病都慢慢消失了。

巴马甲篆乡巴盘、坡月村等村寨,随处可见性格开朗、有说有笑、与当地群众一起劳动、一起生活的外地老人。这些被当地村民称为“候鸟人”的离退休老人,都是从全国各地慕名来巴马疗养度假的。他们大多数人在巴马长期租房,每年来这里住上3至6个月。

靠近百魔洞口,一股清爽凉风袭来,让人不禁精神一振。这里空气清新,全无一般山洞阴霉的气息,几位老人坐在小椅上闭目养神。进洞后发现入口那个人工做的洞并不算洞,里边那才是别有洞天啊!一汪青绿的潭水,泉水从岩石顶上滴答滴滴答地落下。大家走着看着,身边不时有一对对老人从洞内往外走,耳边竟然听到非常纯正的北方口音。看来这百魔洞号称养生洞,真是名不虚传啊!听说全国各地都有人来此养身、疗病。前洞的景色并不特别出色,大家都觉得这百魔洞也不过如此时,眼前空明一片……啊,就这么到出口了?大家都比较疑惑。“哇!是天坑!”大家一阵惊叹。原来,我们进入一个巨大的天坑!这就是百魔洞最奇特的景观――洞中有坑,坑中有洞。我们在坑底向上望去,觉得我们就像井底之蛙,所看到的就是头顶上那块蓝天。天坑内空气太清新了,简直是沁人心脾。据说这个坑里的负离子达到每平方2万个,是巴马空气最好的地方。

抬头看完了天,才开始环顾四周。虽然是秋季,但是依然看到各类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生意盎然,还有几百万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桫椤。那些植物都很高,就是普通的芋头的叶子,都比人的个头高,顿时有一种进入侏罗纪时代的感觉,因为我们都变得很小了。旁边的平台上,放了很多长椅,很多人坐在那里聊天休息;还有几家卖食物的摊贩,他们卖的主要是黄瓜、玉米。我看到卖水果的摊贩有一个7、8岁左右的小姑娘独自一人在看摊位,就走过去和她聊了起来。小姑娘的家就在天坑上面的悬崖上,悬崖上住着高山土瑶。这时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从坑底有一条小径通往崖上,上面的村民每天就把这些瓜果挑到下面的天坑,卖给游客。我估测了一下,坑底离崖顶约有几百米高。

为了去看个究竟,我们决定请那个卖东西的小女孩带路,去她们的村庄看看。上山的路刚开始还是很平缓的,但走到崖 边的路就有些陡了,虽然有石阶,但是角度基本都是接近六十度的,大家都比较小心翼翼地下脚。等我探头向上看时,那女孩已经在我们前面比较远了,毕竟是每天都走的路,还是轻巧许多。

往上走了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天坑顶部了,大家都很兴奋1站在坑顶向下俯视,坑底的人变得很小,又是另外一种景象。为了找到那种登顶的感觉,我们站在顶上向下大喊,还有阵阵回音。崖顶上都种满了玉米。因为这里的田里几乎没有泥土,大部分是石头,所以只有种玉米才能有收获。

见到我们的到来,不知从哪块玉米地里钻出来的,一下就来了十几个孩子。他们大部分穿着都很破旧,有些没有穿鞋,脸上都沾满了泥巴和鼻涕。这时我们把包里带的零食都分给他们,我的一包饼干不到30秒钟已经全部抢完了,但是看到他们吃得很开心,我们大家也很高兴。一个6、7岁左右的男孩推了一架自行车过来了,很得意地在我们面前停下了。我在想这架自行车他们在这个山崖上要怎么骑呢?我觉得是挺有意思的事!

下山时还遇见了一位看似已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背着猪草上来,我们都不免产生一阵敬佩之情,这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环境气候,才造就了这里的长寿老人。

傍晚,我在村中一边欣赏着这里宁静而祥和的感觉,一边和一个在自己家门前剥玉米的长寿老人闲聊,有时根本听不懂老人在说什么!但从那一颗颗从满是皱纹的手上滑落下的黄色玉米粒上,从老人明亮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了一种从容,一种经历岁月后的从容。

旅游资讯

交通:巴马县属于广西西北的一个相对落后的县份,距离广西的首府南宁有292公里,直达快班一般的运行时间在4个小时左右可到县城。南宁开往巴马的班车在南宁的安吉站和北大站都有,从南宁自驾车3到4个小时之内可到巴马。巴马县城每半个小时就有班车开往甲篆的坡月,可在巴盘屯(长寿村)下车,车程大约需要40分钟,票价5元

食宿:在甲篆的巴盘屯、坡月、坡纳、百魔等村庄都有农家旅馆住宿,一般每天60元一间,很多家都提供长期的租房,一般每月400到600元不等,很多农家旅馆都有饮食提供,一般都是青菜、豆腐、玉米、黑豆、红薯等当地的无污染食品。寿源养生馆电话:0778―6272999坡月街的“延年山庄”条件也不错

其它景点:巴马瑶族自治县辖1个镇、11个乡,分别是巴马镇、燕洞乡、甲篆乡、那社乡、所略乡、局桑多、西山乡、平洞乡、东山乡、凤凰乡、那桃乡和百林乡。本区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有壮族的三月三山歌节、瑶族的五月二十九祝著节、盘王节,苗族的芦笙节,仫佬族的走坡节等。节日内容五彩纷呈,别具特色,蕴涵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另外在巴马还有百魔洞、赐福湖、盘阳河、龙田、百乌岩、龙洪风光等景点巴马特产巴马香猪、珍珠黄玉米、火麻油鱼、巴马神酒、三蛇蛤蚧酒、黑豆、茶籽油、木薯淀粉、芭蕉芋丝粉、猫豆、金银花、木棉花、黑山羊等其它:拜访百岁老人:见面通常要打红包,不一定每人一个,大家合伙打也可以,数额也可随意,主要是这里有这样的风俗;得到允许可以合影留念,但不要用闪光灯,以免对老人眼睛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