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循散文之“道”,品文字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循散文之“道”,品文字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散文,其中不乏那些活跃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文学大师们的作品。每每带着学生品读这些大师的作品,我仿若一个在海边嬉戏的孩童,捡到了无数光彩夺目的贝壳,再也舍不得罢手。一位外国教授曾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彰显语文教学的文学色彩应从审视文学作品的特性开始。下面就散文教学谈谈自己的探索。

一、 咀嚼散文的语言艺术

叶圣陶说:“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学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散文的语言大多凝炼传神,新颖隽永,最值得学生揣摩。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从推敲用词之妙、品味修辞手法这两方面入手,揣摩把握其精髓,咀嚼其中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表现力,感受散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

《夹竹桃》是季羡林所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散文,作者描写了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进而表达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夹竹桃的韧性是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应抓住重点段落聚焦夹竹桃的韧性。

当学生交流到这句话“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时,除了抓住两个“又”感受夹竹桃坚持不懈,生命力顽强,也要让学生理解词序变化的作用。可以同时出示文中的句子“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以及改后的句子“一朵花开了,又有一朵败了,长出一嘟噜,又有一嘟噜花黄了。”通过对比朗读这两句句子,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是先败后开,先黄后长,越开越旺,后一句则是越开越败。我们平时都说“花开花落”,而季老笔下却花败花开,那为什么这么写呢?原来这开花就如打仗,屡败屡战,屡败屡开,败了,再开,谢了,再长,不服输,坚持着。同样的开花,在季羡林看来就是不一样的,写出来的也不一样。另外课文中先是一朵一朵地开,最后是一嘟噜一嘟噜地开,从“一朵”写到“一嘟噜”越开越多,突出了夹竹桃生生不息,坚持不懈的韧性,反过来写就是越开越少。蝴蝶效应告诉我们,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有时却蕴涵着惊人的能量。没想到词语的顺序不一样,表达的效果也就不一样,这就是季羡林语言的魅力。

二、 琢磨散文的谋篇布局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结构特点,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字词句的表达,更要关注篇章结构,引导学生找到散文中的那根巧妙串连起一大堆看似散乱材料的线索,这既是贯穿情节的脉络,也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大意,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结构美。

比如《夹竹桃》一文结构清晰,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第一部分总起全文,提出夹竹桃是我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接着作者详细介绍了夹竹桃的“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之处――它不同于别的花的韧性,以及给作者带来的许多幻想。最后一部分总结了自己喜爱夹竹桃的原因。状物的文章就要这样围绕事物的特点条理清晰地介绍。那如何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的谋篇布局呢?教师可先让学生找到课文中直接表明作者对夹竹桃喜爱之情的句子,学生画出课文开头和结尾两部分的内容,明白课文首尾都采取了概括性的说法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初步感受文本的结构。在理解了文章内容与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回顾课文中间部分分写了什么?帮助学生罗列文本的写作提纲,进而明白课文“总分总”的基本结构。

三、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除了琢磨文章的布局特色,还要学会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小学高年级阶段常见的散文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动静结合等。

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萧红则花了大功夫写花草小动物的自由。难道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真的感到自由吗?不是,其实是童年时代的萧红感到自由。当一个人的心灵是自由快乐的,那她看到的景物也是自由快乐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自由!把她的情感寄托在花草身上,把她的自由寄托在小动物等身上,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也就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经说过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不光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还可以运用这种手法进行写话练习。出示:在祖父的园子里,有大蜻蜓在飞舞……在祖父的园子里,有绿蚂蚱在跳跃……在祖父的园子里,有小蜜蜂在飞翔……在祖父的园子里,有玫瑰花在开放……在祖父的园子里,有……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句为开头,赋予笔下的蜻蜓、蚂蚱、一棵树、一朵花以人的情感,把它们在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写出来!

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样体现在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先说说这是一座怎样的园子,然后引导学生找到园子里的事物、描写颜色的词语,由此总结到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还对蜂子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既写出了它们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它们的动态美,一静一动,动静结合,表现了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

四、 感受散文的意境情感

散文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客观事物相交融在作品中的能够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形象地感知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而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因此要读懂散文,就要带领学生走进散文所营造的意境中,欣赏散文的意境美。

在萧红的笔下,祖父的园子是个充满自由、欢快的园子,也是童年时代的萧红常常玩耍的地方。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萧红分不清狗尾巴草和谷子的区别,她会装模作样地跟在祖父身后栽花、拔草、种菜,她也会去追蜻蜓,会追蚂蚱,会拿着水瓢玩下雨的游戏,这一切无不流露着萧红率性而单纯的快乐。“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因而在教学“我”玩下雨游戏这件事时,我先让学生找找作者浇菜的动作,然后回忆自己小时候看到下雨时的兴奋样,边想象边朗读。小时候的萧红“一把抢过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大瓢水冲下来,园子里的“我”像只落汤鸡,但是“我”的心里呢?还在一边大喊,让我们也来喊一喊,把内心的率性自由快乐给读出来。有人说,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声音里就能听出来,一起来把这份快乐喊出来吧。全班做着动作齐读“下雨了!下雨了!”。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瞎闹啊!学生很容易就能感悟到萧红的自由快乐。

教师只有紧紧抓住散文独特的叙述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语言文字魅力,才能让学生从文本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在具有文学情趣的课堂氛围里活学活用,不断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