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霍小玉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霍小玉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霍小玉传》是唐传奇中最精彩动人的一篇,当中霍小玉对现实社会认知清楚透彻的形象历来广受称赞。本文立足于霍小玉对社会认知的清醒度,结合她的爱情经历,指出她对封建现实的认知只处于“半清醒化”阶段,而对现实认知不够透彻也是造就其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结尾对霍小玉的复仇行为进行评述,最后概括《霍小玉传》对当今婚姻爱情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霍小玉 半清醒化 社会认知 悲剧

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评论道:“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霍小玉传》)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颂弗衰。”蒋防的《霍小玉传》是中唐传奇的扛鼎之作,作者通过写一个娼妓的爱情悲剧,抨击封建等级制度的丑恶,表达对娼妓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纵观文学批评家对霍小玉爱情悲剧的评论,大多人将其香消玉殒的责任归结为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残酷和李益的负心,然对比同时代另外一部著名的传奇《李娃传》,笔者发现,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同是“出自贱庶”的娼妓,李娃最后成了F国夫人,霍小玉却含恨而去。在此,笔者并不否认造成霍小玉的悲惨下场的元凶是黑暗的封建社会现实和李益的寡情背叛,但同时笔者也看到,霍小玉自身“半清醒化”的社会认知也是让自己走向毁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半清醒化:小玉对现实认知不够透彻的表现

世人多叹小玉对人事看得清楚透彻,对李益的负心早有警觉,我却认为,正是因为小玉对现实的理解不够深厚,对爱情抱有过于天真浪漫的幻想,才造就她无限辛酸的人生历程。且来看她对社会“半清醒化”认知的四处表现。

其一是小玉“出自贱庶”,却保持着“高情逸态”的择偶标准。“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小玉本是霍王府中衣食无忧的千金小姐,享受高贵的生活,无奈霍王死后因其母身份卑微,母女二人被驱出家门,小玉也从此堕入娼门,被抛到社会的底层、命运的深渊。在遭遇如此家变后,本应对身份等级感触其深的小玉,明知自己已成了“娼家女”,却缺乏“娼家女”生活现状的理智认识。小玉自小拥有高贵的出身和良好的文化教养,所以她对爱情的憧憬自然要比普通人家的少女要更纯洁热烈,择偶的标准更为理想化,她求遣鲍十一娘为其寻一“格调相称”的好儿郎就是她要求高最好的证明。“格调相称”四字要求看似简单随意,可是要找到一个真正配上小玉才貌的男子实在艰难。鲍十一娘不负所托,寻来“才调风流”、“容仪雅秀”的李益,为身为娼妓的小玉的爱情悲剧埋下伏笔。

其二是小玉对妓院这种风花雪月的场所不甚了解,与娼妓的生活也不相应。在开头李益与小玉初次见面的片段,小玉并非如普通的那般倚门卖笑、抛头露面直接迎逢李益,而是先由母亲在厅堂接待,在母亲为其做好“试探侦查”的工作后才令侍婢请小玉出场。小玉出场后也一直保持着大家闺秀“低鬟微笑”、轻声细语的仪态,当李益请小玉唱歌时,小玉“初不肯,母固强之”,经过一番推脱后才腼腆献唱。对比《李娃传》中行动老练、久惯宾客的李娃,小玉明显没有在风月场所经过人情世故打磨的女子身上的气质,自然在看待婚姻爱情的问题上也不如风尘女子那般现实透彻。由上可见,小玉高洁的思想行为和她堕入娼门的实际娼妓身份并不完全相符,所以作者写她对爱情追求过于浪漫理想也是合乎常理的。

第三是小玉“八年短愿”的理想化追求。其实小玉并非对自己在和李益关系中的高下差别一无所知,不然她也不会在“极尽欢爱”的“中宵之夜”流泪自陈内心的担忧了。在霍小玉和李益结合的当晚,小玉就坦言“妾本娼家,自知非匹”,李益对小玉凄楚的样子产生怜悯,当即立下盟约以宽慰小玉,小玉也放松警惕与其度过两年无忧的理想爱情生活。但在李益拜官两人面临分别之际,小玉清楚意识到山盟海誓只是“徒虚耳语”,霍小玉与李益携手白头的理想即将破灭,她不甘心又提出了八年内享尽“一生之爱”的愿望。“八年短愿”千载后我们读来还是催人泪下,小玉沉重的话别中包含了弱势女子的无限辛酸和自我牺牲的高尚情怀,明知在等级分明的现实里自己不可能和李益走到白头,但也求抓住奇迹的尾巴,让她再度八年幸福的日夜。霍小玉的“短愿”是她不甘于屈从命运,向社会发出抗争和改变的行为。但霍小玉没有看到的是,在那个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下,她的抗争根本无法实现,“短愿”遥不可及,只是一个浪漫的理想化的追求。在她对爱情抱有最后希望的情节来看,她对残酷的社会认知还不够深厚,只能说处于“半清醒化”的阶段。

其四是小玉对李益懦弱的性格没有清楚的认知。虽然小玉一开始就知道李益只重“色爱”,但从李益中宵之夜“句句恳切”的盟约和离别时“相见非远”的承诺,小玉相信李益对她还是有情的。读者从文本后段小玉去世后李益“旦夕哭泣”的行为里也可看出他和其他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有所不同,李益的负心并非无情,他的背叛源于社会的等级现实和家庭的联姻压力。霍小玉把“八年短愿”的赌注全然压在李益对她的真情上,却忽视了李益不成熟的思想和软弱的性格注定她的败局。李益年少时没有任职压力,不受家庭管制,心智不成熟的他可以随心所欲挥霍家财和小玉风花雪月。一到上任之际,李益要承担的是一个官员身正清廉的名、一个家族攀附甲族的利,光耀门楣的重担落在青年才俊的李益身上,懦弱的他无法向社会勇敢抗争,只能妥协于世俗现实的婚姻而牺牲浪漫理想的爱情。李益对小玉并非没有真情,只是年少不成熟的他只顾沉浸在当下美好的生活中,没有远瞻到未来自己要背负的责任,一到难关面前,他就逃避躲藏,辜负小玉。其实当下许多校园恋情和李益小玉很是相似,青年们手握家里接济的生活费过起理想中热情轰烈的爱情生活,毕业之际两人面临分离,加上就业后体会到自食其力的艰苦,发现原来失去家庭的支撑再是怎么也浪漫不起来了,最终只能选择分道扬镳。

二、理想情怀:小玉对爱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普通的寒门女子面对寡行男子背信弃约时只会哭哭啼啼,自觉认命,但小玉在李益逾期未归之日起便开始求神问卜、遣财打听李益的下落,她还是看不透李益幼稚懦弱的本性,还是看不透社会现实的残忍。在得到李益已和卢氏女订婚之时小玉大呼“天下岂有是事乎”,她没有打消和李益见面的念头,继续执著寻找他,以致感动了匠工、公主等人,赢得了社会舆论。千载后霍小玉的女性形象之所以依旧崇高灿烂,正因她具有在不可能实现理想爱情的时代里坚持寻找的韧性,从不妥协屈从于命运的顽强性格。可悲的是,一旦女人将爱情视作生命的全部,束缚了自己的灵魂,必然在遭背叛之际落得孤苦离世的下场。在寻访李益的过程中,小玉可以说是全力以赴、真诚顽固的。但从侧面来看她也一步步降低自己的要求标准,甚至舍弃了尊严。其一是在小玉寻人过程中她抛头露面,多方寻访打听,已然全无三年前名门闺秀腼腆青涩的模样;其二是小玉散尽家财,最后意图卖掉象征自己高贵血统的紫玉钗。此钗是霍王生前命匠工订做,表现霍王对小玉的疼爱及小玉不凡的身份,也是她被赶出霍王府后最后一点维持和贵族家庭联系的象征。小玉卖掉紫玉钗,不正是她为了追求爱情舍弃亲情、放弃尊严的最好证明吗?

小玉与李益重逢最震撼人心的死别场面是小说的高潮。小玉临死梳妆,表现她的刚毅顽强。在这个负心汉面前,萎靡不支只会让他看轻自己,只有打扮得惊艳动人才能使他懊悔羞愧。小玉先是“含怒凝视”,看清楚眼前自己朝思暮想的人到底是何态度,在李益一言不发时小玉回想起这个男人曾经的山盟海誓的壮阔再对比眼前羞于启齿的麻木,她忍不住伤心流泪。在“斜视生良久”李益仍无反应后小玉终于怒火中烧,掷杯在地,一字一顿发出自己有力的控诉和复仇誓言,使在场者无不震撼,恐怕李生自己也没料到柔弱的小玉竟刚烈至含恨而去,连道歉的机会都没给他留下。作者在结尾悲喜交加的结构中突显小玉爱憎分明的性格,使她的艺术形象在毁灭中得到升华。等李生恍然醒悟时,小玉已化身为愤怒的复仇者,将复仇之剑对准李益后半辈子的安宁生活,一击即中。

蒋防安排小玉复仇的情节正是他对这个故事结尾理想化的交代。在当时那个等级严明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给小玉创造像李娃一般皆大欢喜的结局是不现实的,若像莺莺另嫁他人又突显不了小玉至刚至烈的性格,而这部传奇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毁灭性的悲剧结尾正是对封建世俗的强有力控诉。小玉的毁灭是必然的,但出于作者自身对小玉的同情和读者对故事的期待,蒋防把小玉打造成一个复仇者的形象,让李益和卢氏以及接下来的侍妾都不得安宁。卢氏是尊贵门阀的象征,报复她不正等于小玉在死后还向封建制度做出抗争吗?而其他女子的不幸,则更深刻地反映她们都是封建现实的牺牲品,这些命运悲惨的妇女在那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得到纯真爱情。

三、结语

《霍小玉传》通过一个失败的爱情故事刻画了爱情在名利社会里的无力,揭示真情在名利社会里寸步难行的处境,小玉的陨落也控诉了礼教的阴森残酷和对妇女人格的迫害。时至今日,男女平等的号角已响彻全国,但现代社会“门当户对”“有车有房”的择偶标准何尝不是当年门第观家族观的遗留产物?所以说,《霍小玉传》在今天仍能打动读者,对社会起到警示作用,让怀揣浪漫情怀的青年男女学会在理想与现实、在斗争与妥协的夹缝中找到一个容身之处。这部作品不仅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小玉用自身的不幸告诫后世女性,切莫将爱情视作生命的全部,成为爱情的奴隶,否则当爱情破灭时,生命也将随之消陨。

【参考文献】

[1]林春香. 《霍小玉》别解[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76-79.

[2]胡蝶. 《霍小玉传》与《李娃传》中的悲喜爱情[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1:67-69.

[3]钟婴. 对《霍小玉传》的两点思考[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4:85-87.

[4]贺信民. 悲喜殊味 各领──唐传奇《李娃传》、《霍小玉传》对读[J]. 唐都学刊,2001,0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