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提高学生自主纠错能力之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提高学生自主纠错能力之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有着这样的难题困扰着教师,如何使学生少犯错误和不重犯以前的错误,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教师都深有体会:虽然自己每天忙于在各种练习中认真地为学生纠错,而对于学生来说,所起的效果并不大,经常考试后分析试题时,都能听到学生抱怨:“这个题目明明做过类似的,怎么就没想到呢?”教师改试卷时也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上课反复强调的,仍然有很多学生不会做。的确,反思我们的教学实际,发现我们在课堂上一味强调如何解题,然后让学生课后做大量的习题,而且这些习题重复性很高,学生都注重完成作业的量,而无暇顾及做错了的题目,更不用说还去思考错误的原因,做错的等待着老师上课的正确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反思能力,完全形成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完全被动的学习方式也会使得数学学起来枯燥无味。布鲁纳曾指出: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如何指导学生自主纠错是非常必要的。

我认为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犯错误又不断地纠正错误的过程。它是学习过程的构成部分,是达到学习目标的不可避免的过程。而纠正错误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本人而不是别人,纠错本身是一个从思考错误到解决错误的过程,它绝对不同于教师包办的就事论事的纠错行为,教师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发现、引导和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错误后不必逢错必纠,而应视具体情况,通过提示学生纠错、互相纠错和诱导纠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

一暗示需要注意的解题过程,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错因

学生经常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为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同时使得学生能在今后的过程中不再重复发生这种错误,教师应改变过去直接给学生改错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在学生纠错有困难时,加以暗示指引。让他们自己发现错因,要比教师直接将错误勾划出来,然后把正确答案告诉大家,效果要好上几倍。然而,在我们如今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辛苦的去总结学生出错的题目,课堂上有耐心的一遍遍的讲述这些题目,学生也很仔细的听课,整节课教师辛苦的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使学生失去了许多自我纠错的机会,大大弱化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结果只会是增强学生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犯错误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让犯错误的人通过自己的反复思考,找到问题所在,自己动脑改正错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纠错”。反之,如果教师只把错误勾划出来,仅在旁边提示错误类型,使学生能根据提示自己动脑思考,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那么,学生这种主动探究的过程才会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以后同样犯错的可能性则会大大减少。

课后教师可要求全体同学将做错的题目抄到“纠错本”上,认认真真的分析错误原因,并把它纠正过来,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自然就养成了自主纠错的能力,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会有很深的印象:曾今这道题我在纠错本中做过。然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有同学愿意花时间在整理“纠错本”上,他们往往觉得,做错的题目弄懂了就行,没有必要整理起来。其实整理这些做错的题目,看似浪费了不少时间,但这个过程培养了我们归纳问题的过程,也培养了我们自主发现错误并且解决错误的过程,能很好的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二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纠正错误

教师应将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归纳,对于大多数学生常犯的错误,教师应在课堂上进行专门的讲解,但并不是直接指出错误给出正确解题方法,可以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这正是体现新课改中强调的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对于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哪怕说错了,教师也不应该给以批评和指责,应当循循善诱,让学生悟出说错的原因。这样,再加以肯定,学生会倍受鼓舞,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做错的题目,互相进行纠错,因为学习是探索的过程,只有体验过程后的知识,才能更深刻的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且,当自己对他人改正的错误无法赞同或无法理解时,也会去和他人进行商量甚至争论。这是很好的再学习再巩固的过程,其结果必然使学生对正确的答案铭记在心。

三结合实际问题,自主发现错误原因

数学的学习有时候使得学生感到很乏味,但如果能讲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来讲述的话,很容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氛围里,如果能让学生发现错误,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假设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现有三种投资方案供你选择,这三种方案的回报如下:方案一:每天回报40元; 方案二:第一天回报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 方案三:第一天回报0.4元,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请问,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案呢?

这时学生会很自信的回答选择第三种方案,他们觉得这类题目在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函数值变化速率后是显然的。这时教师提出疑问,是这样的投资吗?学生肯定要去思考,这样的回答是否正确,然后学生自己总结出投资中需要注意的方面,从而发现问题解决的不全面,这样不仅使得这堂课上的轻松有意义,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一中解题方法――分类讨论的方法。

四教师归纳题型,让学生进行对比,自主发现错误原因

教师为防止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混淆, 可设计一些对比型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激起内在“观点”的矛盾,使学生在不断产生错误与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真正领悟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现象,关键是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剪裁好的衣服板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学生对待问题有着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如果对他们的错误进行简单否定后,就把正确的答案或方法传授给他,这种不经过学生头脑思维的答案并不能真正融入其自身的知识体系,所以常会出现案例中那样的情况:教师苦口婆心,学生并不领情。其实,我们不妨先听听学生的“错理”,让学生在叙述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不同的认识,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大量的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使得我们体会到:如果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大多数学生在以后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对于部分学困生来说可能没有印象或是无法理解和接受。这一部分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积极对待,耐心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了解学生的“错理”后,就可以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纠错,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让理解学生的错误成为我们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享受收获知识的,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关注学生的错误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