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复旦之“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复旦之“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马相伯出生;1939年,抗日战争仍在持续,马相伯逝世。百年间,他从容游走,留下一所享誉中外的大学和一个高山仰止的背影。

作为教育家,马相伯“毁家兴学”的故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1900年,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

1902年,他创办震旦学院。“震旦”为梵文,“中国”之谓,含“东方日出,前途无量”之意。震旦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

此后,耶稣会干涉震旦学院办学,违背学校的民主自治传统,引发“震旦”。马相伯明确表示同情学生,并于1905年在吴淞另立复旦公学。“复旦”之语,出于古诗《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且含“恢复我震旦,复兴我中华”之双重寓意。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复旦大学。

如果仅有一所复旦,马相伯或许不会作为一种象征,出现在《良友》的封面上。举国上下对他的关注,还在于他年近百岁,仍一次又一次进行抗日广播演说,一次又一次参与组织抗日民主集会。正如他的弟子、元老邵力子所言:“相伯先生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相伯先生所以能享大年,中国所以永久存在于世界,都在此。”

面对如此尊荣,马相伯却有些落寞。一日,胡愈之来访,交谈中马相伯沉痛地说:“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人们不会忘记他的这些“叫声”。1906年,马相伯赴日,在日华学会成立典礼上勉励留学生:“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张之洞将此语引为至言,誉他为“中国第一位演说家”。

“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他慷慨激昂发表抗日言论:“噩耗传来,天地变色!国家危难至斯,诚达极巅……虽自顾老迈,亦愿勉励负一部分责任。”从1932年11月起,他连续四个月发表12次国难广播演说。他在上海土山湾的居所“绿野堂”,已成为国人抵抗意志的著名象征。

马相伯逝世后,弟子于右任敬挽:“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

马相伯的一幅照片似乎更加有名:1936年,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入狱,马相伯多方营救。次年七人获释后,前往看望马相伯,合影留念。沈钧儒在照片上书题“惟公马首是瞻”。

这张照片被收入国内众多大小历史著作,为很多中国人所熟悉。照片上,马相伯在众人簇拥下,端坐正中,尽现人瑞之相。

摘自《读库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