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简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简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音乐课堂教学应从教学备课的层次性;教学模式的适应性;教学氛围的民主性;教学评价的激励化等方面考虑,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备课观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过分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方式遏制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造潜能。在小学阶段,学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

因此,“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须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尽可能的减少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一、确立新的音乐教学备课观

“功在课前,效在课内”,有效教学是以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为宗旨的。要达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我们要做到有效备课,就是要做到“吃透教材、更新教材、拓展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等,多层次的多角度的进行“双预”(学生的预习、老师的预设)。 教材分析做到具体细致,教学目标也要做到准确清晰,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也要清晰。如:我在《忆江南》这一课备课时,首先分析教材,本单元是一系列的江南音乐,如何让让学生去了解江南音乐特点,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赏江南——诵江南——唱江南——舞江南——悟江南”,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学生,选用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否激发学生对江南音乐的兴趣,老师预设的问题,和学生生成的问题,能否迎刃而解,能否掌握江南音乐婉柔、细腻、清新的音乐风格,能否完成教学目标,都是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围绕目标展开备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改变教学模式,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代表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科学化的追求,是教师教学个性的充分发挥,教学模式要运用于教学实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创造性。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欣赏课堂教学效益。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

如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我在导入时先有感情的配乐诗朗诵,引领学生走进幽静,如诗如画的境界中去,在请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月亮、谷堆、莲花、妈妈,以及相依相伴的事物造型;另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晚风,从人们身边轻轻地、慢慢地吹过,温柔地抚摸着我们……最后轻轻地、慢慢地围绕在妈妈身边,再通过课件展示,边听边让学生讲这首曲子的意境,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通过欣赏课件中栩栩如生的画面,深刻地体会到乐曲中那悲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回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旧社会带给人们的苦难生活。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教学必需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氛围。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1)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硬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儿童学习的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2)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是师生情感的纽带。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三、改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音乐课评价应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欣赏乐曲《黄河船夫曲》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星”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每个主题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情绪怎么样?”而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应自己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有的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日本教育家桥本重治说:“评价不仅是老师的事情,学生也要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实施绿色的评价机制不是教师的单一评价,应该在学生中开展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对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展示学习音乐的成果,人人参与到音乐演唱演奏活动中去,营造评价氛围的民主性、和谐性,更好的体现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的热情,享受学习的乐趣,它能有效的促进学习的深化,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努力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以获得更大的成功。如:“小小才艺家”“小小歌唱家”“小小演奏家”“小小创作家”等从多角度多层面的去鼓励孩子。恰如其分的表扬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启发积极的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追求有效,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老师熟练地运用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质量。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学习。让我们一起去追寻更为扎实、丰富、有效的完美音乐课堂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