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育人 知行合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为了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部分高校对校内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情况,提出了在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的意见。
关键词:工程训练 教学模式 综合素质
工程训练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而提出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作为现代高等工程教育本科阶段必修的实践教学环节,作为重要的工程实践教学载体,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参与实践、提升能力最好的环节之一[1-4]。因此,如何通过工程训练做到“创新育人,知行合一”,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改革传统训练模式,提高学生工程训练积极性
工程训练应该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富有启发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思考和动手,获取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致力于工程训练教学改革,优化工程训练教学内容。车工实训在两周实训基础上,改革了以往模仿的教学模式,摒弃给出制作好的锤柄形状让学生机械式模仿的训练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掌握的基础上自己设计锤柄形状,制订合理的加工路线图,加工出自己喜欢的锤柄;消失模铸造在实训中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特别高,因为在铸造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先进行启发式教学,当学生对消失模知识有一定了解和掌握时,给学生布置设计消失模任务,每名学生都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条件允许、工艺合理的情况下设计出自己喜爱的个性化消失模作品,最后的浇注让学生对消失模铸造全过程有了更系统更直观的了解,通过动手操作得到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消失模作品。这些训练内容的开展使教学内容充满情趣和活力,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建立多层次、模块化、螺旋形结构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以“加强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工程训练四年不断线”和“促进学生能力梯次递增,共性的基础实践能力培养与个性的创新能力培养并举”为主导思想。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工程训练与专业培养紧密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专业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逐步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5],让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进入工程训练中心,然后再回到各院系专业的课堂,以后二年级、三年级,直到四年级,甚至研究生阶段,都有机会进入工程训练中心学习。每一次都从新的学习起点进来,然后再带着新的感受回去,通过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逐渐内化成自身的综合能力。形成一种多层次、模块化、螺旋形结构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
3 发挥创新实践中心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依托工程训练中心的资源优势,按照综合工程实践教育的大框架和现代工程训练的基本要求,面向学校尽可能多的学院和学科[6,7],我校工程训练中心设立了机械创新实践中心,配置了适用的加工制作设备和仪器,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学分鼓励政策,该创新实践中心主要针对一部分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强调个性培养,创造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环境。以第二课堂为主,由创新实践中心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教师辅以适时指导,实现时间、空间、内容全面开放”“混年级编组,跨专业组合”的运行模式,对于设计性、综合性训练项目,学生可以选择具有一定设计性、综合性的训练作品,对于创新性训练项目,学生可以以各类竞赛活动开展为基础,按照竞赛命题要求或学生自主命题,选择训练作品为载体进行创新研究活动。充分利用创新实践模块,为学生搭建一个条件良好的创新实践工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工程训练教学质量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工程训练中心网站,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中心网络资源,加强学生对工程训练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完善的教学信息网络平台,包括课前预习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创新教育、课后训练、教务管理、师生互动园地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咨询、创新的平台,这样学生就可以实现“训练前预习、训练中学习、训练后巩固提高”的过程。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也是大部分工程训练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即工程训练教务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教务管理系统的建立是进行工程训练教学的重要保证,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合理地调配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统计教学数据,并有效地对中心实行业务指导和监控,保证教与学过程管理的实时性[8]。其中各项教学信息应该在教务管理平台上进行及时更新,包括工程训练选课信息、课表查询、补课通知等,以便学生对自己的工程训练时间和内容能更好地掌握和安排。
5 加强工程训练中心的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工程实践教育需要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工程素质合理的师资队伍支撑,学校要制订相应的人才引进和稳定队伍政策,要建立和完善人才竞争上岗制度,吸引具有较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补充训练中心教师队伍。同时随着工程训练中心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功能的不断扩展 ,现代工程实践教育对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指导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心要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氛围,制订技术岗位培训制度,组织员工定期参加技术提高培训班,同时加强现有教师和实践教学指导人员的岗位定期考评。不断强化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践人员的理论水平,逐步建立一支具有明显工程技术特色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6 结束语
在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各高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根据现有教学条件,从训练模式改革、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网络资源及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加强建设,使工程训练真正做到创新育人、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 韩同样,邢书明,张若达.研究型工程训练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253-255.
[2] 李必文,陈艾华,袁锋伟.强化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3):55-57.
[3] 曹秀吉.实施工程教育 突出工程训练[J].中国高等教育,1998(2):28-29.
[4] 张文生,唐庆菊.构建实践教学大平台 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65-67.
[5] 张峰.关于实践教学的思考[J].高校讲坛,2009(11):454-455.
[6] 张维平,梁延德.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28-30.
[7] 赵保刚,陈言俊,秦峰.以现代工程训练为中心 加快大学生创新平台的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147-148.
[8] 钱俊,周继烈,徐建中.高校工程训练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