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对公务员激励制度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对公务员激励制度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公务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而在对公务员的激励制度中仍存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失衡,激励方式单一、流于形式,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对比企业中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制度和公务员的激励制度可以得到一些借鉴意义。本文从工作分析、完善绩效考核、落实培训等方面,针对知识型员工与公务员的共性和差异性及激励机制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公务员 激励 效率

所谓激励,即激发、鼓励的意思。规范意义上的“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即通过各种客观因素的刺激,引发和增强人的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使人达到一种兴奋的状态,从而把外部的刺激内化为个人的自觉动力。在企业中对于知识型员工激励制度和方式的理论相对于公共部门要趋于成熟与完善,虽然也已经形成了一套关于公务员的激励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缺陷。

一、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方式

知识经济的来临,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知识和人才逐渐替代了资本等其他资源成为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而知识型员工也成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重要资源。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Druker)提出知识型员工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当时他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而现在已经拓展到大多数的白领。

知识型员工有其自身独特的品质,一般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十分高,有强烈的自我想法,喜欢寻找有挑战性的工作以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提出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研究其激励作用的因素。他把人的需求分为五种,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根据这个理论,企业现有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激励,满足知识型员工基本的生活需要。良好的薪酬福利是吸引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对知识型员工的物质激励中应更重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结合,如使用股权激励、利润分享计划、EVA奖金计划等。“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薪酬的多寡是自我价值衡量的尺度”。

2、感情与文化激励,满足知识型员工的社交需要。一般而言,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比较低,因此,企业要建立“公平公正、自由和谐、肯定个人价值、估计创新、信息通畅、知识分享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强大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感情与文化的激励有助于知识型员工形成心理归属感。

3、参与与成就激励,满足他们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知识型员工自主性的特质决定了他们希望更多地参与到企业政策的决策中去,通过充分授权与积极参与,这会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心理契约”的形成和巩固。事业的成就更是内在的驱动力,很多企业采用“事业留人”的激励方式,通过分配挑战性的任务,让员工在自我挑战中工作,从而进行自我认可。

二、现行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公务员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公务员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是影响到政府行政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影响到政府“执政为民”形象的塑造。然而公共部门中,由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严重,激励方式流于形式,公务员考核体系的不完善,相应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等带来了激励制度中的各种问题,很多公务员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习惯的是控制而不是服务”,从而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低下,极大地影响了高效率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分析、绩效考核、培训等各个阶段的实施都会影响到激励是否能发挥最大的效应。而现有的公务员制度中在这些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1、对公务员职务的划分的类别单一。对公务员没有进行完整系统的工作分析和职务分析,没有形成切实可用的工作说明书,对具体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等因素没有进一步的划分,也极少形成科学规范的职位说明书,从而违反了职位分类中应遵循因事设职、因职择人的原则,更影响了对公务员进行针对性的激励

2、考评指标体系不完整,考评结果划分的等级单一。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级”。而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大多数公务员的考核结果都为称职或者基本称职,缺乏更为细致的划分标准,不利于达到激励公务员的作用。

3、对公务员的培训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现实中对于公务员的激励没有进行需求分析,多数培训也没有落到实处,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对于培训的过程和效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难形成闭环沟通,这样既不能彰显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又不利于调动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来达到激励的目的,从而导致公务员消极懈怠的局面。

三、知识型员工与公务员的差异性与共性

企业中的知识型员工与公务员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性。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有利于公共部门更加合理地借鉴一些关于激励知识型员工的方式,并能够更好地运用于对公务员的有效激励上。

在差异性上。首先,知识型员工与公务员表现在追求的价值不同。公共部门管理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政府以公众委托人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管理是为了最大化地为社会利益服务,而私营机构则多是赢利单位,追求效率、效益是它基本的价值取向。其次,二者的工作稳定性不同,企业更注重运用各种激励方式来吸引和留住知识型员工,而鉴于公务员自身工作的稳定性,企业对他们的激励则更注重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造意识。

在共性上。公务员作为公共部门关键的人力资源,与知识型员工一样具有高文化素质,而且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共部门都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二者在管理流程中也有很多的相似性,知识型员工与公务员作为组织中关键的人力资源,对其管理具有很多共性,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对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方式仍然对完善公务员的激励制度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四、借鉴与启示

公务员作为公共部门系统运行的核心,其积极性、主动性的大小及创新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共部门的发展。鉴于知识型员工与公务员之间存在差异性和共性,从企业对于知识型员工的有效激励方式中我们也可以探讨一下其中对于公务员制度的积极的借鉴意义及启示。

1、全面系统的工作分析,形成工作说明书。企业要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分析,以激发其最大的潜力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样对公务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工作分析后,要形成实际具有操作性的工作说明书,为激励机制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工作分析的结果,会让管理人员对职员的工作类型、难易程度、工作性质等方面有更为明确的认识,从而针对不同的个人职位情况加以不同的激励方式,让激励的效果落到实处。依据工作分析的结果为公务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更加清楚自己之后在工作中应该加强的地方,更大程度上挖掘公务员的内在潜力。

2、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企业要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来管理知识型员工,更大程度地发现问题,促进员工成长。在公共部门中要不断完善公务员的绩效考核机制,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提高公务员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岗位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加入先进的测评工具,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使考核结果更有信度和效度。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做出评价,促进公务员自身不断改进和发展。在以“能力本位”和“道德本位”衡量评价公务员之间选取一个平衡点,同时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纳入到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公务员作为群众的委托人,应当将群众的意见作为考察公务员的重要指标之一,最大程度地培育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良好关系,促使公务员形成明确的认知,增强其积极性,促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

3、进行需求分析,落实培训。安排员工培训也是企业进行激励的一大手段,根据工作需要加强培训,可使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中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在公共部门中,应改变从前只重视政治思想上的培训的局面,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个人进行需求分析来安排培训,将技术性培训与思想培训相结合,使公务员可以从培训中真正学习到各种技能和全面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在思想培训过程中注重联系实践,使公务员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潮流。

在对公务员的激励过程中,根据工作的性质将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进行有效的结合,对其管理时要注重“1+1>2”的团队效应,所谓“个人激励带来竞争,团队激励带来合作”,这必将促进公务员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和发展。在对公务员的激励中还要加强监督,对于激励的效果也要进行及时的反馈,以逐步改善我国公务员的机制,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些改进和创新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公共部门的推广和应用”。然而最后要提出的是,由于公共部门与企业的性质、制度和环境都不大相同,知识型员工与公务员的角色定位也不同,如果只是强硬地进行生搬硬套,不仅不会带来公务员及公共部门绩效的提高,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本文从企业对于知识型员工的有效激励方式中探讨了其中对于公务员制度的积极的借鉴意义及启示,以期促进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从建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 韩大勇: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 孙晓艳:比利时、德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与启迪[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5).

[4] 刘萍、景晓真: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

[5] 梁玉萍、任文硕:公务员与企业员工激励比较与借鉴[J].理论探索,2008(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相关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7] 李海娟、王瑞飞:公务员与企业员工激励比较及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