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北欧建筑的设计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北欧建筑的设计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们带着几个问题踏上了北欧之旅,希望能够借此找到答案,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对欧洲感性的认识,包括人、自然、地理、生活等等,第二部分包括对部分建筑理性的分析,希望从中有所借鉴。

关键词:自然环境;历史建筑;城市街道;城市肌理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2-0054-05

1、感受北欧

欧洲之行带来了许多感受,现在回想,如同不断闪放的快进电影,欧洲的文明确实优秀而成熟,有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此仅将部分想法整理后成章,与大家共勉,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些年欧洲自我的满足、享受和封闭,已经出现了自身的危机,我们需要从中辨别、学习和积累。

1.1 带着“大卫”上路

《我是大卫》出自丹麦女作家安娜·洪,将一场从东欧到北欧的地理上的逃亡,超越时代背景,写成一个永恒的、生命意义上的成长寓言。越狱的大卫“送信到哥本哈根”,穿越几乎整个欧洲大陆,寻找自由和信仰。我们的北欧之旅,也在努力寻找,当我们经过北京、赫尔辛基、图尔库、施德格尔摩、奥斯陆、哥

他们如何未控制建造的全过程?

他们日常的生活是怎样度过呢?

1.2 北欧童话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算得上与丹麦常年“通信”了,在小时候,这块土地成为我们内心世界的神圣之地,没错,童年的精神陪伴者是安徒生。到达新港已经是下午了,下了车急速要看看那个红房子新港(18、20和67号),这儿当年是平民窟,安徒生家里更是贫困,但他却写出了让全世界孩子都着迷的童话世界,也许小时候的他是出身贫寒的,也许长大后的他仍然是久久的缺乏自信,仅仅希望能够成为一小小的当地知名的作家(这个愿望到他死也没有实现),但是,他不知道,他却早已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巨匠,那些让他羡慕、崇敬和害怕的“名人”,没有一个能望其项背。安徒生先生成为了丹麦的标志,而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有这样的标志呢?(图1)

1.3 木、石

原本以为我们有拥有历史,欧洲拥有现代,似乎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仅仅因为厚重的历史,而忽视了现代,这到可以成为一个理由,但我们厚重的历史又保存在哪里?走在欧洲的街道上,面对那些大量保留的古典建筑(图2),暗暗比较,才知道我们两头都是空空如野。

我暗暗想着这个原因:是否因为中国古建大都采用木材,欧洲多用石材;中国的文化也不太在意永恒,强调自然的往复循环……当然其中的缘由还很多,木材较石材更容易腐蚀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有将城市重新推了重建的“喜好”,即便在现代化的今天,也难以保住更多的历史。

1.4 阿尔托的特征

挺拔的树、坚硬的石头,这是芬兰的最常见的自然景观,阿尔托也从这里找到了他的源泉,树成为立面的肌理(图3),石材成为建筑的体量(图4),有时相互因借,有时相互穿插;芬兰夏季白天20小时,冬季4~6小时,使得阳光弥足珍贵,人们渴望将它引入室内,在阿尔托的空间中也都能找到这些,屋顶天光、顶侧光……光成为他始终的追求(图5),这是阿尔托的特征,也是芬兰的特征

1.5 技术

欧洲现代建筑给予我们极为重要的启示:建筑是建立在客观观察及实验论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建造。通过理性的分析城市周边环境(图6)、真实的功能、清晰的流线、严谨的结构以及工业化的表皮(图7),一步步生成建筑,这是一个过程的分析和控制的结果,并非全都等待灵感的闪现,激情的创作,这些东西都化解在他们一代代的积累之中了。

1.6 悄然关门

欧洲之旅中去了几个事务所参观学习,建筑师每每介绍事务所的业绩和思想时,总是先说“本来还处在假期中,因为中国客人来到,才赶回来,等到送走我们后,又再回到海边别墅”。开始,不以为然,渐渐发现,这是他们的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的生活时间是不容被借调的,他们认为有生活才会有设计,回想先前看到的那些作品,好多的元素不是未之自然吗?中国的建筑师总是在匆忙,拼命向前赶,我们都希望在短的时间超过他们,这是一个民族的共同愿望,我也非常赞同,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带上自然的生活,毕竟这是我们创造的源泉,有别于西方的特征。

想到这儿,我看见,那位建筑师悄然关上了门……

2、有所借鉴

通过对一些案列的理性研究,笔者总结了西方设计师在设计中的一些共同点和设计策略(暂时称谓),可以在设计中加以运用和借鉴。

2.1 国立图书馆

建筑位于港口,一侧毗邻水边,另一侧跨城市快速通道与老建筑衔接,被称为丹麦的“黑钻石”。整个图书馆有七层楼,除了提供借阅,另有餐厅、研究中心,可容纳600人的文艺表演厅和会议厅。这个作品中,新旧建筑的对比、表皮处理、公共空间的理性划分,给建筑带来整体性,在旧城区带来了新的活力。新老建筑、公共空间与使用空间被安排在一个相互作用的连贯整体中,实现了变化与永恒的统一,也展示着技术的魅力。

2.1.1 尊重自然环境的设计策略

①通过跌落台阶亲近海景

新馆门厅与海水之间通过跌落的平台,取得与环境的共融,为城市留下了良好的外部空间形态,为喜欢享受日光浴的北欧人提供了舒适的平台,既照顾了城市环境,也满足了生活需求。(图8)

②悬浮的接地方式对海景的回应

“钻石”仿佛被从地面托起,轻轻悬浮在一个玻璃体之上。这样一来,人们从外部可以透过底层的玻璃体块看到建筑门厅内部的情景,同样从内部也可以欣赏到滨水广场的全部景色。(图9)

③中庭空间与环境的呼应

C层到F层的阅览室位于共享大厅的两侧,全部都是两倍层高的空间。在阅览室里超过300个座位全部面对着中庭、南向或者水面(图1 0)。这意味着读者可以在随时随地感受到自然光线在空间中的变化。在建筑中光线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被建筑师在阅览空间里充分强调、利用,而这些光线主要来自天光和外部水面反射。(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