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赵薇版电影《花木兰》中的民族精神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赵薇版电影《花木兰》中的民族精神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木兰诗》是中国诗歌艺术园地中的一株奇葩,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花木兰的故事极具张力,吸引人们不断进行新的解读,赵薇电影花木兰》对木兰故事重新进行了演绎,赋予了木兰故事新的精神内涵。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赵薇版电影《花木兰》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 民族精神;义;爱国;和平

《木兰诗》是中国诗歌园地一株熠熠生辉的艺术奇葩,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在一代代中国人心目中有着不竭的文化魅力。

那木兰这个艺术形象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首先当然是其传奇性。在封建社会里,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已属不易,而在男人世界里还能机智地隐藏秘密并建功立业这就更是个奇迹了。可是人们喜欢木兰,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其传奇性,而在于木兰形象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其中最主要的是孝、忠、勇精神。诗中花木兰代父从军,主要是为父尽孝,但同时也是在为国尽忠。而一个柔弱女子,同一群男儿一起纵马驰骋,还屡立了战功,木兰可谓是个奇女子。

花木兰的故事,极具张力,吸引人们不断进行新的解读。由马楚成执导,赵薇等主演的电影《花木兰》(以下称赵薇版电影《花木兰》)就是一次新的演绎。影片传承发扬了原诗木兰形象中的孝与勇,又对木兰形象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进行了升华和重新演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天下兄弟之大义

中华民族文化中对“义”非常推崇。《论语》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中,义忠孝思想就是其具有核心意义的道德原则,其中“义”又是《论语》伦理体系中的核心范畴,是最高层次的道德风范。《论语》强调“君子义以为上”,教育人们要“见利思义”,认为“见义不为,无勇也。”并且主张把兄弟间的情谊扩大到全社会领域,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墨子》全书都贯穿着“贵义”的思想,提出“万事莫贵于义”的命题,为了“义”可以“杀己以存天下”,认为“义”可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由于以上精神对中华民族的浇灌,慢慢地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就逐渐培养出一种侠义精神。“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江湖义气”几乎成了中国下层文化的主流。在赵薇版电影《花木兰》中也体现了这种“侠义”精神,而且把“义”从江湖义气上升到了“大义”的高度。

胡奎是个义士。开始,胡奎仗着自己的舅舅是营主,经常欺负大家。小虎看不惯他,两人各不相让。而随着战斗的越来越惨烈,小虎和胡奎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当胡奎舅舅战死后,胡奎大哭:“舅舅,没有你,我以后可怎么办呢?小虎对他说:“你还有我们。”后来,当看到敌人折磨小虎时,胡奎不顾一切地冲出来去救小虎,他明明知道,自己不仅救不了小虎,而且也必死无疑,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了出来。

小虎与众兄弟也都是义士,当花木兰受伤后,小虎和大魏的将士主动堆成人墙,用血肉之躯迎向柔然士兵的屠刀,庇护重伤的花木兰撤退,此情此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花木兰是个有着侠肝义胆的义士,小时候她就勇敢地为邻居小虎兄弟打抱不平,并与小虎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到了军营,当胡奎欺负人的时候,花木兰该出手时就出手,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而且教训他:“你要打,就到战场上打!”从此在男人堆中树立了“木兰哥”的威信。

骁勇善战的花木兰成了花将军,在这个过程中,木兰和隐姓埋名于军中的皇子文泰成了知己。一次战斗中,因为太担心文泰的安危,木兰一时疏忽,中了敌军的埋伏,许多兄弟惨死。她之所以中计,与其说是为情所困,倒不如说是为义所驱。因为,对于木兰来说,文泰是知己,是恩人,是老师,更重要的还是出生入死的战友兄弟!就像她说的“我已经失去了很多兄弟,不能再失去你。”此时的木兰是个讲“义气”之人,但她还没有完全成长为一个具有“大义”的将军。

在残酷的战争中,在内心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与斗争中,花木兰成了一个真正具有大义的花将军,这主要表现在眼看小虎被敌人折磨时的痛苦克制。敌人抓住了小虎等兄弟,欲逼花木兰冲动出军,自投罗网。眼看着柔然士兵无情的屠刀砍向大魏的兄弟们,眼看着如亲兄弟般的小虎被敌人一刀刀折磨,花木兰痛彻心扉。但当胡奎等士兵想冲出去救人时,她却竭力阻止。胡奎大喊:“他是你兄弟!”花木兰回应:“你们都是我兄弟!我不能让你们去送死!”忍着泪,克制着内心滴血的颤抖,她带领数千兄弟悲壮而坚定地唱起军歌:“人生百年,如梦如幻。有生有死,壮士何憾。保我国土,扬我国威……” 这一幕也成为影片最具感染力的一幕。

胡奎的冲出去,明知是死也救不了小虎是侠义,是肝胆相照的兄弟之义;木兰的痛苦克制与悲歌也是义,是天下兄弟之大义。

二、誓死报国之忠诚

爱国主义是一种壮美的情感,精忠报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如《论语》中“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的君子人格;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情怀;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之志;抗英民族英雄陈化成“人莫不有一死,为国而死,死亦何妨?”的壮怀激烈,都是中华儿女用一腔热血谱写的爱国主义篇章。

赵薇版电影《花木兰》感人至深之处就在于展现了花木兰和众兄弟真挚而强烈的爱国情怀。这是影片对原诗的提升,也是影片震撼人心,为观众喜爱的地方。

电影主要展现的是木兰在军营中如何成长为将军,经历了怎样的情感故事,怎样完成了从对父亲尽“孝”到为国家尽“忠”的提升。

影片中,木兰与疾病缠身的父亲相依为命。柔然大军犯境,国家征兵抗敌,耕户出粮,军户出丁,木兰父亲要应命出征。木兰说:“爹,你身体不好,你去不了。”父亲花弧道:“没什么去不了,这是军户的责任。”和原诗相比,花弧不是军令下无力抗争的平民百姓,而是一个为了国家安危即便有病也要报效国家的爱国志士。为父尽孝,木兰灌醉父亲,女扮男装来到军营,在残酷战争的磨难下,从一个懂得拳脚功夫的“木兰哥”,成长为保家卫国的“花将军”。

这中间,因为不忍心看着兄弟们一个个战死在战场上,因为文泰的“死”,木兰有过彷徨、痛苦与消沉,但她是一个心中有大爱、心怀家国的将军,终究,她不愿她的消沉换来更多的伤亡,她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她穿上盔甲,走到高台之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战地演说:“逃避,停止不了战争,害怕,只能让我们失去更多!”带领着千军万马,她驰骋沙场,屡次奇兵制胜,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令柔然人闻风丧胆的“花将军”。

最后一战,大将军妒忌花木兰的军功和威信,背信弃义,结果使花木兰和兄弟们被困峡谷,陷入绝境,但这也动摇不了木兰保家卫国的决心。她坚定地说:“就是死,我也要死在战场上。”撑着重伤的身体,在弹尽粮绝的境地中,面对情同手足的将士,她发出了撼人魂魄的誓词:“今天,我们将血染沙场,身后就是家乡,纵然流尽最后的血,纵然化成大漠里的一具尸骨,我们也要拼死守护她!要让柔然人知道我们大魏将士,永不屈服,绝不退让!士兵可以背叛我,将军可以弃我,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荡气回肠的话语在山谷里回荡,展现了花木兰与众将士为国捐躯的无畏。这是木兰用生命和热血在呐喊,也是中华儿女身上誓死报国精神的写照。

三、反对战争渴望和平

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一方面,中华民族有着凛然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有着誓死捍卫国土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又是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崇尚和平、反对战争、追求安定美好生活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之一。

《木兰诗》中,对战斗过程的描写非常简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这主要是因为《木兰诗》所要突出的是木兰的孝,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也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赵薇版电影《花木兰》突出的一个主题就是反战。导演马楚成说“这是部反战片,它会告诉你一个人杀死另外一个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有多么悲哀。”影片是怎样体现这一思想呢?

越看到战争的残酷,就越想要和平。影片展示了不少铁血悲情的战争场面,尽显冷兵器时代战场的残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几个战斗厮杀的场景中,导演舍弃了战场上打打杀杀刀枪相接的声音转而以比较悠扬的貌似是蒙古长调的音乐来代替,在苍凉而悲壮的音乐声中,一个又一个兄弟倒下,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消逝……此情此景,让人悲伤窒息,也让人们更加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但真正体现战争残酷性从而引出反战主题的,还不是那些血淋淋的战争场面,而是许多富有深意的细节与台词。这些细节与台词让人们走进了花木兰的内心世界:她厌烦战争,却无可选择地堕入了千里沙场;她内心敏感而脆弱,却要承受朋友与战友的一幕幕生离死别。从而引发反战主题,表达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木兰是骁勇善战的,但她从内心深处厌恶战争。面对战争,她悲伤彷徨。片中有很多清洗军牌的画面。开始时,在战争的暂歇,文泰为战死的将士清洗带血的军牌,因为“怕他们的家里人,看到这些带血的军牌会难过。”后来,木兰和文泰一起洗军牌,再后来木兰洗文泰的军牌,再后来,木兰洗小虎的军牌……每一次清洗带血的军牌,都是痛心而无奈地在向战友兄弟告别。而军牌上的血迹可以洗掉,心中的伤痕却永远也洗不掉,那是战争留下的伤痕。

因为不想看着一个个兄弟变成一块块带血的军牌,木兰消沉过,逃避过,她不想打仗。她悲哀地说:“我打了一仗又一仗,兄弟走了一个又一个,我真的不想再打仗了。”但是为了和平,为了国家的安宁,她又必须打仗,因为“害怕只会让我们失去更多!”厌恶战争,却不能逃避战争,就像文泰劝木兰振作时说的“谁想打仗,我也不想再打仗了!如果可以用我的生命去停止这场战争的话,我早就做了,可问题是,我们没得选……”为了和平,为了停止战争,就必须打赢战争。许多时候,和平要靠战争去换取!这,就是战争!

《木兰诗》中,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有个美好的结局:战争结束了,花木兰成了英雄,在欢快的气氛中和家人团聚,还恢复了漂亮的女儿身。而赵薇版《花木兰》却有着强烈的悲剧色彩。残酷的战争结束了,小虎走了,胡奎走了,许许多多兄弟走了。九死一生的木兰衣锦还乡了,然而,她的青春不在了,面对铜镜,木兰只能用自己粗糙的手悲伤地抚摸着眼角的皱纹。

最残酷的是,木兰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知己和爱人文泰与柔然公主联姻。当文泰决定与木兰一起远走高飞时,木兰与木泰含泪拥抱却断然拒绝了他的绵绵深情。因为她“不要再有更多的小虎,不要再让更多的亲人,最后只等到一块带血的军牌。”文泰明白木兰的内心,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换取了天下的太平。

[作者简介] 段朝霞(1966― ),女,河南人,文学硕士,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