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本次培训是统一部署,承办高校精心策划设计的

1.1培训周期

1.1.1培训采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原国家教委的规定,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时间不能低于110个学时。按一天正常的8节课来算的话,一般集中培训2周时间。而本次上海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时间为12周。这样时间跨度的设定是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历史上的一次创举。而以此时间周期为衡量纵轴的高校岗前培训研究是我们的空白。按照科尔伯的学习周期理论分析,本次历时3个月的培训周期是为达成其提出的后三个学习阶段提供充裕的时间保证。相较为诸多学者所诟病的我国目前的高校培训所充斥的完成任务之风:为了完成教师资格证的考核任务而开办培训,此次培训首先在时间安排上就满足了开展系统化学习的要求。其次为了达到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目的,三个月的培训中,每周除了有3.5天的集中脱产培训,剩下的1.5天参训学员是需要回到学校进行工作的。即“3.5+1.5”的培训模式。从理论上讲,用1.5天参与实际工作是有目的性地开展科尔伯所提出的第二阶段学习-即将所学的技能知识进行运用,也是间歇性学习的一种体现;不少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所开展的集中式岗前培训是不适合高校教师发展的。因为这样集中式的培训犹如学校对学生的一般授课方式,而这样做使得受训教师很难在一周或者10天左右的时间完全掌握所学的内容。2009年杨明月对重庆市第十三届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进行了调查研究,他发现有近45%的调查对象反映很难消化和吸收上课的内容;更不用说认真思考所学内容了。而此次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所采用的培训模式给予学员充分的时间反思:学员可以在每天晚上的空余时间以及其在岗工作的时间巩固所学内容,将所思所问在下一次培训时与授课老师交流。

1.1.2长时间的培训坚固了学员间的感情

三个月的培训还有另外一个关注点:学员间的感情交流。相比于1周或者10天的集中培训,3个月的朝夕相处是会让人与人之间完成相识、相知甚至相恋的过程的。在集中培训时,学员们往往短时间住宿在一起,如果分别了,也就意味着培训结束了。而此次的培训,在十二周的时间里,聚散成为了十分平常的事;甚至对某些学员来说,一起培训的同学是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第一群朝夕相处的同伴。同时由于受训学员来自不同的高校、岗位,也没有职务上的差别,因此学员互相之间交流的面更宽,而共同生活在一个互相前进、荣辱与共的学习环境里也促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建立得更厚实。

1.2课程设置

由于培训时长、资金投入等因素的限制,我国部分高校的教师岗前培训存在培训主题单一、培训形式单调、甚至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承办等问题。而此次上海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是上海市教委建设统一培训的第一届。因此为了体现权威性和针对性,根据上海市教委2013年6月的关于实施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通知,本次培训在市教委统一组织下,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是委托上海两所师范大学设计培训课程的;在通知文件别强调了此次学习模式需融合集中研修、校本研修和个人自学,并实现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因此在实际课程中主要包括室外拓展训练、教育专家专题讲座、小组化专题授课、集中考核。其中尤以室外拓展训练和分小组专题授课为亮点。

1.2.1以拓展训练培养团队凝聚力

拓展训练、也称户外培训,在高校教师培训中运用的历史并不长,但近几年我国不少高校陆续将拓展训练融入了教师培训之中,并且不断地丰富其内涵。从拓展培训的基本特点上来讲,拓展训练是借助特定的课程设计,参与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增进体验。而这样的户外培训显而易见得对增强团队凝聚力、发挥团队以及个人的创造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正是这样针对团队协作要求颇高的课程为长时间的培训铺垫了学员互相之间沟通的基础,也有助于促使学员之间从陌生到相识的顺利过渡。从这个意义来说,组织高校教师参与拓展训练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尝试。而把拓展训练放在第一个课程科目,我认为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角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帮助学员顺利完成互相之间从陌生到熟悉的过渡。本次培训的拓展训练安排在上海东方绿洲;受训教师预先按照以后参加行动课的小组参与拓展课程;课程由东方绿洲专职培训教师安排,旨在建立和增强组员的信任和沟通。从实际效果来看,参训学员普遍互相之间沟通良好,和东方绿洲的指导老师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1.2.2导师制打造小班化教程

导师制的引入也是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措施。浙江林学院的吕卫君、杨根宝和徐小平指出:导师制是师资培训的模式之一,具有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培训内容针对性强等特点。但是由于我国部分高校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学校对导师缺乏相应的补贴;青年教师自己联系导师的热情不高等原因,导师制的优势虽然被多次提及,实际开展情况却差强人意。而这次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培训方创造了一个导师与青年学员之间交流的平台-行动学习课程。根据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的说法,新教师入职培训除了提供模块化课程之外,还将引入了行动学习课程,使新教师在实际演练中掌握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新教师的主动学习与团队协作,鼓励新教师在学习团队中相互学习与促进。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这五周的小组专题授课的主题分别为: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教学问题反思、教学设计(教案与大纲的撰写)以及教学评价手段与方式;行动课的教学是由专家团队+班级导师负责实施。学员根据学科背景划分成学习小组(这个在拓展训练之前已经完成);每个小组均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负责辅导小组开展研讨、辩论、头脑风暴、工作坊、模拟教学等学习交流活动。因此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互动模式很大程度上免去了学员自己找导师的繁琐;同时在5周的时间内,授课教师轮流负责不同的组;学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理想的导师进而交流体验,深化认识。从此次的行动课程设置上,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亮点:其一,从课程主题来看,培训方力求培养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能力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教育反思能力。首先,在5周行动课程的学习中所有学员都会被要求发言。发言的内容包括了自我介绍、小组汇报、主题演讲等等。通过这些学员对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学员从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对于授课导师来说,学员的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其次,为了使此次参训学员能够接触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同时增强学员的操作能力,培训方融合了MOOC网络课程的理念,搭建了网络教程的使用平台并在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课程中教授学员搭建网络课程的方法;同时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己日后所教课程的网上设计作业。这样促使学员在一个单元模块的学习时间内能够掌握基于一个基本网络课程平台的网络课程构建技术。而参训学员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贯穿于所有的行动学习课程:反思新型网络课程的弊端、反思现教师课堂行为的不足之处、反思当下高校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的相关问题、反思课程教案和大纲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反思现课堂评价手段被教师忽视的原因。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为了帮助参训学员尽快适应讲堂,也应该作为授课导师的责任;同时这个目的在教师岗前培训的课程设置上也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其二,建立了授课导师和参训学员的双向考核制度。除了学员的考核,授课导师也纳入考核制度的对象。这样一来,授课导师在具备一定的压力下更会督促自己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本次培训的导师考核运用的是学员评议的方法,而这个评议不仅仅停留在评分表上,实际上,正是学员的直接评价导致这次培训中的三位授课导师在中途被劝退。

1.3后勤服务

教师岗前培训后勤保障的内容与意义的挖掘也是我们研究中少有提及的。这里提到的后勤保障是笼统的概念。它应该包括:受训学员的住宿安排、饮食安排、课余活动安排以及全场培训的录像等工作。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在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教师培训工作总结曾经提出过“后勤专业化”的概念:他们指出:教师培训的管理者需要考虑“幕后的看不见的要素”;而这些“幕后的看不见的要素”包括学员的报到、食宿、联系课室、参观考察的交通工具,落实培训经费等等,以此做到后勤管理的专业化。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幕后起作用的要素对于受训学员在漫长的培训时间内能够保持热情与活力,调节学习压力起到了十分紧要的作用。而本次培训后勤保障部分主要体现了三个“新”:引入饮食主题文化活动、组织联谊活动、办理临时校园卡。为了节省学员每天往返于上课地点的时间,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培训方将学员全部安排在学校的“教师之家”宾馆。尤其以餐饮为例,基于规定的餐费标准,每位学员有6种以上的菜色供选择,并以自助形式呈现。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契合本次培训方的正统性,体现对受训学员的尊重;另一方面创造了学员们用餐期间轻松交流的基础,这样的安排与集中培训时“赶集式”的午餐方式是有所区别的。另外本次培训融入了“素食节”的活动:将“教师之家”宾馆举办的素食节活动引入了学员的餐饮中。这既是管理者的创新之举,也增强了参训学员的归属感。为了顺应学员之间交流发展的规律,也为了满足学员对于自我情感发展的诉求,本次上海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还安排联谊活动;旨在进一步构建学员互相之间轻松愉悦的交流契机,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认识。为参训学员办理所在学校的校园卡体现了管理的科学性。目的是为了满足学员在住宿地所在高校的学习娱乐的需求。通过此次培训后勤服务问卷调查的汇总,受训学员对此次培训的后勤服务总体上是满意的。这也为日后的综合性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1.4考核设置

培训考核作为对培训对象评估检验方式在当下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的设置上存在模糊。一方面,在高校自主举办的教师培训中,考核的内容和形式也往往由高校自由决定。这样的考核模式并不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比如针对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培训,教师参与培训考核的结果并不与教师参加资格证考试直接挂钩;加之岗前培训只是教师职业生涯培训中的一段,因此,岗前培训的考核在学员看来有鸡肋之嫌;另一方面,考虑到培训的对象,教师培训的考核内容与方式又必须与学生的应试考试有所区别。这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由试卷型一站式考试向综合考核发展;由统一批改向个性化、灵活性考核方式跃进。当然这样的转变也是“参与式学习”的客观要求。基于这个基准,同时最大程度地契合本次培训的课程安排,上海市教委定位了此次统一培训的考核意义: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规定,由承担培训任务的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对参训教师按有关规定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新教师今后获得市教委后续培养计划的资助、职务聘任和晋升、奖励等方面的依据。依照拓展训练、讲座、行动课学习以及试讲的课程设置,将考核的评分内容分为:平时考勤、课堂教师打分、作业评分以及模拟讲课评分这四个环节。其中尤以作业和模拟讲课评分占得比重最大:作业的内容主要由行动小组的授课导师布置;内容涵盖了教案的撰写、教材上的反思题等等;除了必选作业(自己所教课程的教案和大纲的撰写)以外,学员也必须完成其选择的某位导师布置的作业(如反思题)。这样,两者相加就是本地培训作业部分的考核。而在模拟教学考核部分,学员们的任务就是展示一门课。在评分环节,有2名授课导师根据每一位学员在半小时内“上好”一门课的程度打分。这个“上好”的标准涵盖了学员们在行动课程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课程大纲以及教案的撰写、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课堂形式的运用以及师生互动等等环节。而这些也正是培训方希望能在学员的模拟讲课中得到体现的。从这一点上来讲,模拟讲课这个考核设置体现了很强的针对性。而为了充分准备针模拟讲课这个考核环节,承办方以华东师范大学这一培训点为例,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1)安排一周时间给学员选择性地观摩华东师大名师的课堂教学,从而启发学员为自己的模拟授课做准备。(2)以学员的行动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授课。每组安排两位专业老师打分并且全程记录下每一位学院的讲课过程。(3)每组挑选2位得分较高的学员参与下一轮的评分。(4)组织讲课比赛:安排最终晋级的10位学员公开评比。这四个考评内容与最终的优秀学员评比直接挂钩。因此,模拟讲课这个环节将此次培训学员的热情完全激发了出来,也为本次培训的教学部分画上了句点。

2培训的启示

虽然本次由市教委统一组织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体现了诸多创新点,但是在推广意义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究其原因是资源的限制;或者说教委集两所师范大学之力、整合优秀资源、给予特别拨款是难以复制的。但是其有三个方面的做法是值得特别提及的。

其一,以教师终身职业生涯发展为培训课程设置的原则。根据上海市教委在关于实施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通知中所提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本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考核形式的设定是建立在对如今青年教师有所缺乏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技能之考虑之上的。而通篇的通知内容没有涉及对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考核辅导;取而代之的是将培训内容分为了“宏观视野”“、技能精练”“、素质养成”等模块。另外基于引导教师终身发展这一原则,本次培训通知强调了要激发学员主动学习、团队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能力,着力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与心理调适能力。因此,在“宏观视野”“、技能精练”“、素质养成”这三个教学模块安排了科研指导讲座、户外拓展训练等等。

其二,特别明确了此次培训学员与授课导师的权利与义务。除了认真参与培训、完成考核等培训根本的义务外,此次上海市教委在关于上海市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中明确阐明了学员与教师的权利。这些权利的赋予也是基于教师的终身发展的考虑。主要体现在:凡是参与培训的学员将带薪学习;每一位培训合格学员都可以申请市教委为本次培训合格学员特别安排的科研启动经费。同时,参与本次培训的授课教师的报酬将不计入所属学校的绩效工资范畴。此外,优秀教师将入选市教委的名册,录入今后培训教师资料库,并作为今后职务晋升的依据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此次培训在组织者层面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做法不但丰富了此次培训的内涵,同时体现了人文关怀。

其三,充分给予授课导师自。市教委在本次培训开班前的两个月邀请了全部参与本次授课的导师开展了为期数天的大讨论,大交流。讨论和交流的内容主要涉及行动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问方式、教学方式、作业等等。授课导师也根据此次会议的讨论结果设计了之后行动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一个鲜活的例子就是此次培训所用的教材不是任何一本市场上买得到书,而是由每位授课老师根据教学经验自主编写的。正是因为此次培训以教师终身职业生涯发展为培训课程设置的原则,充分尊重受训学员需求和权利的基础上设计了“宏观视野”“、技能精练”、“素质养成”这三个教学模块,因此此次培训作为上海市教委第一次举办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意在毫无先例的基础上,树立新时期高校教师培训的新标杆。而这样的安排不仅充分尊重了授课教师的地位,也很大程度地激发了教学热情。正如市教委在这次培训通知中所提到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对建设教师队伍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为了引导新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务职责。而新时期党和政府对高校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就预示着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必将更加丰富其内涵,与时俱进。本次上海市教委举办的统一培训是一次创举,也有诸多值得回味之处;或许这也预示着未来高校教师培训的新方向。

作者:黄佳栋 单位: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