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善若水,比邻而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善若水,比邻而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全球化和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当代,给人居环境设计带来挑战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特色危机,生态环境危机、精神信仰匮乏等问题。本文以人居环境中的水元素为主题,回顾人类在居住历史上与水有关的生存艺术与技术,探讨现代人居环境中水文化的表达,以期创造生态的、和谐的、以人为本的、优美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人居环境 水文化 生态 景观设计

1.引言

古往今来,人们纷纷将能否看到水、拥有水视作衡量居住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是人类质朴的“生存艺术”表现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水景设计也提出了新要求,不再仅追求规模和档次,更要体现一定的生态性、艺术性和文化性。

2.水文化的生态美学意义

人类文明的生态核心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却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正是这种思想的高度概括。人需要调节自身以改善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实现“诗意地栖居”,获得审美的生存,进而创造出更美好、更和谐、更加富有诗意的世界。因而,自然要先从保护和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做起。而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水是最重要的,它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也是生态文化之根。

2.1 水文化的生态基础――水是一切之源

水,清澈、灵动、神秘,体现出天地间的大美。任何生物、任何文明都离不开水。一方面,水是一切生命之源;另一方面,水在生成滋养万物的同时,亦能在顷刻间颠覆一切。人类在这种既敬又怕中对水产生了崇拜。因为水可以孕育生命,也可以净身清心,对水的崇拜也就产生了关于水的各种神话以及对水源的自觉保护。人们对水的崇拜和保护,真正是对生命之源的敬畏。由此带来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反映的却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2.2 水文化的生态发展――水是一种载体

水作为一种载体,一旦与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相结合,就会产生相应的文化,这种与水有关的文化也可称为文化生态。纵观历史,但凡闪耀灿烂光芒的人类文明皆是依傍大江大河的: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及以长江、黄河文明为依托的华夏文化等。现代人类社会,有水的地方仍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往往知名的大城市中总贯穿着名江大川:国外有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中国有流经兰州的黄河,流经重庆、武汉的长江,流经长沙的湘江等。人类在依靠水、利用水、改造水的过程中,使水具有了文化生态属性。水,不仅影响了文化生态的产生,随着历史的演进,更发展成为了文化生态阐述的一个主体,作为一种文化生态符号,渗透到了哲学、美学、政治、经济、民俗等各个层面,闪烁着丰富多彩的光芒。

2.3 水文化的生态归宿――人与水的和谐

人与水比邻而居,共生共融,以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因此人水和谐成为人居水文化生态美学的至高追求。人与水的和谐,首先要以爱护生命的姿态来爱护水资源;还要尊重水的自然状态和自然价值,充分保护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完整,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人与水的和谐,更要确立人和水的平等关系,推动人类文明从工业文明时代飞跃至生态文明时代;人与水的和谐,要实现人水共生、可持续发展。人从水生态中有所获得,更要对水生态提供给予。已经受到伤害的水环境要充分治理,已经被破坏的水生态则要尽量恢复原状。这样,水资源才能持续、良性发展,也为人类社会获得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传统人居环境中“水文化”的生存艺术

3.1传统人居环境中“水文化”的生态性表达

云南的丽江古城中处处有水,除了穿墙绕户的流水,“三眼井”作为古城用水的一种方式也值得一提。它的特点是通过地势,从上到下,三塘水相连,第一眼为出水口,亦即严格意义上的井,用于取饮用水;井中溢出的水随地势进入第二眼,为洗菜用水;随地势又进入第三眼,为洗衣用水。因水往低处流的原因,不会污染上面的塘,而用水又比较节约,十分符合当今“节约即环保”的理念。也说明了纳西先民虽然生活在水资源十分丰富的丽江,但依然对自然的馈赠心存感激,遵守物尽其用的规则。这种对水的利用和改造,反应了人们朴素的生态美学智慧。

3.2 传统人居环境中“水文化”的艺术性表达

艺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它具有精神性、形象性、情感性、形式美感等特征。水体在古今中外园林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说明人居环境中“水文化”的艺术性表达。

所谓“无园不水”,这几乎是自园林产生以来,发展至今的一个共同特征。从借天然水景,到人工造景,其本质都是对自然的一种折射或浓缩。水之形、水之声、水之意都千变万化,深邃审美而富有哲理。由于水的这种可塑性和流动性,决定它也是变化最大的景观设计元素,我们可以通过艺术的设计手法,一方面从水的寓意、水的理念入手;另一方面从形、声、色、光,以及与依水景观之间的搭配、构图等多方面出发,综合运用以期达到相对完美的艺术效果。如光影因借、倒影成双、逆光剪影、动静相随等。增强人居环境的艺术感,给人们以美的体会。

3.3 传统人居环境中“水文化”的功能性表达

自然界中的水体本身就有调节局部气候、净化空气、增加环境多样性等作用。人类自古就有在居住地周围利用或改造水景来满足自身对环境的要求,故中华文明中的“风水学”其实也有一定的生态意义。此外,水体还有防止事故和灾害等功能。如古代城市修建有护城河,为了军事防御以及提供紧急救火之水。中国传统民居中也不乏此例:位于河南省郏县堂街镇的临沣寨,原名水田村,始建于清同治元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源于香山的利溥、沣溪两水分别从寨东、寨西流过,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为了抵御当地猖狂的山贼强盗,设计时在寨墙引自然流水形成护寨渠。不失为人居环境中水文化防御保护功能表达的一个典范。

3.4 传统人居环境中“水文化”的社会性表达

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的安徽宏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因为历史悠久,保存完好,还因为其特色建筑和神奇的村落水循环系统。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环村穿户,这看似排水沟的窄窄小渠,其间流淌的都是清澈的水、循环的水。因为宏村整个的地形貌似一头卧着的水牛,所以这些穿家过户的小渠就称之为“牛肠”。当然还有“牛胃”:位于村中央,有个半月形的池塘,即宏村“月沼塘”。虽然“牛肠”即可洗衣、洗菜,但“牛胃”无疑是村民在进行劳动的同时,与人交流的最佳场所。可以想象一下,在这里,人们相互间的信息得以交换,情感得以沟通,在说说笑笑中释放了一天的劳动压力。直到现在,当地的村民们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

4.现代人居环境中生态水景设计的原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景已成为现代人认为高尚居所的必要条件。但现代人居环境水景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来,文化特色危机、精神信仰缺失,造成模仿风盛行,生搬硬套;二来,环境与生态危机,水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极大提高,造成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学习传统民居中关于水的“生存艺术”,结合实用性和艺术性,从注重把握水景的文化性和生态性入手,创造优美和谐,具有文化内涵,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现代人居环境。

4.1 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特征

人居环境景观的创造,离不开当地的地域特征,要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特征。比如,居住环境是滨水的(湖泊或河流),就应该在尊重周围环境原貌的基础上,把水资源合理的引入小区内,加以设计规划,形成以水景为主的住宅区,让住户充分享受水的风景。深圳万科东海岸住宅项目,选址在自然山水环抱的风景秀丽之处,充分利用了原有的水体,把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巧妙地结合,形成了居住区的优美山水风景,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居住区的品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2 把握尺度、提倡适度建设

目前一些所谓高档的居住社区存在这样一种不良的倾向,即在水景建设上,片面强调水景的规模。在理念中,把大造水景作为体现较高居住水平的标志。于是,兴建游泳池、大挖人工湖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蔚然成风,不但建设投入极高,后期维护和保养成本也很大,既浪费了自然资源,又不节能环保,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角度考虑是十分不可取的。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恰到好处地营造水景。不但要节约用水,对人居环境造景用水的总量进行控制,力求用较少的水创造较好的风景,创造较好的活动场所;还要实现水的重复利用,而不是将用过的水直接排放。

4.3静水为主,动水为辅

动态的水很美,但从节能的角度看,如果不是由于自然落差形成的动态水景,就需要大量消耗能源。因此,在居住环境中,应该提倡以静态的水景为主的营造方式。从审美的角度看,静态的水,相对比较开展,水面有镜面的反射效果,对扩大居住环境的空间感,提升风景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以静水为主,适当点缀动态的水景,使居住环境中的景观动静结合,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首先,整体动态水的量要少于静态水;其次,人工动态水景要分时开放,以节约能源;第三,动态水景的规模要严格控制,反之会产生噪音污染,影响居住环境宁静、安详的气氛,甚至会给居住生活带来干扰。

4.4 保障水体水质

清澈纯净的水质,才是水体成为景观的意义所在。我们要保障居住环境内水体的质量,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如较大的水体可利用人工湿地或土地快速渗滤处理方式,另外还要通过栽植水生植物平衡水体生态系统;而对一些规模较小的水体则可以采用直接加药进行净化的方式来保障水体水质。

4.5 注意参与性的同时保障安全性

一般来讲,人居环境中的水景设计应尽量使用薄水,还要控制动态水景的比例。在用水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要有足够的水面面积,满足自然蒸发,可以达到改善居住区园林环境小气候的目的,以形成良好的气候环境。同时薄水还有较好的安全性,适合居民特别是儿童的亲近,创造一种亲水空间。若是人居环境与较深的水体相邻,则应在水体驳岸和岸边植被的设计上注意保持水土,还应注意增加防护栏等安全措施。(作者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冯沪祥.人、自然与文化生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532.

[2] 张劲农.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文化意义[J].广东园林,2005,02:8-9.

[3] 白娜.居住区景观的文化性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3期:47-49.

[4] Cathertine Howett.Ecological Values in Twentieth-century Landscape Design:A History and Hermeneutics[J].Landscape journal:1998,Special issue:80-98.

[5] 车伍,程文静,李海燕.城市住宅小区水景观建设问题分析[J].建筑生态,材料与绿色建筑,794-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