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6例混合痔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9.4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混合痔;改良外剥内套扎术;消痔灵

[中图分类号] R65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b)-0050-03

痔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占87.25%,其中混合痔占24.13%[1]。混合痔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发生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内痔静脉丛与外痔静脉丛相融合为一体,分界不明显,同时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特征的疾病[2]。因其反复发作便血、痔核脱出、外痔水肿、血栓形成、内痔嵌顿和潮湿异物不适等给人们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者可发生恶性贫血、嵌顿坏死大出血等[3]。如何提高混合痔手术后疗效,保持肛管正常形态和功能,减少术后水肿、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是临床的一大难点。为了提高治愈率,保持的自然解剖状态及肛管功能,缩短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能较彻底而微创地治疗混合痔,本研究于2009年2月~2012年12月采用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混合痔患者38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76例,均为本院及合作医院2009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2002年9月修订“痔诊治暂行标准”[4]及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5]。其中,男31例,女45例,年龄28~62岁,平均(50.20±6.71)岁,病程4~38年,平均(19.53±8.75)年;既往有内痔激光治疗史者5例,注射史9例;伴有糖尿病3例、高血压13例、冠心病7例、轻度贫血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史及合并疾病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于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电解质,腹部B超等,术前8 h禁食,6 h禁饮,术前备皮,术前清洁灌肠。

1.2.2 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观察组)

常规消毒会,将脚套套上,铺上无菌洞巾,消毒肛周皮肤、肛管及直肠下段。取截石位,腰麻,在镜直视下明确内痔核的位置和数量后再确定切口的位置。连接自动套扎器的负压吸引接头与外源负压抽吸系统,将负压释放开关打开,术者用左手将肛窥镜固定,右手将自动套扎器的手柄握住,将吸入口对准痔核上方约0.5 cm处,关闭负压释放开关,将黏膜下组织、直肠黏膜及部分痔核吸入枪管器内,通过右手的食指扣动扳机,将弹性胶圈推下,将其套扎在所吸入组织的基底部,将负压排气孔释放,负压得以消除,完成一次套扎。在胶圈上方痔核最突处进针,在黏膜下层0.3~0.5 cm处将针尖斜行刺入,在抽吸无回血的情况下即可将消痔灵硬化剂(消痔灵原液5 ml+0.9%氯化钠溶液5 ml)以1∶1的比例缓慢注入,直到膨胀明显为止。注射完毕,将痔核推入内,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部位进行套扎注射。每次套扎3~5处,为了术后肛管及直肠下端狭窄,套扎部位不宜在同一肛管水平面上。套扎点和套扎点之间的距离>0.5 cm,该距离有利于预防因前一个套扎部位组织滑脱导致出血而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就严重的内痔而言,可再一次在痔核上缘2.5~3.0 cm处纵向套扎,尽量上提肛垫。操作完成后,常规用0.2%碘伏消毒直肠肛管。外痔部分:将混合痔外痔的顶端用组织钳提起,放射状细梭形切口在赘皮下缘向齿线方向,用钝性和锐性剥离皮下组织及曲张痔静脉丛,若是静脉曲张者,可潜行剥离静脉团,并摘除皮下血栓,放射状狭长梭形切口应呈尖端向外,向肛内游离剥离组织,近齿线处收口形成倒“V”形,分离皮下组织至齿线上方0.5~1.0 cm,齿线尽量保留,形成两个“V”字形。痔核基底部用弯血管钳完整钳夹,为了不损伤黏膜下肌及过多的黏膜,在钳夹时的深度要适宜,不宜过深,然后用10号丝线在止血钳下作“8”字贯穿缝扎或直接结扎,为了观察手术完成后残端是否出血,及手术后结扎残端的脱落情况,可将结扎线预留长一点。该方法还可以处理其他部位较大的痔核,但肛管直肠皮桥及黏膜要保留好。术后静滴抗生素4~5 d。术后第1天给予半流质食物,第2天给予普食。督促患者要多喝水、多食蔬菜,禁忌辛辣等刺激食物及海鲜类。术后第1天即可排小便,若小便困难可用热敷、按摩等物理手法辅助治疗。若尿不出可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1 mg,依然尿不出可选择导尿。术后第2天即可排便,大便要保持通畅,必要时可口服中药润肠通便方。

1.2.2 改良外剥内套扎术(对照组) 操作方法与1.2.1的改良外剥内套扎术操作方法一致。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切口愈合时间、症状、体征、术后并发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无痔核脱出和出血等症状,切口愈合良好,恢复正常功能,排便通畅,没有便血和下坠感;显效:痔核脱出和出血等症状减轻明显,切口愈合较好,基本恢复正常功能,排便通畅,没有明显便血,几乎没有下坠感;好转: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但不明显,切口愈合较差,外形基本正常,没有明显便血,便后痔脱出,下坠感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症均无变化。总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痔是直肠底部及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我国2000年4月在成都市召开了痔专题研讨会[6],并制定了痔诊治暂行标准[7],其定义为: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是由平滑肌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丛构成的复合[8]。痔形成的原因颇多,长时间地坐和站都会影响血液循环,使盆腔内血流过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导致痔的静脉充盈过度、曲张、隆起、静脉壁张力下降而引起痔;另外,冷、热刺激,便秘,腹泻,过量饮酒和多吃辛辣食物等也可以形成痔。据痔的部位而分为外痔、内痔、混合痔等,发作时有便血、疼痛、脱肛和坠胀等[9]。因其反复发作便血、外痔水肿、内痔嵌顿、痔核脱出及肛周潮湿等[10],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经典术式是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对于孤立脱垂性痔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其最大的优点是手术操作简单。存在的不足是:一次性治疗痔核的数量不可超过4个,过多会引发术后狭窄[11];手术破坏正常的肛垫结构,复发率较高;术后出血、疼痛、感染、水肿等并发症较多,持续时间较长;手术创面愈合慢,一般需要4~5周的时间等[12-14]。为提高混合痔的治疗效果,减少和消除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笔者在痔的新概念、痔的解剖新进展的指导下,遵从痔病新的治疗原则,参考国内外经验,结合多年的临床工作,设计出一种组合性手术方式——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混合痔。

改良外剥内扎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混合痔效果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因其效果较好而被广泛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具有以下优点:①疗效明显,损伤小,费用低,伤口愈合迅速,疗程短。②局麻下手术,有较高的安全性,舒适的侧卧位,利于患者很好地配合术者的操作。③后遗症少,肛垫组织不受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肛管和正常结构及其功能。④并发症少,处理多个痔核时,未见传统术式的“树桩”样组织,术毕用亚甲蓝长效止痛药大大减轻了患者术后剧痛感;因疼痛轻,又无肛塞刺激,故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由于较多地保留了皮桥,所以避免了狭窄发生。⑤排便顺畅,从而避免了因大便干结而引起的大出血,因该术式不损伤齿状线,而齿状线对维持正常排便活动有重要意义[15];同时疼痛轻,使患者无心理负担。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即便将传统的术式进行了改良,单纯的套扎术依然还存在痔核脱落不完全、治愈率低等不足。本研究是在改良外剥内扎术的基础上,通过参考国内外的先进的临床经验,制订出了一种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治疗混合痔的方式。

消痔灵根据中医“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作为硬化剂注射治疗痔疮,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6]。消痔灵注射液是1980年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史兆岐教授研制成功的治疗内痔的新药(吉林省集安制药厂出品),为中药制剂,是理想的硬化剂,具有消赘去肿、收敛止血等功效,对各期内痔及静脉曲张性混合痔具有疗效高、见效快、安全无痛、无合并症及后遗症之优点。主要成分是从五倍子中提取的鞣酸、明矾中提取的硫酸钾铝,其中五倍子性酸而收涩,鞣酸为主要成分,其收敛、抗渗出、抑菌作用明显。明矾收敛涩肠,硫酸钾铝是其主要成分,在水溶液中,其铝离子对注射局部抗感染作用较强,并可形成异物胶原纤维化,这种纤维化组织可包绕痔内的静脉及小动脉,使血管腔变细、闭塞,消除、减轻痔静脉的扩张和充血,使痔体萎缩,而且由于纤维化形成可以使已松弛的黏膜、黏膜下层与直肠壁肌层起到粘连固定作用,使痔组织的支持和固定作用增强,从而清除痔核的脱出症状。消痔灵注射术应用于改良的外剥内扎术中,在各内痔核及痔上黏膜下注射消痔灵,其机制是通过药物使痔核形成无菌性炎症,促进痔核内的纤维组织增生,栓塞动、静脉血管,最终使较小的痔核自然枯萎、脱落而治愈,既可以使痔核迅速坏死脱落且不会因脱落而出血,避免发生继发性大出血,还具有瘢痕固定上提的作用[17-19]。

综上所述,在改良外剥内扎术的基础上,予以注射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混合痔,临床实验发现两者具有互补作用,不但提高了混合痔的治愈率,缩短了愈合时间,减少了术后水肿、疼痛、尿潴留等诸多并发症,降低复发率,保持了的自然解剖状态及肛管功能,还能较彻底而微创地治疗混合痔,是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2] 曾庆阳,代建华,李强.改良外剥内扎硬注术保留齿状线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外科,2010,16(3):166-168.

[3] 毕占林.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六黄生肌膏治疗混合痔122例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112.

[4] 杨新庆.修订痔诊治暂行标准会议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98-699.

[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直肠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6] 喻德洪,杨新庆,黄莛庭.重新认识、提高痔的诊治水平[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890-891.

[7]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病学组.痔诊治暂行标准6[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891.

[8] 张东铭.痔的现代概念及其解剖生理学基础[J].大肠病外科杂志,2000,5(1):26-29.

[9] 王新波,刘斌,石玉宝.改良外剥内扎术、直针手缝痔固定术和 PPH 术对于中重度痔的成本效果比较[J].河北医药,2013,35(2):201-203.

[10] Xu TS,Qian HH.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ssisted anesthesia for 40 cases of mixed hemorrhoids surgery[J].Zhen Ci Yan Jiu,2009,34(6):403-405.

[11] 杜刚毅.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6,26(3):44-45.

[12] 陈亮.混合痔外剥内扎保留齿线术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3,15(10):21-22.

[13] 刘全芳.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技术改进[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6):617-618.

[14] 陈英,汤建军.外剥内扎加一期缝合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J].中国肛肠病志,2001,21(3):39.

[15] 卢灿省,吴向荣,王建民.保留齿线分段缝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3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3):291-292.

[16] 李淼,赵泽华.消痔灵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0(2):85.

[17] 孙勇.外剥内扎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混合痔146例[J].河南中医,2007,27(2):24.

[18] 陈瑶.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医学综述,2008,14(12):1856-1858.

[19] 吴咏雄,戴紫登.小切口外剥内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治疗重度混合痔[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4):56.

(收稿日期:2013-05-29 本文编辑:郭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