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乌江卫士·编外消防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乌江卫士·编外消防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回想起3月5日发生在兰海高速贵遵段的那场大火,亲历者至今心有余悸。当天清晨,一辆装载20吨液化天然气的槽罐车行至乌江路段双龙寺大桥时,驾驶室突然发生自燃,司机惊恐之余当即弃车逃生。

爆炸随时可能发生,情势万分危急。千钧一发之即,乌江镇专职消防队在15分钟内赶到现场,成功控制住火势,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再危险也要上”

3月5日凌晨6点,接到110指挥中心发来的救援指令后,乌江镇专职消防队执勤队长李光顺迅速集合当天值班的5名队员,派出1台水罐消防车,与乌江镇派出所副所长刘怀旭一起,奔赴5公里外的事故现场。

当他们赶到距离现场200米时,高速交警已对过往车辆实行交通管制,滞留车辆排成了两三公里的长龙。

“槽罐车快爆炸了,太危险,赶紧掉头吧!”路边的许多驾驶员朝他们摆手大喊。

“我们是来救火的,必须进去!”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队员们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

当他们赶到现场时,发现情况远比原先预想的要严重得多。槽罐车车头正在燃烧,不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驾驶室严重变形,罐体快要烧焦,大火卷着浓烟窜出四五米高,现场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焦味。

这样的火势,让久经火场的李光顺心中一沉。曾在部队当过消防兵的他深知,液化天然气的扑灭难度大,罐体燃烧变形后极易发生爆炸。

险情一触即发,救火刻不容缓。

将消防车开到隔离带另一边离槽罐车3米远的位置停下后,驾驶员李云福留在车上操控水压,其他人迅速下了车,拉水带、拿工具,由经验丰富的李光顺和王兴强充当第一、第二水,开始灭火。

队员刘安洪第一次经历这样危险的火灾现场,拉水带时手不停地抖。在队友的鼓励下,他很快稳定了心绪,跃过隔离带,朝燃烧的车头奔去。

这台水罐消防车的运水量只有2吨,即使只供1支水枪灭火,2吨水通常也仅够持续使用6分钟。

为最大限度用好这2吨水,在槽罐车罐体的明火被扑灭后,消防员徐刚迅速拿起消防斧翻过护栏,劈开燃烧变形的车门,用低水压控制出水量,将驾驶室起火点的余火扑灭。

就这样,2吨水足足支撑了30分钟,初步控制住火势,为随后赶到的遵义县消防中队、红花岗区南岭路消防中队、汇川区特勤中队等实施后续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次事故,由于扑救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事后,专家鉴定结果表明,如果救援稍迟,装载着20吨液化天然气的槽罐车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其威力相当于80吨TNT炸药爆炸。这意味着双龙寺大桥将被炸断,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波及250米外的乌江特大桥,把方圆一公里内夷为平地,危及附近上百户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当时要真爆炸了,我们可能都炸成灰了。”接受采访时,队员们开玩笑说。

“救火时你们不害怕吗?”记者问道。“当时没想太多,职责所在,哪怕再危险,我们也要上!”副队长刘怀旭的回答,朴实中透出铿锵。

“从没想过当英雄”

3月8日,遵义市政府召开表彰会,对“3·5”特大安全隐患抢险救援中表现突出的遵义县乌江镇专职消防队和李光顺、刘怀旭、李云福、王兴强、徐刚、刘安洪予以奖励。

面对表彰,李光顺说:“我从没想过当英雄,只是总有一种责任感。”

责任感,这三个字道出了队员们的心声。“队里年轻人不少,每次出任务他们总是冲在前头,不需要谁来教。”老队员王兴强说。

在乌江镇专职消防队的10名队员中,年纪最大的王兴强48岁,最小的刘安洪21岁。加入消防队之前,他们有的在家务农,有的经营小生意,有的是退伍兵,有的刚从外地打工返乡。

2010年,遵义县委、县政府的一个决定让他们走到一起——当时,为解决乡镇灾情多发、消防官兵人员不足问题,遵义县决定成立乡镇专职消防队。

李光顺是全县第一批专职消防队员。在顺利通过县政府组织的专门考试,经遵义市消防支队进行业务培训合格后,他正式上岗了。

“当时没想到自己能当上队长。”李光顺说,之所以选择这一行,就是出于喜欢,“其实转业后可以干的事很多,但想到自己在部队干了那么久的消防兵,还没给老乡们出过力,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此后,水里来,火里去,他们将危险当成家常便饭,用生命守护百姓平安——

2012年6月25日,乌江镇突发山洪,他们借来小船,在养龙槽街上挨家挨户上门抢救群众和财物,36名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实现零伤亡。

同年11月27日,乌江镇老君关村一处民房起火,房屋周围堆满稻草,距离起火点不到两米处有一个沼气池。危急之时,他们赶到现场,一拨人迅速灭火,另一拨人冒险冲进火场搬走稻草,及时避免了爆炸的发生。

今年3月16日傍晚,32名游客被困乌江镇附近的一处河滩,一筹莫展之际,又是他们划着皮划艇,来回5次,将所有游客安全营救上岸……

两年多来,乌江镇专职消防队累计完成各类抢险救援任务70起,有效维护了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乌江卫士”。

“有他们在,我们放心!”乌江镇居民廖天福说。

编外消防队

实际上,乌江镇专职消防队的队员还有另一个身份:乌江镇派出所协警。平时,他们不仅是抢险救灾的冲锋军,更是乡亲们的贴心人。

两年多来,到底帮助老乡们做过多少事,他们自己也记不清。

但坪塘村、核桃村的村民依然记得,2011年夏天发生大旱时,专职消防队队员每天给他们送来饮用水救急,前前后后送了200多趟。

乌江镇一位姓周的孤寡老人记得,去年的一天,她在回家路上摔倒,躺在地上动弹不得,是消防队的李光顺队长和王兴强把她搀扶起来背回家。当发现她家房子破败不堪后,他们又把她送到镇上的敬老院,协调民政部门办理了免费入住手续。

安顿孤寡老人,帮邻居拿掉马蜂窝,调解村民家庭矛盾,对打架滋事者进行说服教育……这些琐碎小事里,汇聚着队员们一点一滴的付出。乌江镇的村民习惯了他们的守护,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手机号。

他们默默守护着百姓平安,即使他们自己的生活面临种种困难。

由于是编外聘用人员,他们没有像消防官兵或民警一样的正式身份,因此工作虽危险、辛苦,待遇却不高。依靠每月1000元余的工资,要养家糊口实属不易。

王兴强的儿子身有残疾,女儿在外打零工谋生。“家里经济不宽裕,他们偶尔会埋怨我,说随便干个什么不比这强,哪怕当保安收入也高些。”说这话时,王兴强眼眶微湿,“我曾想过辞职不干,但这个工作是自己喜欢的,又能帮乡亲们做点事,实在舍不得!”

当被问到“编外身份与巨大工作风险之间的矛盾如何调和”,队长李光顺的回答很朴实:“是什么样的身份、拿多少工资,这是政府定的,咱听从组织安排。但只要任务来了,在大火面前,在人命面前,多大的风险都要上,这是我们的职责。”

在谈到家人时,李光顺说妻子总埋怨他放着原来收入颇丰的手机店不开,冒着那么大危险去救火。停顿了一会儿,他又说妻子其实总体上还是挺支持和理解他的。

记者相信他说的都是真的,因为没有人愿意让家人冒险,同样,也没有人忍心拒绝自己深爱的人去追求他心中的事业。

采访结束时,专职消防队办公室的报警电话再次响起,此时已是周日的傍晚……(责任编辑/任玉梅)

编后记

乌江专职消防队只是遵义市众多基层专职消防队的一个缩影。2010年以来,遵义市先后成立53支基层专职消防队,成功扑救火灾117起,参与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203起,疏散营救被困人员134人,挽回直接财产损失2200余万元。

遵义市基层专职消防队的成立,开创了“遵义消防模式”,多次获公安部、省公安厅的肯定和表扬,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要求全国借鉴这一模式。

今年,遵义市将新建40支乡镇专职消防队,每支队伍投入100多万元完善装备和器材。随着越来越多“乌江卫士”的加入,必将为百姓构筑起更牢固的消防救援防护网。同时,如何解决这些可敬可亲的编外消防员的身份及待遇问题,让他们流血流汗不流泪,让他们在抢险救灾时少一些后顾之忧,仍是一个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