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粘连性肠梗阻妇产科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粘连性肠梗阻妇产科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本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行妇产科手术患者共86例,均伴发粘连肠梗阻。年龄20~67岁,平均(46.17±5.62)岁。致病因素包括子宫切除术22例,附件切除术4例,剖腹产60例。均有妇科手术病史,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便排气停止等,行腹部检查显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鸣音或腹部压痛。中医辨证分型参照文献[4]:湿热壅滞21例,气滞血瘀17例,痰湿内结24例,阴虚肠燥24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年龄、致病因素、中医辨证分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采取西医常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症状改善后停用;利用H2受体拮抗剂以及质子泵抑制剂抑制消化液分泌。

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经胃管将大承气汤汤剂注入治疗。处方:大黄(后下)、莱菔子各20g,枳实、厚朴、桃仁各15g,木香12g,芒硝(冲服)9g。加减:湿热壅滞加茵陈12g,苍术、黄柏各10g;气滞血瘀加赤芍10g,丹参15g;痰湿内结加猪苓、茯苓各12g,法半夏6g;阴虚肠燥加何首乌(鲜者更好)、火麻仁各15g,当归、赤芍各9g。上述中药先于500mL水中浸泡12h,煮沸15min;倒出药液后再加水200mL,煎煮约15min,将2次药液相兑,维持药量在250mL左右即可。每天1剂,温度45°C左右,经胃管注入,早晚各1次,单次注入量120mL,完成后需关闭胃管2h。视患者症状反应,若恶心呕吐或腹痛腹胀加重,即放开胃管继续负压吸引。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②记录首次排气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

3.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可正常排便、排气,且腹部查体正常,肠鸣音活跃,肠管内无气平面与液平面;有效:症状显著缓解,可正常进食与排便;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腹部平片检查显示存有气平面与液平面。

4.22组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02%,对照组为76.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5,P<0.05)。

4.32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排气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讨论

肠梗阻为腹部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而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主要病因之一,因此相关学者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研究量处于肠梗阻首位。其临床中发病多因腹部手术导致的炎症或创伤,尤其是妇产科手术后其发病判断难度较高,同时还可能为先天性腹腔内粘连,但临床案例较少。因而本文主要针对妇产科手术的后天发病进行治疗。临床上单一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有限。中医药常多法综合运用治疗本病,例如针灸、敷脐、中药内服、外敷、灌肠等,均可改善病情,为临床治疗妇产科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腑气不畅、气滞血瘀、瘀毒互结,故治疗应以通里攻下法为主,可佐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行气消胀等法。笔者临床采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该方主治里热实证之热厥、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伤寒论》),效果显著。治疗方中大黄为主药,其可攻下泻火、清热解毒,并可荡涤肠胃;莱菔子、厚朴、枳实则能够破气散结、消除胀气;加桃仁、木香不仅可滋润肠道,还可活血化瘀,加强大黄活血通下之目的。临床中配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加减,疗效更加显著。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排气、症状改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短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辅助中药通腑泻下治疗妇产科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艳 单位: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