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及护理周围面瘫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周围性面瘫48例。结果:48例患者中治愈20例,占41.67%,好转27例,占56.25%,无效1例,占2.08%,总有效率97.9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面肌功能的恢复,对缩短程、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疗法;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2-0070-02

周围性面瘫俗称口眼歪斜。是一种病因未明、急性发病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耳(BelI)麻痹,是一种常见的面神经瘫痪疾病。中医称为面瘫。本病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濑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少数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时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为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面貌形象及日常生活。本科于2010年7月~2012年7月共收治周围性面瘫48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67岁,平均年龄为34岁;右侧面瘫21例,左侧面瘫27例,所有患者均根据《常见病诊疗标准》[1]中周围性面瘫确诊。

1.2治疗方法

1.2.1西医治疗主要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面部神经水肿,促使功能恢复。急性期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30 mg口服,每日1次,或地塞米松静滴10 mg/d,疗程1周左右,并用大剂量维生素B1、B12肌注。口服无环鸟苷5 mg/kg,每日3次,7~10 d。

1.2.2中医治疗(1)针灸治疗: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足太阳经穴为辅。初期为泻法,后期用补法加灸。主穴: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四白、根据不同病症随症选穴:不能抬眉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歪斜加水沟等。其它疗法:皮肤针、电针、艾灸、拨罐等治疗。(2)中药治疗:牵正散加减。

2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多为突然起病,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告诉患者本病大多愈后良好,并提供患者成功治愈的病例,指导他们克服急躁和害羞心理,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护士在与患者谈话时,应语言柔和、态度亲切,避免伤害患者自尊的言行。

2.2生活护理嘱患者多休息、减少外出、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吹风及感冒,外出戴口罩、围巾或使用其它,改善自身形象。眼睑不能闭合者,灰尘容易侵入,予以眼罩、眼镜,每天点眼药水2~3次,睡前涂抗菌素眼膏防止感染。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多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生冷及辛辣食物,禁烟酒。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患侧滞留的食物。

2.3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尽早开始面肌的主动与被动运动。只要患侧面部能活动,就应进行面肌功能训练。鼓励患者练习病侧的各种随意运动,可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日数次,每次5~15min,并辅以患侧面肌按摩、按摩时手法以轻柔、适度、以患者舒适为度,每天可进行2~3次。

2.4针灸护理针灸治疗面瘫具有明显效果,是目前治疗本病首选方法,但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取得患者配合;(2)尽量采取卧位,并正确选择舒适持久的;(3)对于饥饿过度、疲劳的患者,应待其进食恢复体力后,再进行针刺;(4)在针灸治疗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一旦出现面色苍白、神呆、胸闷、泛恶等晕针先兆,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5)起针时用无菌干棉球压针孔3~5 min,防止出血,检查针数,以防遗漏;(6)在施灸过程中要随时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以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皮肤轻微红晕为度,注意防止烫伤;(7)在针灸治疗期间还可配合湿热敷,每次10 min,每日2次。

2.5出院指导:(1)让患者掌握本病的康复治疗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如每天面肌功能训练,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眼部并发症等。(2)保持心情愉快,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3)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警惕风寒邪气对面部的袭击,防止受凉、感冒,注意保暖和适当修饰。

3疗效标准和治疗效果

3.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常见病诊疗标准》。痊愈:双侧额皱纹、鼻唇沟恢复对称,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时口角不歪斜,面部表情正常。好转:双侧额皱纹、鼻唇间基本对称,闭眼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时口角略有歪斜。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

3.2结果本组48例中,治愈20例,占41.67%;好转27例,占56.25%;无效1例,占2.08%,总有效率为97.92%。

4讨论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本病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而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受凉、感染、中耳炎、茎乳孔周围水肿及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出口处受压、缺血、水肿等均可引起发病。在治疗中,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可减轻面部神经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维生素B1、B12有营养神经作用,无环鸟苷抗病毒作用。通过药物联合治疗,可改善患侧面部血液循环,减轻面部神经水肿、营养神经促使功能恢复。而传统的中医治疗,特别是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因针刺即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营养代谢,加速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疗目的。通过对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整体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患侧面瘫面肌锻炼,可有效促进面肌功能的恢复,减少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陶天遵.常见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98.

(收稿日期:20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