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从多组调查数据出发,分析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特点,归纳了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类型,并较为客观全面地评价了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健康

收稿日期:2006―02―15

作者简介: 丁斌(1981-),男,汉族,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系,现就职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体部,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工作。

马焱(1981-),女,汉族,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现就职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体部,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内涵

心理健康(Mentalhealth)一词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斯惠特所提出。它是指人的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良性状态。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此做出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生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三方面的含义③。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生理上其身体状况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应当是没有疾病的,其功能应当在正常范围内,没有不健康的特质遗传;心理上各种心理功能系统正常,而且现实中的自我能顾及生理需求又能顾及社会道德的要求,能面对实现而积极调适自我,有良好的情绪感受和心理适应能力。在社会行为上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其行为符合生活环境中文化的常规模式而不离奇古怪,角色扮演符合社会要求,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并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的学生10年辍学原因进行了分析,1982年以前主要为传染病,而1982年以后则为精神障碍,同时,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④。在1989年,国家教委在全国范围内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在高校大学生中,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占总数的20%以上,其中退学、休学的学生中因患心理疾病的占40%-70%⑤。1998年对全国10所高校的调查显示,有心理障碍的人高达26.99%,与早期的调查结果相比又呈上升趋势;2001年,对全国17.6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发现心理疾病患者高达20.23%。教育部更为全面的调查进一步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在对全国8个省市70余所高校近20 000名大学生开展的专题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共性问题是:压力加大,特别是大学生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理想现实、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的总人口突出⑥。可以说心理迷乱、情绪不稳是大学生学生典型的心理问题。据国家教育部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高校都有数十人自杀;另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⑦。其中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④。而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适当的治疗⑦。

此外,一些高校近几年来也接连发生大学生跳楼、上吊、跳塔自杀事件,从上述的数字和事实中,不难发现,处在激励竞争中的大学生多数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大多数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当压力加大并由此加重其心理负荷时,一些悲剧会不可避免的发生。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实,迫使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人才的素质,成为关系到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此,作为具有重要教育功能的学校,应充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三、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类型

1.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眼前或未来预感到的挫折的一种十分复杂消极情绪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敏感造成的。如新生对环境和学习不适应;基础差的同学遇到困难和失败产生的自负和自卑心理;毕业生对面临择业和未来前途的担心忧虑;不合群的孤独感或恋爱问题上受挫折等,都可造成此症的发生。它主要表现为患者终日惶惶不安、心烦意乱、提心吊胆,似乎预感到灾难将至;且经常无病、苦恼、自责,甚至恐惧,并伴有心悸、心慌、头昏、胸闷、呼吸困难、口干等症状。

2.抑郁症

抑郁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对挫折情景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或防御性反应。大学生在遇到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学习上的困难,家人的意外事件或恋爱上的失意,尤其是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自尊心受到打击或自我评价过低时,易导致此症的发生。抑郁症与个体的性格也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患者是性格不开朗、好思虑、多愁善感和依赖性强的人。此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对身边发生的事麻木冷漠、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思维停滞、缺乏进取精神,随波逐流。

3.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大学生中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症。它是由于某些精神因素使大脑神经活动长期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如大学生中常见的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等,在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时,易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学习和生活的组织安排不当,忙乱无序,或者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居住环境长期吵闹,影响生活和休息的规律性等,也易患神经衰弱。它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差,心情紧张烦恼,头昏头痛,夜间失眠多梦,白天无精打采。

四、心理健康问题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1.促进身体发展,增强心理抗衡水平

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的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竞赛永远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可以使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得到锻炼,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等优良品质得到增强。体育竞赛有着严格的纪律和规则要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纪律性与自制力、公平竞争与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体育竞赛环境通常是风吹日晒,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学生不仅要承受大自然的考验,而且要承受机体的疲劳和肌肉的酸痛,这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精神无疑是最好的实践和锻炼。

2.增进与他人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以班集体形式进行,师生、学生之间多向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可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社会课堂”,其内容和形式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获得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正确引导和教育,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活动当中,自身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能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同时,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活动一般具有艰苦、激烈、对抗性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一般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擅长的体育项目作为锻炼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消除疲劳和舒缓紧张情绪

体育锻炼能消除疲劳。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从事活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然而,如果在从事体育锻炼时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中等强度的活动量, 就能减少疲劳。同时,体育锻炼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特别显著的作用,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积极休息”。同时体育锻炼具有增加人的心理坚韧性,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接受任何一种体育锻炼的学生,比未接受任何体育锻炼的学生处理应激情景的能力都强。

5.培养进取精神,提高智能水平,为参与激烈竞争建立先决条件

体育竞争的激烈与艰辛,使参与者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这能够磨炼人的意志。长期进行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能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果断勇敢、持之以恒的优良意志品质。另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移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与提高。有了这两方面的提高,可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进取,为最终取得胜利获得先决条件。

注释:

①李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提高的途径与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920.

②钟平等.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86.

③李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北京经贸(教育论坛),2004(12),119-120. ④王美.从规则变化分析竞技健美操发展的趋势及应采取的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146.⑤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⑥邬骏跃.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118-120.

⑦李育才.健与美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0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