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常态的地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常态的地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增长放缓、系统性风险犹存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更加突

>> 创新与转型是新常态下实体书店的应对之策 把脉地方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下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地方高校科技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对策 新常态下地方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新常态下地方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经济新常态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适合新常态下地方产业结构转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机遇和挑战* 新常态下地方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性探索 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新常态下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探究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探讨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管理 新常态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券置换研究 当前新常态下县级地方债务管理问题探究 “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发展研究 地方本科高校统计工作新常态浅议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行政文化建设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新常态的地方策 新常态的地方策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杨正莲")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在增长放缓、系统性风险犹存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更加突出调结构和创新驱动。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地方如何通过改革谋发展,推动转型升级?2015年地方两会,是落实中央决策,谋划发展大计的重要窗口。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及两会报道发现,各地均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了重要位置。

但在外部环境总体复苏疲弱、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背景下,如何抢抓机遇,对各省市区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

预期增速普降

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4%,经济增长从高速度转向中高速,被认为是新常态的典型特征之一。

考虑到目前的基本面,一些地方政府已经调降了当地今年的增长预期。在31个省区市中,有29个下调了预期增速,仅与去年持平,上海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取消了GDP目标。

与2014年相比,GDP预期目标降幅最高达到3%左右,包括山西、甘肃和辽宁三省;而黑龙江、青海、贵州、云南也下调了2.5%。在各地普遍选择“降速”的2014年,黑龙江和海南还曾逆势上调经济增长目标,但这种势头如今已不复存在。

普遍下调预期的背后,则是2014年的经济目标,各省区市基本都未完成。仅以12%的增速排名全国第一,勉强完成预期目标。

没有完成增长预期的省份中,有18个省份的差距超过0.5%。其中,煤炭大省山西差距最大,设定目标为9%左右,仅完成4.9%;而辽宁、黑龙江、云南的GDP实际增速与预期目标的差距,也分别达到了3.2%、2.9%、2.9%,这三省今年设定的增速目标,则略高于2014年的实际增长。

对于未完成预期目标,普遍认为既有整个经济形势下行全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又有经济总量基数扩大增长难度加大的因素,同时还是调结构化解过剩产能的必然。其中,投资下行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压力,房地产、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在整体投资比例中占80%。但2014年以来,制造业投资下滑幅度大,基础设施投资小幅回落,房地产正经历调整期,导致整体投资形势不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新常态逐步定型恐怕需要5?10年,“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我国的发展动力也将转换为:世界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新四化’以及全面的创新驱动。”

基建稳增长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扩大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多地稳增长的关键举措。比如,河北提出推进一批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生态、城市管网、农业农村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湖南要求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万亿元,实施50个重大工程,推进1000个重大项目。

云南则明确,稳增长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多管齐下扩大有效投资,力争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着力加快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

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也成为相关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不过,地方政府在抢抓三大战略机遇时,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各省谋划的首要切入点。

比如,云南省要立足于云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加快连接周边国家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新疆则明确,2015年将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切实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储备”;宁夏拟将实施开放通道拓展计划,组织铁路、公路建设攻坚战。

2014年下半年以来,大部分省份经济增长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也是源于稳增长力度加大,而一系列基建大项目的加速上马正是其中的主要推动力。这种趋势如今仍在继续,比如国家发改委在1月26?27日就连续批复了投资额达571.25亿元的5个大型基建项目。

与以前偏向重工业和房地产行业投资不同,这轮投资逐渐转向基建项目,被寄望于帮助化解过剩产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协调区域平衡发展。

王军认为,稳增长要从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出发,探寻和激发中国经济中长期持续健康增长的全新动力,营造持久动能。

调结构重任

在增长放缓、系统性风险犹存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更加突出调结构和创新驱动。比如,北京提出要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并将其作为适应新常态、落实新定位、迈向新目标的“核心任务”;中部省份湖北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稳增长的“主攻方向”;而西部省份宁夏则表示,调结构、转方式是今后发展的“根本出路”。

其中东南沿海等发达省份,更加注重形成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打造经济升级版。如浙江省就将2015年视为强化创新驱动以适应发展变化的“关键时刻”,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4年已经在上述领域发力,仅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5%,突破2万亿元。

相对来说,中西部省份转型压力较大,其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不足,升级任务普遍较为艰巨。中部湖北2015年的调结构包括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等,并将重点实施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的培育工程。而西部的四川也计划,2015年支持和组建20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

实际上,机器人、电子商务、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也成为各地谋局新动力的重要方向。在2014年上海市工业纳税百强企业中,首次出现了机器人企业上榜。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趋势是,工业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城镇化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由此我国将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新常态取决于尽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