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台湾数字文创人才西进大陆抢占移动互联网商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谷歌爆发式增长
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的出现,极大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由此带来巨大的商机;而以谷歌(Goog1e)推出的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为平台的移动产品在近几年的爆发式增长,是推动这一商机的最大功臣。
谷歌堪称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免费”且最终赚大钱的企业,其“免费换获利”模式,早在Goog1e关键字广告时代就已开始。到了移动时代来临,它又“大方”地送给所有梦想打造智能手机的厂商一个好用的平台,以换取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小屏幕新兴势力,则是目前最被业界称许的新策略,更是全世界,包括中国大陆许多互联网公司自2011年底起,群起打造自有品牌手机背后参考仿效的模式。这些互联网公司打造自有品牌手机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用户基础,瞄准手机网络应用这个大市场,先来圈地。
由于谷歌公司的Android原始码完全开放在网上,连下载都不需申请。有意与Goog1e深度合作的品牌手机厂商,则可以加入OHA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的缩写,意即开放式手持工具联盟),产品必须经过谷歌审核后,给予预载Goog1e旗下地图服务、Gmail Goog1e搜寻等服务授权。虽然所有附加的软件应用平台都是免费且开放的,但这些服务仍可以导入关键字广告,并且和网友互动,这些正是Goog1e顺利转进新兴小屏幕族群,营收大增的原因。
根据谷歌官方统计,截至2012年11月,使用Android平台的移动产品在全球已有5亿多个,全世界有329家电信商、58家代工厂商是其合作伙伴,双方开发硬件的电脑、手机等品牌厂商则有85家,包括大陆的华为、中兴、联想,台湾的宏达电子、华硕等。
2007年,即谷歌宣布推出Android平台之时,第三季的营收是42.3亿美元。而2012年第三季,谷歌的营收额为141亿美元,在短短5年间,单季营收增长高达3倍,其中包括了移动广告收入,以及Goog1e线上商店销售分成、付费下载的影音数字内容等。
据IHS调查机构预测,2013年全世界搭载Android的智能手机可望超过10亿部,未来三年内还可挑战30亿部,苹果iPhone恐怕再拚,到2016年都不会到达10亿部,就说明了谷歌的免费开放策略有多么成功。
开放平台带来的移动思维,改变广全球互联网产业,也改变了谷歌自己。这几年,Goog1e旗下服务都因应移动思维,包装改善再推出。像是Goog1e+,就是因为新增加的“即时上传”功能,只需在手机上点几下,就可以轻松界定哪些朋友可以看到,哪些不行,保有小圈圈的隐私,非常符合小屏幕网友爱拍照做社群分享的需求,到2012年6月,用户已突破2.5亿。
YouTube则是一个深受小屏幕族群爱戴的Goog1e旗下服务。截至2012年12月统计,全球网友每天通过各种移动装置上YouTube看影音的次数高达10亿次,约是整体点阅次数的1/4。仅YouTube每年大约帮助谷歌带进36亿美元的营收。
YouTube最近还开展合作频道计划,招揽小贾斯汀、鸟叔、五月天等全球演艺名人,以及企业合作伙伴LG、CNN开设专属频道,分享广告营收。根据统计,现在前三名YouTube频道点阅率若换算成电视收视率,已经可挤进各地有线电视台节目收视的前20名。证明YouTube虽不是电视台,但通过与网络技术专业公司和委外的音响、摄影团队合作,即便是直播,整个影音品质也很高,已经具有好莱坞专业制作水准。也说明谷歌善用Android平台加乘移动思维的服务,来增加竞争力,掌握小屏幕,就能当全球科技产业之王。
拥抱Android平台
台湾大陆两样情
早在2006年,谷歌并购了由安迪・鲁宾(Andy Rubin)创立的Android开放式移动平台,纳入为旗下核心部门。2008年10月,全球第一台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Gl,就在台湾宏达电子执行长周永明和创办人安迪・鲁宾的密切合作下诞生。
到了2012年中,台湾华硕公司首度和Android团队打造平板电脑Nexus 7,不但让华硕首度成功进占日本市场,也让苹果粉丝不少的日本消费者使用各类Android平板的比例首度超越苹果iPad,打胜成功一仗。
然而近两年,苹果公司和Android平台伙伴掀起惨烈的专利战争,宏达电子受到的冲击甚大,市场占有率也大幅滑落。与此同时,大陆2009年以来,积极拥抱Android平台,已让大陆科技产业出现大变革,迅速从低端硬件制造升级成软硬融合的新生态,把还只重视硬件的台湾逐渐抛在脑后。
根据台湾拓璞产业研究所调查,大陆这三年Android平价智能手机遍地开花,预计2013年本地搭载Android平台的手机市场占有率将高达68%。
目前大陆也兴起软件创业公司到美国上市的热潮。一份2012年4月公布的报告指出,北京当地主导高科技金融投资的北京中关村PE大厦机构,目前管理的金额高达80亿美元,金丰包括卡贝基金等来自美国华尔街的著名投资机构,是近年炒热大陆网站在美国上市风潮的主力。
另外,大陆网络业龙头企业腾讯和台湾芯片商联发科技合作投资成立的乐蛙介面公司,在2012年获得美国高通投资1亿美元,大陆新兴手机厂商小米科技也获得来自俄罗斯、新加坡创投界的注资。这些来自全球的热钱,全力捧出了一个金额高达数十亿的大陆软件网络生态圈,目前大多是瞄准以Android平台为基础的移动网络,也就是在小屏幕上的应用去做开发。
这一波Android平台升级,也让大陆以往的山寨手机厂商快速升级,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公司也加入了战场。包括小米、360、盛大等都陆续和大陆手机供应链厂商合作推出1000元人民币起跳的平价智能手机。大陆网络界龙头腾讯虽表示不考虑做自有品牌手机,也已经投资专为华为、中兴做手机界面的乐蛙团队,用策略联盟方式扩大移动势力。
开发这些自有品牌手机的大陆网络业者,要赚的不是硬件钱,而是瞄准网络游戏、移动应用等软件服务钱,把手机当作新的渠道。这些业者有的在互联网市场已经赚到丰沛利润,有的从全球创投业者寻得外援,资金非常充沛,只是欠缺硬件供应链的资历。
而那些在做手机硬件的所谓大陆山寨厂商,以往被讥笑为“昨天做鞋底,今天卖平板”,老板的专业背景与3G手机技术本没有太多瓜葛,但因为他们与本地网络业者合作,通过高通、联发科技等芯片商提供的参考设计做出订制化功能,三个月就可以推出一款全新智能手机,能力已今非昔比。
在这股互联网业者联合山寨厂商打造自有品牌手机的热潮下,也把大陆软件人才收入推高。根据台湾调查机构统计,2012年北京网络创投热达到高峰时,当地软件人才行情已高到吓人,月薪约7.6万元台币起跳。
台湾喊了10年转型软件
大陆三年就做到
这些在台湾科技人看来,就像是自己脸上被打一个巴掌。台湾喊了十几年要从硬件转型做软件,做多元创新,大陆才过三年就做到。
台湾EDA软件企业思源科技公司处长卢育圣,2008年开始推动Android应用开发,谈起目前两岸移动网络应用生态圈比较,他叹了一口气说:“早就被人家赶过上了!”
2008年,他从思源科技公司离职,为了寻找事业第二春,自学Android开发。“早从一开始,我就看好Android的发展,远远胜过苹果iPhone,和产品好不好没关系。因为我还记得1980年代刚开始摸索电脑时,IBM的PC与Apple的对决也是这样,愿意开放的人,最后会带给台湾产业比较大的增长空间。”
Android除了是开放平台,它带来最大的创新优势还有嵌入性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可以用软件去改造硬件,让它变得更好用。Android移动平台的崛起,对全球科技产业带来的最大革命是,软硬整合的思维变得非常重要。即便过去是已有知名度的硬件商,也得学着做软件,像联发科技、高通就很成功。
卢育圣指出,2012年台湾IC设计厂商有很多家在裁员,状况实在不好,就是因为没有提前布局移动应用领域,生意被高通、联发科技抢走。这几家厂商不但提供手机商芯片,后面的软件解决方案都包下来。
台湾工研院IEK半导体研究部经理杨端临认为,Android平台和台湾科技业熟悉的微软操作系统有很大不同,过去台湾电脑产业和IC设计是搭上PC热潮携手创造的成果;但是在2007年大陆发展IC设计产业逐渐有成果后,就失去低成本优势。如今,PC被移动取代,台湾科技业界对有移动概念的芯片商ARM结合Android为开发平台的产品发展经验又相对缺乏,对于PC与IC设计相关业者想转型造成很大障碍。
这些趋势,卢育圣多年前就已看出,四处呼吁应该积极发展Android应用,把软硬件整合的生态圈做起来,可惜受到的关注不大。
2009年,卢育圣受邀到北京演讲,随后常常被大陆科技业者或者当地研究机构邀请当培训讲师,包括TCL等当地一级大厂工程师都抢着来听课,大陆业者提供的讲课费是台湾的三倍。
卢育圣指出,差不多在2009年,他在大陆业界听到的软件工程师待遇就是月薪台币5万起跳,已经超过台湾业界大约3万多起薪。卢育圣认为,从那时起,大陆做软件就被当地业界认定是有发展潜力的。
谷歌、高通、ARM等欧美移动企业平均营益率32%
美国软件业工程师平均月收入23万元
大陆腾讯、百度等转型移动的互联网公司平均营益率29.7%
北京网络新创公司平台工程师平均起薪7.6万元
北京UI/UX设计人员平均起薪7.6万元
大陆山寨智能手机制造商平均利润3%
深圳工厂作业员平均起薪1.6万元
台湾岛内每年毕业科技类大学生44.6万人
台湾岛内每年毕业设计文创科系大学生18.3万人
台湾50成分股中,前五大PC移动相关产业平均营益率12.6%
台湾岛内科技大厂硬件工程师起薪4.1万元
台湾岛内工业设计人才起薪3.2万元
大陆移动互联网商机
吸引台湾科技人才往西走
正当全球经历以谷歌Android平台为首的移动大变革时,大陆科技产业界积极跟进,迅速从低端硬件制造升级成软硬融合的新生态,把只重视硬件,错过Goog1e开放平台风潮,没有掌握住从小屏幕玩出大势力的绝佳新机会的台湾逐渐抛在脑后,甚至影响到台湾科技人才的出路与选择。
近年来,台湾科技业一片不景气,如笔记本电脑供应厂商仁宝、IC设计厂硅统、DRAM厂茂德都先后传出裁员,让各家科学园区气氛格外低迷。
在新竹科学园区某家企业担任研发部门主管的John(化名)说,最近他还是跟以前一样,常加班到半夜。每次趁空环顾四周同业大楼,却发现大家早就熄灯,只有自己一家亮着。他指出,工作快10年,气氛从没有现在这么冷清。
谈到未来规划,今年40多岁的他苦笑说,不景气下,客户越来越难搞,有订单也赚不了大钱,加班倒是没有少过,常想心一横,跳槽外商算了。
在海峡对岸平价手机新秀四处崛起,岛内难以摆脱低薪环境的趋势下,影响到的不只是台湾理工人才,还有许多从事数字文创的年轻人,他们纷纷西进大陆,开辟自己事业的又一春。
台湾远传多媒体服务公司创新与行销处协理徐凤君指出,许多人以为手机App软件是靠几个编程高手完成的,其实不然。由于移动应用涉及到软思维,非常多元。像他们每年在评选“远传App星光大奖”的参赛团队时,还要把设计、流程、音效等部分列入评审考量范围,这些要靠创作影音数字内容、设计等新型态文创人才去发挥。
大势所趋下,已有越来越多台湾数字文创人才前往大陆发展。
场景转到北京中关村,这里活力十足,许多著名门户网站、手机品牌厂商、软件公司都在此设立研发据点,堪称是大陆硅谷。今年38岁的罗子文,2012年初来此设立自己的工作室。身为少数在北京打拚的台湾年轻人,他形容自己就像孤军奋战,“我之前在台湾资历,在这里没人知道,一切从头开始。”
2011年,他自行研发的“移动票券平台活动通”赢得大陆多个网络新创比赛大奖,“通过比赛,我接触了不少大陆新创团队。他们看到我们最惊叹的是,台湾团队怎么这么小、资源这么少?不像他们很多早就有公司投资,资源和团队很大,参赛只是求曝光。”
当罗子文看到大陆同龄年轻人的自信和台湾相对消沉的氛围,感到更为忧心。他说,“在北京中关村的年轻人,走在路上都是抬头挺胸。这些人不是沿海省分工厂里的作业员,是新一代善用科技、网络创新的精英。每周五不管再晚,这里的办公室几乎没人熄灯,大家都认真在为自己前途拚命。”
来自台湾的Joseline(化名)今年才20多岁,在北京工作刚满一年。她在台湾学软件设计,后来赴美国攻读使用者体验设计的研究生课程。完成学业后,2011年直接到北京找工作,现在某软件外资企业的使用者经验部门任主管。
Joseline强调,北京的一切,她都还在适应中,不是不想回台湾,而是在外国读研究生时就听到学长姐说,台湾这边的机会很少。
曾任职BENQ成立的台湾岛内第一个使用者经验部门的大予创意公司总监陈文刚指出:所谓“使用者经验设计”(英文简称UI),是指协助生产产品的人去从事能符合消费者体验的设计。这样的人才大多是从设计出身,很多会再延伸学习科技知识甚至心理学。这几年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提倡的使用者体验大行其道后,大陆手机业者就积极仿效学习,成为求职新热的反而是台湾,大部分台湾厂商对使用者体验设计都还在摸索阶段,需求也小。早从2011年开始,他就听到不少人去对岸觅职。
谷歌台湾分公司总经理简立峰认为,台湾年轻人喜欢数字内容、设计与网络应用,但想要在台湾岛内寻找工作机会很不容易找到,反而在美国、中国大陆、印度甚至东南亚等全球其他角落,都很热门。
根据台湾“教育部”统计,目前岛内大学科技专业每年约培养44.6万多名学生,人文相关专业则是18万多名学生。由于台湾科技产业迟迟不转型,这些人才要不被对岸与全球快速的产业创新势力所吸引,继续出走,要不就是困在硬件厂商里,没有太多发展机会,更别谈加薪。
身为资深软件专家的卢育圣指出:岛内软实力人才收入不够高,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如果软件产业没有竞争力,也没办法投资。
好在台湾这些年打下的内需网络市场已不错,也培养出许多人才,只是需要跨出去。根据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接受台湾网商协会委托从事调查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台湾在网络创业容易度、以及网络生态基础上胜于中国大陆、韩国,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唯一得分偏低的是人力资本。显见,岛内企业主对于投资网络业人才的心态仍不够积极。
网家董事长詹宏志在日前台湾网络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协会上指出,台湾科技业的未来可能要靠的是两、三个年轻人开的网络小公司,他们现在多陷于资金不充裕的困境,实力都很强,需要更多协助。而中国大陆目前火爆的移动互联网热潮,只好提供给他们大展身手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