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性别差异属于文化差异的一种,跨性别交往也体现出跨文化交际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性别语言差异与跨性别交际的关系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将在以往的研究的基础上,对两性语言形式差异在交际中的体现、两性言语交际风格差异在交际中的体现以及当代交际中性别语言的新特点加以探讨。

关键词:语言形式; 交际风格; 性别差异; 跨性别交际

性别语言差异指“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以及某一语言中用来区别男性与女性的语言现象。”男女两性间普遍存在着由于生理及在社会原因产生的对语言的使用不同现象,不同性别间的交往常常也体现出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作为最能体现跨性别交际中两性特点的差异之一,本文将在以往的研究的基础上对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加以探讨。

一、两性语言形式差异在交际中的体现

(一)语音方面

较之男性,女性说话时,音高普遍更高,音质偏细,音强更弱,主要体现出娇柔的特点。例如“女国音”,可以说就是其中较极端的例子。“女国音”简单来说是指女性在说话时常把j、q、x发成z、c、s的特殊语音现象,一般出现在北京地区的青年女性之中,随着年龄增长现象逐渐减弱至消失。实际上,这种发音方式并不符合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但长期以来,“女国音”都被认为是“更有女性气质”的柔美的发音方式,因此,在今天的北京,“女国音”仍在年轻女子中广泛流行。

而男性在语音方面则体现出了音高更低,发音时音强更强,音质较浑厚的特点,有时还存在吞音现象,更多地展现出所谓 “阳刚气质”。比如,与“女国音”相对,在北京男性青年中广泛存在把舌辅音发成卷舌元音的现象,比如把“玩意”发成“玩儿”,把“保证”发成“保儿”;或直接将两字词语或短语中一字的声母或韵母不发音,如“干嘛”发成“g嘛”,“别闹”发成“别ao”等。尤其在非正式场合,这种现象体现的尤为明显,给人以更加直率硬朗的感觉。

(二)词汇方面

女性在词汇使用上往往更注重委婉含蓄。如在表示惊叹时,女性更多选用轻度较轻的弱感叹词。此外,模糊语在女性语言中也有更高的出现频率。如在表达观点时,女性通常加上“大概”、“基本上”等;在叙述或描述时,则通常会加上“听说”、“据说”等表示消息来源的,或“几乎、“有些”等表示程度的模糊语。模糊语可以使女性的表达更显严谨客观,语气和缓。同时,委婉语在女性中也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如提出要求时,女性言语中“请”,“能否”等词出现的频次远高于男性,使女性容易给人以礼貌周全,但更缺少权威的感觉。

而男性在用词上常常更直接,对语言礼貌和严谨性的注重也稍逊于女性。表达较强烈的感受时,男性更多使用强感叹词甚至诅咒语;而在描述事件或事物时,男性更多选择“绝对”、“肯定”等表示确定性的词,以及“很”、“特别”等表示程度高的词,且男性更多地直接用第一人称代词“我”开头,而非像女性一样指出消息来源。在提出要求时,男性更少使用委婉语和礼貌用语,他们更倾向于直接说出目标。此外,相比于女性,男性对俚语有着更高的使用频次。总的来说,男性言语更多地给人以直截了当,简洁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更有权威性,但有时也难免显得粗鲁或不严谨。

(三)句法方面

句法结构上,女性较多运用情态结构减少生硬感,尤其是在英语中,女性常使用情态动词的过去形式组成情态结构。如:“I couldn’t say it’s a good idea.”或“I think this might be true.”在汉语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例如“你可以换个方法试试”。这类句子多以试探性的语气表达看法或要求,显得更加客气。同时,女性也更多使用疑问句显示委婉,体现在英语中,则尤以反义疑问句的使用较为典型,调查显示,女性英语使用者使用反义疑问句的频率是男性的两倍。对以上这些结构的使用,显示出女性说话者考虑到其主张需要听话者加以确认,以避免语气过于直接。

男性则倾向于选择更直接的句式,以增强自己的权威性。如在表达看法时,他们多使用陈述句,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显得自信和可靠;而在表示要求时,男性则更多地使用祈使句,如“拿杯水来。”或“把门关上。”等。一般说来,男性大多采用简单、直接的命令形式提出请求,而女性则更喜欢使用迂回的结构来避免显得生硬无礼。

二、两性言语交际风格差异在交际中的体现

(一)交际中的竞争与合作

男性通常在谈话中常表现出乐于竞争,喜欢占有支配权的特征;相反,女性在交际中则更多倾向于建立平等的对话模式,乐于维系和谐的关系。可以说,在多数情况下,男性的交际风格为竞争型,女性则通常是合作型。

一些学者的调查表明,在同性别交际中,话语的重叠与打断几乎是平均分配,对话中每方出现这种情况的次数也基本一致。但是在跨性别交际中,大部分重叠和打断都是男性作出的。男性对于话题有更强的控制欲,他们希望领导谈话的走向,在被打断时,男性也表现出更多不满,并试图重新左右话题。与之相反,女性打断对话的情况在交际中很少发生,她们更多表现出加强对话各方联系的倾向,对于说话者更多地表示支持和理解,以期与他人加强或维系联系,最终达成一致。直接表现在语言上,女性在交谈中更多地使用“我们”、“咱们”等代词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同时在倾听中使用“然后呢?”等引导性语言使对话得以继续,乐于对说话者给予积极的反馈。

(二)表达的礼貌与婉转

女性通常会通过使用礼貌用语等使自己的语气更加委婉。在提出要求或表达意见的时候,女性多先抑降自己,然后用疑问句显示商量的语气表现尊重,减少不礼貌。在日语、韩语等存在敬语的语言中,同样的语境下,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敬语。男性更强调对话的目的性,他们将交谈当作一种手段, 因此多言语直接,目的明确,较少顾及言语的委婉或礼貌。男性较之女性极少使用情态动词等,即使有所使用,也多为:“shall”、”must”等表示命令语气的词,在句式选择上,他们也多使用陈述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要求,而非委婉地提出。

女性在谈话过程中大多尽量由对方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在语言运用上也多注意礼貌与委婉,以表示尊重;男性在这方面则多从自身出发,注意显示权威性,对礼貌更少顾忌,言语难免稍显生硬,因此,男性在交际中有时更易出现矛盾甚至交际失败。

(三)赞美与恭维

在交际中,女性更倾向于拉近距离,实现一致性,通过合作达到目的,因此对恭维语的使用频率远高于男性。恭维语是一种用来加强恭维者和被恭维者之间“一致性”关系的一种积极的言语行为,通过使用恭维语,女性得以更轻易地得到对方认可,达成与对方的合作。提出恭维时,女性多直接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开头或第二人称代词“你”开头,如“你今天看起来很漂亮。”、“我喜欢你这种做法。”等,明确表明自己的赞赏态度,使恭维语的使用更直接,从而达到拉近关系,维系感情的目的。在接受恭维方面,女性也更多地表现出了欢迎、感谢的态度。

男性相对更喜欢用言语表明自己的权威,属于成就型,较之平等的合作关系,在对话中他们更喜欢占有支配权。这直接导致在相同语境下,男性更少使用恭维语,尤其是对于同性的恭维频率更低。即使使用恭维语,男性也多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语,倾向于客观地就赞赏的对象发表意见,如“这辆车看起来不错”,“这是个好办法。” ,更少从主观上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对对方的认可。在对恭维的接受上,男性也是更愿意接受对自己财富、能力等的赞许,对外貌和穿着的赞许有时反而会被认为是对他们其他能力的贬低。

三、当代交际中性别语言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性别平等思想日渐深入人心,社会对女性温柔具有依附性的特质和男性阳刚独立的要求也有一定程度减弱,男性和女性都在交际中受到的限制更小。因此,在当代交际中,性别语言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女性进入职场,在交际中,她们除了要表现出合作外,有时也需要竞争性的风格,女性也会更多运用陈述句等表现自信或突出优势。尤其是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女性,需要更多展现自己的权威性,有时她们甚至会有意识地降低说话的音高,以显得更加稳重。随着女性地位提高,她们对祈使句等较为强硬的表达的使用频率也随之提高,对恭维语的使用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一些情况下,在需要做出决策时,女性不再只考虑意见的一致性,她们也会使用独立性的交际语言控制对话走向,以达到目的。此外,由于社会束缚的减少,在非正式场合中,俚语也不再是男性专属,女性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诅咒语等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点在青年女性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对于男性,女性语言运用的优点也逐渐为他们所接受和借鉴。传统文化往往要求男性具有个人英雄气质,在现代社会,随着这种束缚的减弱,男性对拉近距离,维系关系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交际中,他们也会使用疑问句等表示商量的语气,甚至会根据情况降低自己对控制对话主导权的需求,以寻求一致性,通过平等的讨论达到交际各方都满意的结果。男性他们不再一味强调自己的地位,对交际各方的合作也越发重视,他们会相应地减少对生硬的命令性语句的使用,通过使用礼貌用语和恭维语等,让自己意见更能为对方所接受,对模糊语的使用频率也有所增加,以规避过于武断的表达。

性别语言差异是不同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的反映,要更好地理解性别语言差异, 就必须把这些差异放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去。长期来看,由于历史积累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传统不会立即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性别差异在当今仍然适用。同时,在性别平等程度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发展提出的新需求,正确认识性别语言差异的根源,减少两性在语言上存在的不合理特点,使两性最终达到语言上的和谐平等。

参考文献:

[1]史耕山,张尚莲.国内语言性别差异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2006,03:24-27.

[2]乔春华.性别语言差异与跨性别交际[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109-111.

[3]严丹.英汉性别语言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

[4]兰玉.论语言性别差异与社会文化的互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18-123.

[5]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04:10-17+80.

[6]曹越明.语言与性别问题的语言文化和语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7]张爱玲.论女性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01:73-77.

[8]吕婧,胡志清.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117-120.