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历史铁路站点现状改造的城市更新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历史铁路站点现状改造的城市更新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温州站地区现状的分析,指出存在的功能、交通、空间、文化等问题,并提出全新的“通汇城”解决方案,为实施开发编制指导文件,期望实现温州站地区的城市更新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Wenzhou Station, the author pointed out problems in function、traffic、space and culture of the station. Then he put forward a new solution named “Tonghui City”. He complied new guidance document for implement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hoped to realize urban renewal of Wenzhou station area.

关键词: 铁路 轨道交通 开发 通汇城

中图分类号:X731 文献标识码: A

Key words: Railway Station Rail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Tonghui City

1 现状

原温州站北部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建成区,为混合居住,商业,办公等功能,但较为分散,用地不规则。原温州站以南由于金温铁路的切割作用,目前基本处于待开发和待改建状态,用地较为完整且临河。

2 温州市域S1线

2.1市域S1线一期工程位于温州市中心区。根据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的成功经验,在沿线进行经营开发,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客流吸引范围、充分发挥市域轨道交通作为骨干交通的作用,且对缓解建设资金困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

2.2 市域S1线沿线站点根据区域位置以及功能需求分为交通枢纽型站点、公共中心型站点、一般社区型站点、其他站点等几大类型。温州站定位为交通枢纽型站点。

3设计策略及原则

3.1根据交通枢纽型站点的站点特征,在周边靠近S1线温州站附近核心腹地半径200m范围内重点完善各类交通接驳设施,300-500米范围可以进行高密度金融、商业办公为主、适量休闲娱乐餐饮为辅、少量高密度居住的综合开发,周边地区进行中低密度的居住开发,同时,对温州站以北业态进行整合。形成集交通集散、金融服务、商业服务、办公展示、休闲娱乐及居住于一体的区域中心。

3.2项目定位――区域总部型CBD

(1)原温州火车站的区域核心价值认同形成的具有吸引力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形象定位

(2)便捷的多方位交通

(3)浙江―温州―众多的商家及企业支撑

(4)高档消费习惯与高档商业、办公的缺失之间的脱节,提供了项目庞大的成长空间

(5)当地强有力的资金及投资支撑

(6)强有力的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7)业态定位和比例:商务办公大于1/3,商业综合不小于1/4,居住小于1/3

4 城市设计与对策

4.1“通”――建立城市立体交通系统

新高架站建在温州站原址上,保留原有铁路轨道的线型肌理,形成中心广场的地面曲线,通过建筑、景观等手法再现铁路枢纽的历史文化。

4.1.1交通支撑:原温州火车站沿线对城市南北的交通割裂是非常消极的,通过建立四横八纵的城市道路骨架,加强了区域内外交通的联系与疏解。

(1)、东西主干道的道路折线形式与地面两层的S1高架站位置相配合,同时适应老火车站的拆除再建设时序。

(2)、广场的交通和人流:一层为城铁S1站主入口。地下一层考虑南北广场的贯通,设置S1线的次入口,两侧为商业服务。公交客运站位于南广场地面层,方便公交车进出。

4.1.2地下开发:分级控制,分层开发,综合开发

在中心广场建立多种交通立体化换乘交通枢纽,并规划与换乘公交枢纽、大规模公共设施等相连的地下商街网络,在高强度开发区域建立网络化的地下交通系统。

4.2“汇”――注入多元化用途

在核心广场注入休闲、文化、休憩功能,赋予周边高价值地块金融、商务、办公、酒店等多样化用途,引入沿河北岸高品质居住组团。

(1)文化休闲区:广场结合S1站点采用大地景观建筑形式,将屋顶空间和地表景观融为一体,加强了文化核心广场的整体性。广场上灵活布局的商业单元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增加便利性。

(2)金融办公区:由八个标志性塔楼及其他高层建筑组成,建筑底层空间提供丰富的商业及休憩空间,二层架空立体连廊联系各个办公建筑,实现空中步行。

(3)商务酒店区:由两个弧形舒展的高端酒店及一个会议中心组成,在整个区域中具有良好的识别性和可视性。为周边高档办公区的商务人士提供便捷、温馨的服务。

(4)高档居住区:小区南临景观河,将小溪引入小区内部,改善小区微环境。沿河景观带内部曲线灵动的小径与丰富多元的水岸空间相结合,城市小品点缀其上,塑造开放的城市公共客厅。

4.3“城”――保持朝气活力

以人为中心而设计的重点大规模中央公园广场在温州并不多见,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以一个城铁站枢纽的引入为契机整合环境、综合各项活动,而不是以单项建筑为主要目的。

4.3.1城市界面:

(1)中心广场界面宽度的确定与道路北侧已有建筑的退让相对应,形成区域整体城市开放界面

(2)与轨道12米高度相同处,建筑界面适当退让轻轨,减小视觉和噪声影响,同时获得流动性的形态。

(3)12米以下处,设置小型灵动功能建筑和广场对话,人流分散引入。

(4)30米以上高度,结合功能业态,建筑具有不同形态。

4.3.2天际线和轴线:核心绿地广场为地块南北向中轴线,围绕核心绿地的地标性建筑群为地块制高点。整体从北向南由低至高,从东西向形成低-高-低的序列,创造地块整体的平衡感和秩序感,形成优美的天际线。

温州站地区将牢牢抓住市域S1线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在打通南北空间和物业割裂,串通东西向城市联系的基础上,聚集办公、酒店、居住等多物业类型,成为活力之城。

参考文献:

1、王建国著,城市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金俊、杨俊宴、史北祥,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发展规律探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3.1

3、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1960

4、段进,空间研究7――城市规划中空间利益调控的政策分析[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