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国博剧场服务于国家博物馆的浅显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国博剧场服务于国家博物馆的浅显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博物馆剧场不同于传统剧场,剧场以博物馆定位为主线最终向博物馆及大众服务。以国博剧场为例,用国博剧场演出活动数据,来引出并说明剧场定位与博物馆定位的联系;并以国博非物质文化展示的整体舞台这一概念出发,从剧场依托于博物馆硬件资源以及与博物馆整体空间的联动性,浅述国博剧场对博物馆的应用与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 剧场 非物质文化 表演艺术

中图分类号:G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314-01

博物馆与剧院同为凝聚历史与艺术的空间,一个在静态的空间内向观众传达了艺术品的价值底蕴,一个在有限时空内向观众传达无限空间的艺术之美,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拥有自己的剧场并在博物馆空间内进行多类型的艺术表演,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分馆内,以教堂为背景定期上演中世纪音乐会,又如江户东京博物馆,也会定期举办日本传统音乐、落语及太神乐的表演等,我国如南京博物馆内别的古戏台,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小剧场”戏剧演出等。不同与传统剧场的立场,博物馆环境下的剧场,以博物馆定位为主线并优先服务博物馆业务,与此同时履行着剧场的一般职能。

国家博物馆剧场为例,自2011年3月起至2016年,国博剧场承办活动共计250多场次,其中表演艺术类型及场次统计如下:戏剧戏曲21场次、舞蹈4场次、音乐会24场次、传统艺术表演(含排演)106场次,共计155场次,非表演类活动类型及场次统计如下:讲座39场次、会议39场次、颁奖典礼4场次、论坛5场次、会3场次等,共计95场次。其演出更多是与博物馆展览及业务相关,在剧场活动中,馆内配套活动占84%,如为配合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在剧场演出的历史题材话剧《说客》及《霸王歌行》,又如在《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览的配套活动中,由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在国博剧院上演的《华夏正声---音乐考古复原》的专场演出,向现代观众展示了中国上古华夏民族的音乐,又促进了观众与展览及展品间的互动。不同于传统剧场,国博剧场虽有自身条件限制,但却以服务国博为优先。

一.剧场艺术定位符合博物馆艺术定位,并以此向博物馆及公众服务

国家博物馆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在国家博物馆环境下,剧场也以国博定位为基准,并符合国博对文物和艺术品收藏、陈列展览、公共教育、历史和艺术研究、对外文化交流的基本职能。

国博剧场也以历史与艺术并重,并有其非营利性及公益性质。从展览角度出发,国博剧场更像是流动着的博物馆,有着其展示的职责,向人们展示流动形态的“展品”――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包括人类口头传统如诗歌等,传统表演艺术如戏剧、音乐、舞蹈、皮影、宗教表演等,在实际应用中,剧场对非物质文化的展演已占到剧场总活动的50%左右,对非遗的展示也凸显出其优势,也为呈现给博物馆多元化艺术形式。从公共教育角度上,国博剧场与学术报告厅同为博物馆公共教育事业提供场地并提供服务,剧场与学术报告厅为国博教育服务800多场次,如配合教委的“北京中小学生四个一工程”的讲座及国博3D宣传片放映以及不同的教育类活动等,将不同于学校的教育――启发式及体验式的教育带给不同年领及教育背景的人,让人们得以从不同思维角度亲近博物馆。

国博对外文化交流的职能亦体现在剧场在承接演出的选择上,更看重表演艺术的品质,如剧场曾与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合作,上演戏剧导演彼得布鲁克作品《情人的衣服》,与木心美术馆及单向空间合作《莎士比亚戏文朗诵会》此类等。国博的文化导向亦会得到演出方的亲徕,如以作曲家王立平先生为红楼梦所作音乐为原型,由国际知名作曲家改编的《红楼梦钢琴协奏曲》的全球首演亦选择在国博剧场上演,体现其对中国历史名著及音乐作品的尊重。在国家级文化交流活动中,各国使馆亦会欣赏国博的百年文化背景,选择在国博剧场举办多类型的艺术演出,自新馆开馆以来,来自法国、意大利、美国、泰国、韩国等多国瑰宝级的民族传统艺术都曾在国博剧场上演,剧场也为国家博物馆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展示非物质文化的整体舞台,以博物馆资源为依托,最终向博物馆提供服务

可以说国博非物质文化展示的舞台不仅仅是限于国博剧场中,国博剧场、学术报告厅、演播厅、西大厅等博物馆内部空间又是展示非物质文化的“整体舞台”。而展示的方式多样而又灵活,国博报告厅、剧场、西大厅、演播厅空间都可作为非物质文化的现场展示的舞台,如在学术报告厅曾上演紫禁城室内乐团小型室内乐《高山流水觅知音》;在《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览的开幕式上,艺术家在西大厅演奏当地传统音乐并向观众展示当地传统纹身艺术,又如国家大剧院举办的的5月公益演出季,国博西大厅平台也“转换”为音乐厅舞台,整个大厅空间也变为“观众席”,而观众可以是被邀请的,也可以是随机的观众,来自于当天来馆参观的观众;演播室也有其展示为物质文化的内部录制空间。

依托国博国际一流的硬件资源又为非物质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支持。学术报告厅除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讲座平台,其配备的3D数字放映机及电影荧幕亦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映像展示的平台;国博剧场作为主要的非物质文化的现场展示空间,其舞台建筑结构为镜框式舞台,剧场内配备的舞台机械、舞台灯光、舞台音响、舞台多媒体等设备可很好的支持各类型演出,作为剧场空间的另一重要部分---观众席,剧场的非营利性使其不以多数量的席位为目的,而以保证观演空间的适配度为优先,国博观众席均为纵向席位间隔1米的软席位,有着极好的舒适度,其观众厅的建筑声学设计空场中频混响时间为1.1秒,在空间布局上,从任何位置观看演出,都能有很好的视听效果;演播厅可进行现场的录制,其配有灯光设备、音响设备、导播设备及固定机位及流动机位,导播间除对演播厅的场内景M行导控外,也可直接作为剧场、报告厅、西大厅现场录制的导播台,录制后的影像可直接在后期间进行剪辑等后期处理,最后可留作储备资料或在学术报告厅进行播放。

除对非物质文化的展示,剧场与博物馆空间又形成统一的整体,丰富了博物馆职能下的多种配套活动。如在举办《罗马与巴洛克艺术展》的展览期间,利用国博西大厅空间举办开幕式,在学术报告厅中举办的新闻会以及以关于此次展览的国博讲堂,在国博剧场内举办的《当鲁特琴遇上琵琶》巴洛克文化交流音乐会,是以展品中由女性画家阿尔米斯蒂娅・ 简蒂勒斯基创作的《弹鲁特琴的圣切奇莉亚》油画为灵感而推出形成。这些使博物馆活动显得灵活而丰富,观众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渠道了解展品展览及博物馆,博物馆的空间也得以展现其特有的魅力。

三.结语

博物馆环境下的剧场与传统剧场有着诸多相似与不同,拉丁美洲博物馆剧场先驱者露西亚?托登曾指出:“博物馆剧场与商业剧场运用同样的表演技术,但博物馆剧场是为博物馆服务,与该博物馆的价值、目标与观众的关系密不可分”。博物馆环境下的剧场,是博物馆整体中的一部分,而剧场亦能为博物馆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为博物馆的发展发挥其作用。如何挖掘剧场潜力,使其更好的为博物馆及大众服务,又是在工作实践中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希望在日后的实际应用中剧场可以为博物馆带来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婉珍.博物馆就是剧场.艺术家出版社.台北.2007.

[2] 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 郑国良.图说西方舞台美术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4] 余秋雨.中国戏剧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