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智慧倾听 有效引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慧倾听 有效引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虽然学生不是什么“君”,但他们也是一个个富有思想,有着独特心灵世界的生命个体。作为教师,必须以倾听者的姿态,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倾听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耐心、慧心、诚心

关键词:倾听;耐心;慧心;诚心

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虽然学生不是什么“君”,但他们也是一个个富有思想,有着独特心灵世界的生命个体。作为教师,必须必须以倾听者的姿态,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一、耐心倾听

耐心是倾听的必备条件,是倾听的优秀品质。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是一种情感态度,是一种积极参与。教师只有专注而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让每位发言者不留遗憾地坐下,才能真正读懂学生。

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如下情况:当学生的发言支支吾吾、不够流畅时,我们也许会说:“还没想好对吗?谁来帮助他?”;为了保证教学时间,对于兴致高昂、侃侃而谈的学生,我们也偶尔会温柔地打断他:“表达得很流畅,如果语言再精炼些就更好了。”或许,你我都会为自己找到如此“断言”的合理借口:“我这也是为了大多数孩子着想,纯属无奈之举啊!”殊不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特殊的心灵世界。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课文,用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语言去诠释发现。而这些“独特”外显于课堂上,就表现为:有些学生思维敏捷,表述流畅;有些学生边说边想,表达支支吾吾;有些孩子别出心裁,答案令人瞠目;有些孩子答非所问……而这一切,却也是孩子最真实最可贵的表现。还记得自己执教《小露珠》一文时,曾留下了一份无法弥补的遗憾。

师:孩子们,假如你是鲜花嫩草中的一朵花、一棵草,或者一棵树,你会怎样感谢小露珠呢?现在老师就是小露珠,你会对我说什么?

生1:谢谢你,小露珠,是你让我变得更加美丽。

师:不用谢,看到你变得这么美丽,我也很开心。

生2:谢谢你,小露珠。是你让我变得更有精神了。

女师: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生3:谢谢你,小露珠。今天晚上你来的时候,我们一起玩好吗?

师:谢谢你的邀请,我非常乐意!

生4:谢谢你,小露珠。因为有了你,我们大家才更快乐。

师:不用谢,因为有了你们,我也更快乐。

生5:谢谢你,小露珠。我要把我的洋娃娃送给你……

[孩子似乎还想说什么,在座的老师和学生都笑了]

师:谢谢你,但是我不会玩洋娃娃。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能认真倾听生5的发言。洋娃娃也许是这个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她要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与小露珠一起分享,这不正表示了她对小露珠最真诚的感谢吗?哪怕孩子说的对我们成人来说有些幼稚,甚至是可笑。可这也是他最珍贵的情感。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每一次表达,耐心地听学生把话说完。那么,即使你没有给学生什么指点和帮助,学生也能从你专注倾听的神情中,感觉到来自于你的理解、尊重和关爱。这份情感、这份态度会化作汩汩清泉流入孩子的心田,感染、鼓励着学生。

二、慧心点拨

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一个头脑清晰的倾听者,还要做一个思维敏捷的倾听者。用一颗细腻而灵敏的“慧心”去捕捉学生发言中的“亮点”,引导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交流。

(一)慧心引领 渐入佳境

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限于他们的思维特点和生活经验,导致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当然,孩子是有灵性,他们的智慧火花需要我们去点燃。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倾听学生发言去引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对文本的认识。如《祁黄羊》中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解狐去世后,祁黄羊又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消息一传出,那些平日就看祁黄羊不顺眼的人就开始说坏话了。他们会怎么说呢?

生1:祁黄羊,你居然举荐自己的儿子。谁知道你安得什么心哪!

生2:祁黄羊,你这么做不是以公谋私嘛!

生3:哼,我看祁黄羊是想图谋不轨!

师:说得可真难听,祁黄羊听了,会怎样呢?

生4:他不加理会,让他们说去。

生5:他会对自己的儿子说:“儿子,你一定要给老爸争气,打个漂亮仗,堵住他们的嘴!”

师:对,用实力证明一切!

生6:祁黄羊宰相肚里能撑船,他才不会和这些小人一般见识呢!

师:你们可真是祁黄羊的知己呀!那说到这,你想用什么词来夸夸祁黄羊呢?

生7:我觉得他大公无私。

师:贴切,请写到黑板上来。还有吗?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一个个好词在黑板上登台亮相:光明磊落、正直无私、公私分明、出以公心……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在用心倾听。在倾听中把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并适时介入追问式评价,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走向深刻。

(二)慧心发现 别样精彩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推动下,课堂意外的出现时必然的。它是课堂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是能让人眼睛一亮,怦然心动的情节。但同时,它也如流星一般,稍纵即逝。因此,教师必须以一颗灵敏的慧心,及时把握住学生言语中的“生长点”。我在教学《三顾茅庐》一文时,曾出现过一个小插曲:

生1:老师,我觉得诸葛亮一定是假睡觉。

师:假睡觉?那你觉得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生1:想要考验一下刘备是否真的很有诚意。

师:哦,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同学们,你们觉得呢?诸葛亮是为了考验刘备而假装睡觉还是确实不知道刘备在台阶下等候?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刻炸开了锅,有的说是假装,有的说是真睡。)

师: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意见。但必须以理服人。

师:先请认为诸葛亮是想考验刘备而假装睡觉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2:诸葛亮会神机妙算,他应该能算到刘备会来。

生3:在此之前,刘备已经来过两次。这是他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见刘备很有诚心,其实已经有心投靠。不过,还想进行最后一次考验,毕竟这关系他的一生。

师:有理有据,说得头头是道。

生4:文中说“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我觉得一般大人不会这么贪睡。

师: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在理。但老师还想听听另一方的理由。

生5:我觉得虽然诸葛亮料事如神,但他毕竟不是神,他不可能连刘备哪天来都算得出。

师:对,世界上是不存在神仙的。

生6:刘备来之前并没有预先通知诸葛亮。

生7:诸葛亮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他毕竟也只是一介书生,也没有密探去探听消息。

师:同学们都很会读书,读出了自己的发现,这才是真正的收获。

课堂上,学生时常会出现一些极富创意的想法,甚至可能是老师始料未及的。此时,教师应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善于抓住契机,发散儿童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如本课关于“诸葛亮是否假装睡觉以考验刘备”这一话题引起了学生的争议。争议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话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发”,有所得,这才是最可贵的,也才是文本的意义所在。

三、诚心呵护

“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一群个性独特,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情感世界。只有具有真情的教师,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去体悟课文的情感。

(一)诚心倾听,及时激励

古语说得好:利人之言,暖如布帛。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在倾听学生的发言时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应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曾听王崧舟老师执教《万里长城》一课,那灵动、智慧的课堂评价语言犹在耳。在学生对文本理解趋于成熟时,王老师鼓励学生为长城题词:

师: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把你的话写下来,那就是你献给长城的题词。(学生写题词,全班交流题词)

生: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生:长城是我的骄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正如美国总统克林顿所言:“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师:由我到我们再到中华民族,一气呵成,激情澎湃,真好!

生:长城下的一砖一瓦,一土一石,都蕴含、渗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师:“蕴含”“渗透”,多雅致的两个字眼,用得真好!

生:刚毅、庄重的万里长城,是我们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师:发自肺腑之言!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始终能凝神细听,紧扣学生的发言,从态度、语言两方面给予了学生具体的评价、真诚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尊重与赞扬。

(二)诚心倾听,宽容呵护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孩子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关怀、宽容和尊重,也许我们不经意间的一点关怀,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可能拨动孩子的心弦。课堂上,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出现错误甚至是经常性的。作为老师就应该捧出一份爱心,带着一份宽容。运用自己的智慧让他们面带着微笑坐下。

请看这样一个案例:

三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让一名学生读了一段课文。那名学生在某些地方吐字不是很清楚,但还是比较流畅地读了下来。教师对着全班学生有些兴奋地问:“他今天读得是不是特别好?是不是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学生一起大声回答:“是。”“咱们是不是应该鼓励鼓励他?”这次学生们没有回答,而是一起鼓起掌来。(注:读课文的是个外地学生,朗读一向是他的薄弱环节,这次读得确实比以往都好。)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老师充分体现出了对学困生的呵护。老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呵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劝慰便是伟大。

我想,我们都应该做个智慧的倾听者。因为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一项技巧,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教育策略。只有用心倾听,才能听懂孩子用心之弦所谱成的“课堂之声”。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第77页,作者:林华民

[2]《走进新课程》第128页,主编:朱慕菊

[3]《教学月刊》2009年第3期第20页――《阅读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作者:张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