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的相关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的相关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及其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与自杀态度问卷(SAQ),对随机抽取的6所高校76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安乐死持矛盾、中立态度,对自杀者家属持理解、宽容态度;与其他年级学生相比,大二年级学生对自杀者更持理解、宽容态度,大四年级学生对自杀者家属持矛盾、中立态度;亲子关系良好、生活满意度高的大学生对自杀行为、安乐死表现出更多的否定、歧视态度。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自杀态度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均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自杀态度。结论 大学生自杀态度受多种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自我评价(心理学);适应,心理学;自杀;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B 8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1-0999-03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我国第五大致死原因,特别是15~34岁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1]。大学生已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

自杀行为的产生是由自杀态度决定的,自杀率的高低与当事人及社会公众的自杀态度密切相关[2-3]。赵冰洁等[4]研究发现,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个体自我和谐程度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若自我不和谐,个体体验到内心的紧张与纷扰,从而产生焦虑[5]。为维持自我和谐,个体就会采取各种应对方式,这样就为心理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可能[6]。本研究试图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探讨自我和谐、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的自杀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宜春学院、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6所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768份,回收有效问卷714份,回收率为92.97%。其中男生301名,女生413名;理工类学生225名,文史类学生196名,外语类学生142名,医农类学生95名,艺术体育类学生56名。平均年龄(20.62±1.33)岁。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自杀态度问卷(SAQ)[7]。由肖水源编制,有29个题目,分为4个因子: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采用1~5级记分法,计算每个因子的条目均分。得分≤2.5分为对自杀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 2.5~3.5分为矛盾或中立态度;≥3.5分为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态度。(2)自我和谐问卷(SCCS)[8]。由王登峰编制,有35个题目,包含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采用1~5级记分法。其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得分越高,表明自我和谐程度越低;自我的灵活性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越高。⑶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 [9]。由解爱宁编制,有 20题,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因子组成,采用0,1,2,3的4级记分,因子得分为因子条目平均分。

1.2.2 施测过程 由心理学教师统一施测,在统一指导语下,按班级进行集体测验。对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自杀态度 大学生对自杀态度总分、安乐死的态度持矛盾、中立者多于持理解、宽容者,持否定、歧视者最少;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持矛盾、中立者多于持否定、歧视者,持理解、宽容者最少;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持理解、宽容者多于持矛盾、中立者,持否定、歧视者最少。见表1。

2.2 大学生自杀态度的一般特征 对自杀者态度,大二年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更趋向于理解、宽容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态度,大四学生得分最高,持矛盾、中立态度,其他年级组都呈理解、宽容态度;对安乐死态度,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大三、大四年级学生,持矛盾、中立态度。亲子关系良好的学生对自杀行为、安乐死更倾向于否定、歧视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持理解、宽容的态度;生活满意度高的学生对自杀行为、安乐死更倾向持否定、歧视的态度。

2.3 自我和谐、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的相关分析 自杀态度总分、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与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消极应对呈负相关,与自我灵活性呈正相关;对自杀者的态度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正相关,与自我灵活性、积极应对呈负相关;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与自我和谐总分、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自我灵活性呈负相关;对安乐死的态度与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消极应对呈负相关。见表2。

2.3 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对自杀态度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自杀态度总分为因变量,以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变量选入和剔除的标准为0.05。结果表明消极应对、自我刻板性、自我灵活性进入回归方程。见表3。

3 讨论

研究显示,大学生对自杀态度、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自杀者、安乐死总体上持矛盾、中立态度,对自杀者家属持理解、宽容态度。大多数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安乐死持矛盾、中立态度,而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持理解、宽容态度,与国内某些学者的报道结果[10]基本一致。有23.1%的大学生对自杀持肯定态度,当遭遇挫折时,他们采取自杀行为的可能性极大;有76.1%持中立态度,在受到不良刺激时,他们也可能采取自杀行为;只有0.8%的大学生是否定自杀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生命的珍爱程度较低,提示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命价值观,并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乐趣,创造生命的价值。

研究发现,大四年级学生对自杀者态度最宽容,对自杀者家属持矛盾、中立态度,这可能与大四年级学生面临毕业,承受的压力多有关,也容易让他们灰心和绝望,对家庭充满矛盾与愧疚。亲子关系良好、生活满意度高的学生对自杀倾向于否定态度,说明家庭成员之间友爱、关心,情感、语言交流通畅,容易形成稳定的情绪、良好的个性,对生活体验满意高,又将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行为方式。即便遭遇挫折,也能从亲人那里获得心理支持,积极化解危机。因此,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家庭、高校应给予足够的关注,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和心理支持,提高学生的生活满意水平,减少自杀风险。

自我和谐反映了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统一。相关分析表明,自我和谐水平高低对自杀态度及各因子都有明显的相关性。自我和谐水平低、自我与经验越不和谐、自我越刻板对自杀越倾向于持理解、宽容态度;自我越灵活,对自杀态度、对自杀行为的认识越持反对、歧视态度。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对自我不合理的认知、评价及伴随自我一致性矛盾会产生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同时又对自我概念刻板化、僵化,不能灵活变通,从而产生自我观念和评价上的矛盾,必将影响着大学生对自杀的看法。提示提高自我和谐水平是预防自杀产生的有效措施。

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仅与对自杀者家属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对自杀行为的认识、安乐死呈负相关,与自杀者家属态度呈正相关。面临应激状态时,消极应对得分高的学生对自杀倾向于理解、宽容的态度,也就意味着越有可能采取自杀行为。

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的消极应对、自我刻板性、自我灵活性与自杀态度密切相关,即消极应对、自我刻板性、自我灵活性是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的重要个体内部因素,且消极应对、自我刻板性主要表现为负向预测因素,自我灵活性主要表现为正向预测因素。提示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自杀预防和干预时,应重点引导大学生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另外,还要关心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大学生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也是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的有效途径[11]。

4 参考文献

[1] 王黎君,费立鹏,黄正高,等. 中国人群自杀死亡报告准确性评估.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89-892.

[2] 王玲,路仕容.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水平和自杀意念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22-424.

[3] 葛小锚,胡键.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自杀态度的调查.四川精神卫生,2005,18(2):86-88.

[4] 赵冰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6):478-480.

[5] ROGERS CR. A theory of therapy,personality,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t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 cen teredframework.//KOCH S.Psychology:A study of science. New York: MeCrawHill, 1959:184-256.

[6] 李志凯.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60-961.

[7] 肖水源,杨洪,董群惠,等.自杀态度问卷(QSA)//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64-366.

[8] 王登峰. 自我和谐量表(SCCS)//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4-318.

[9] 解爱宁.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124.

[10]黄昱,张碧艳,林耀琪,等.广州市理工院校大学生自杀态度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7,23(9):650-652.

[11]王艳芝,李彦牛,杨轶. 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50-751.

(收稿日期:2009-04-16;修回日期:200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