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馆藏价值的相对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馆藏价值的相对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所谓馆藏是指图书馆可以检索与利用的文献都称馆藏,它的价值是指图书馆文献的使用价值。馆藏价值是相对于有限读者群体的价值,它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对馆藏进行评价没有独立读者之外的绝对标准。馆藏价值可用馆藏价值指数来量化。馆藏价值指数反映了读者对馆藏的认可和利用程度。

关键词:馆藏 价值 内涵

一、馆藏的合理性

按传统图书馆的理解,馆藏是指图书馆的藏书。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数字化信息涌入了图书馆,原有的馆藏内涵需要做出修正,对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而言。这些文献包括印刷型和电子型等多种文献类形。而馆藏的内涵受传统的影响,以致图书馆界的一些同仁总是把它与传统图书馆相联系。于是“文献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等称谓先后出现,造成了术语的混乱而无法统一。

我们称谓现代意义的馆藏概念不同于以往,许多文献有时并不是本馆的收藏,如信息企业的网络文献,那么对此类文献应如何理解为馆藏呢?按现代图书馆的理念,图书馆的馆藏有实体与虚拟之分,判断一个图书馆馆藏文献不能仅看实体部分,更应看到其虚拟部分,如那些图书馆没有收藏却能检索和利用的部分。而实体文献收藏的目的也是在读者需要时能提供利用。所以实体与虚拟馆藏在实现文献信息的效用方面是等同的,因此,图书馆收藏文献的本质应理解为保持文献的可访问性。按此说法,凡是图书馆可以检索与利用的文献都可称之为馆藏。与“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等称谓相比,馆藏更为明确界定了图书馆文献的内涵。馆藏无疑属于“信息资源”但“信息资源”却不一定是馆藏”,道理不言而明。而馆藏彰显示了文献的机构特征,而不是由其他的社会机构、单位和个人提供利用。

二、馆藏价值的内涵及相对性原理

第一,馆藏价值的内涵。

我们假设文献作为商品,其价值可以被分为两部分:“一是,商品价值,由文献的生产和发行部门实现;二是,内容价值,通过对文献信息的使用才能实现。读者对文献的利用,只实现了文献内容价值的一部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文献的全部内容价值,途径是:创造出新的产品,由产品的价值和获得资本的价值来确证文献的价值,或是创造新的文献信息。

作为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它不是商品,因而不包含商品价值,具有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利用文献所产生的部分内容价值表现在:读者知识结构的改变,思维能力的提高和知识存量的增加等诸方面。如果读者他是理性的,其利用行为带有目的性。读者利用文献的必要条件是文献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在通常情况下,当文献可能使读者在某些方面获益时,读者才可能有利用的欲望。所以,文献的使用价值是文献内容价值产生的基础。对于某读者而言,文献使用价值产生的标志是文献的产生,通过读者利用,实现部分内容价值,再通过实践实现全部内容价值。这样说我们可以看出,在读者正式利用文献之前,文献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内容价值。内容价值的产生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和实践中产生的,其价值的大与小因人而异;对于理性读者而言,使用价值的有无在读者正式利用文献之前就可以确定。因此,馆藏价值是指图书馆文献的使用价值,简称馆藏价值。

第二,馆藏价值的相对性原理

上述分析读者利用文献的行为带有目的性,而不同的文献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如近期的理论期刊,能使读者了解到同行的学术研究情况;最近的各类报纸,可满足读者了解最新事件的需要;各类年鉴能让读者了解某个领域某一年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读者会根据阅读的目的在各类文献中去选择,使其目的与文献的使用价值相匹配,即每个读者需要有馆藏价值的文献,每类文献是否有馆藏价值因读者而异。

第三,相对性原理的推断,而使馆藏价值具有可变性。

在众多的读者群中,利用文献的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如下变化:一是有些读者已满足;二是有些读者没有满足;三是有些读者可能保留或放弃等。四是读者在利用文献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了新的阅读目的。所以,从总体来看,某种馆藏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于读者的价值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馆藏价值的可变性”。

三、馆藏的使用属性――局部私有

在现实的馆藏中并不是为所有人而设的,它的利用范围总是在一个读者群体之中,表现为群体性使用的占有,而除此之外的其他群体,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或难利用该馆藏,这种现象称为“局部私有”。这些影响因素包含如下几种:

第一,图书馆对读者的界定:图书馆在读者利用馆藏之前,就早已明确了读者的群体。按读者对象划分类型有:普通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和军人图书馆等等。这是典型的读者界定。此外,按领导关系划分,还有文化系统的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教育系统的高校图书馆、科学与专业系统的科学图书馆、工会系统的工会图书馆等等。这些图书馆虽然没有明显的读者界定,但其馆藏的使用基本上局限于系统之内,系统之外的读者很难利用到。

第二,图书馆作为社会机构具有依附性:图书馆作为非物质生产机构总是依附于其所属部门、单位或个人。而这些部门、单位或个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总是把读者限定在一个范围内。如各类高校图书馆,其读者就是本校的师生。

第三,图书馆部分馆藏受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用于保护著作权人的收益。现实图书馆只能在指定的读者群体中提供无偿使用,超过此范围便有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这也构成了在网络条件下进行馆藏共享巨大障。

第四、图书馆服务能力限制:图书馆的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在利用没有饱和的情况下,读者人数增加时,图书馆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而当读者人数超过某个额度时,边际成本会大幅上升,这时的图书馆很可能不会提供服务,读者也很可能不会利用图书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的有限决定了读者的数量和地域范围。所以,读者的数量与地域范围是有边界的,是限定的,超过此限定使读者很难利用其馆藏的。

四、馆藏价值的量化评估

根据上述分析论证:馆藏价值是相对于读者的价值,它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图书馆的读者是一个有限的群体。因此,馆藏价值应该是相对于有限读者群体的价值,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馆藏价值可以进行量化评估。

第一,馆藏价值以往的研究

具有关资料显示,1987年我国开始的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这是我国图书馆界馆藏评价的启蒙运动。课题组不但调研了514个图书情报单位,评估了2919个研究级学科的文献收藏,完成了一批研究报告、论文、译文和译著,提出了一套采用文献统计、书目核查、引文分析、用户评议以及加权赋值评级等评估学科文献收藏的理论与方法。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馆藏研究逐步转向电子文献的评估,研究的侧重点有:介绍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电子文献的数量评价,同类电子文献的比较评价,评估指标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电子文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等。

2007年10月8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评价指南》(简称“评价指南”)。对馆藏各方面及方法进行评价:一是印刷型馆藏分为馆藏数量评价、馆藏质量评价和使用状况评价;二是电子文献的评价分为电子文献基本情况评价和电子文献绩效评价。

第二,对“评价指南”的评价

“评价指南”的颁布是我国馆藏评价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对各类型的图书馆指明了发展方向,是新时代的必然。它把馆藏评价分为印刷型馆藏和电子文献型馆藏,并分别列举了多个方面及方法予以评价,这些因素考虑得很全面。如馆藏质量评价中的书目对比分析法,在实际操作中,是用图书馆的书目与标准书目或核心书目逐一进行对比,以此检查图书馆收藏方面的不足。这种方法是测量馆藏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评价指南”的附件三:电子文献基本情况评估表,可以发现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每个指标有相应的权重系数,根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求出总体得分。所以,馆藏质量的优与不优、数量的多少有一个绝对标准,达到标准就是优的,而达不到标准就得不到优。

我们认为,在完成上级规定指标的前提下,优与不优的衡量标准主要看能否满足读者需求。作为“评价指南”当然不是馆藏评价的硬性规定,它似乎更有理由从创造读者价值方面进行更多、更完善的去考虑。但“评价指南”直接从读者的角度考虑不多,更多的是从文献本身的因素来评价。如印刷型馆藏的数量与质量、电子文献的内容、检索系统与功能、访问性能等等。作为图书馆,这些因素确实需要考虑但不是重点,重点应是这些因素能带给读者究竟有多大的价值,读者是否需要,是否为读者现在不需要的馆藏买单,采取怎样的方法和行动方案来判定这些问题。只有完成了这些重点的评价指南,才能是真正为读者着想的指南,否则就算达到了所谓评价指标,图书馆读者真正需求还有多远,恐怕谁也说不清。

第三,馆藏价值指数的提出

对于读者来说,什么样的馆藏是最好的馆藏?在这里我们可以用理论假设:假设读者是理性的,能对文献的使用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某个时间点上,所有需要文献的读者都能得到满足,并且所有的读者对所有馆藏文献表示认可。“认可”是指相对于读者而言的,某种文献具有使用价值。在假设的理想情况下,所有文献的馆藏价值指数之和等于该馆馆藏文献的种数,并可看出,文献的馆藏价值与两个因素有关,就是读者文献需求的满足情况和读者对文献的认可情况。

总而言之,运用馆藏价值相对性原理及馆藏价值指数,还有如下结论:一是脱离馆藏价值的馆藏评价比较(如指数量与质量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相同的馆藏对于不同的读者群体其价值是不同的,而不同的馆藏对于各自的读者群体却可能有相近的馆藏价值。二是图书馆不应片面追求馆藏的数量与质量而不顾读者的实际需要,否则可能导致资源的巨大的浪费。三是同一个馆藏对于相同的读者群的价值是不断降低的,因此需要对现实的馆藏经常进行纳新与剔除,以确保馆藏价值的稳定或提升。馆藏应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有机体。四是图书馆在采访文献时不应只注意文献本身,还应考虑到读者的结构(学科结构和年龄等结构)和相应的人数。五是假如读者潜在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带来馆藏价值的暂时下降,图书馆仍应积极对读者开放与宣传,增强其利用文献的能力,扩大文献利用的范围,从而提升馆藏价值。六是在评价数据库某项功能可考虑:在一段时期内,使用该功能的读者人数及比例,得出利用率;在使用的读者中,有多少人认为该功能还要加以改进,得出读者需求的满足率;除此之外,读者认为还要增加哪些功能。这些情况不仅对图书馆很重要,而且对数据库开发商来讲也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